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花青素和阿魏酸对淀粉消化酶的联合抑制作用
1
作者 要子妍 吴桐雨 +6 位作者 李定显 张冉 宋婧 王正立 云少君 程菲儿 冯翠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9期26-35,共10页
该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淀粉酶酶解后还原糖释放量以及酶动力学,并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和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淀粉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抑制动力学分析... 该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淀粉酶酶解后还原糖释放量以及酶动力学,并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和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淀粉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抑制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FA对α-淀粉酶的抑制均为混合型抑制;FA对α-葡萄糖苷酶是非竞争型抑制;PC对α-淀粉酶的抑制均为混合型抑制;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型抑制。联合作用结果显示:FA、P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淀粉消化酶活力,2种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对于α-淀粉酶,当质量浓度为0.8 mg/mL、FA与PC体积比为1∶100时,抑制率可达73.83%,对于α-葡萄糖苷酶,当的质量浓度为0.5 mg/mL、FA与PC体积比为1∶18.6时,抑制率可达91.32%。说明这两种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体内淀粉消化酶,减缓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速率,延缓血糖升高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原花青素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联合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2
作者 胡晓艳 王亚琍 +2 位作者 王君 张立新 冯翠萍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4期175-178,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维护校园稳定和推动科研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高校葡萄酒专业在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滞后、安全文化氛围缺失以及安全物... 以学生为中心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维护校园稳定和推动科研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高校葡萄酒专业在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滞后、安全文化氛围缺失以及安全物质保障不坚实等问题。基于此,相关研究团队提出压实责任体系、设立准入制度、重视学生参与、渗透记录和身份认同、开展智慧实验室建设和文化融合等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措施。本研究有助于为相关专业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实验室 安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及体外抗氧化和降糖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崔芳铭 毕书瑜 +5 位作者 侯江燕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进行磷酸化修饰,表征磷酸化SLPs(P-SLPs)结构,分析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SLPs比较,P-SLPs的磷酸根质量分数较高,为(8.02±0.48)%;在相同质量浓度时,P-SLPs对DPPH、超氧... 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进行磷酸化修饰,表征磷酸化SLPs(P-SLPs)结构,分析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SLPs比较,P-SLPs的磷酸根质量分数较高,为(8.02±0.48)%;在相同质量浓度时,P-SLPs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H_(2)O_(2)的清除率均较高,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广叶绣球菌多糖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多糖 磷酸化修饰 抗氧化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平衡调和油的配制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胜男 张娜宁 +3 位作者 杨皓瑜 何丽霞 云少君 冯翠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5,81,共5页
为解决单一食用油中营养组分缺陷问题,以大豆油、橄榄油、鱼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然后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依据不同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其配比并配制... 为解决单一食用油中营养组分缺陷问题,以大豆油、橄榄油、鱼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然后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依据不同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其配比并配制调和油,最后测定调和油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大豆油、橄榄油、亚麻籽油、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4种油脂配制调和油的最适配比为45%、45%、8%、2%;调和油中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为角鲨烯2.18 mg/kg、β-胡萝卜素0.474 mg/kg、α-生育酚73.6 mg/kg、β-生育酚0.6 mg/kg、γ-生育酚132.0 mg/kg、δ-生育酚20.4 mg/kg、总甾醇5 700 mg/kg。所得调和油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是一种营养平衡调和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油 营养平衡 大豆油 橄榄油 鱼油 亚麻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变学及体外消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翠馨 魏世杰 +8 位作者 常明昌 冯翠萍 曹谨玲 云少君 徐丽婧 耿雪冉 程菲儿 孟俊龙 程艳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原胶(xanthan gums,XG)、κ-卡拉胶(kappa carrageenan,KC)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制备出易于吞咽的猴头菌乳,并测定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动性、黏弹性及体外消化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弱凝胶行为;通过稳态实验测得样品高抗变形性(高G*值)和良好弹性(低tanδ值)依次为:HE-SPI-CMC>HE-SPI-XG>HE-WP-XG>HE-WP-KC,G*值越高越利于吞咽困难和老年人食用;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样品黏度(η)值和稠度系数(K)值依次为:HE-WP-KC>HEWP-XG>HE-SPI-XG;可溶性蛋白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在消化完成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HE-WP-XG。因此,HE-WP-KC组合更适合老年人食用。这项研究解释了蛋白质-增稠剂相互作用和食物基质如何决定样品的流变学和消化特性,可为吞咽困难人群的饮食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流变学 体外消化 蛋白质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艾洪湖 吴珊珊 +7 位作者 张林婷 卢星如 吴蕊 云少君 程艳芬 程菲儿 冯翠萍 曹谨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7-74,共8页
为开发和利用香菇蛋白,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香菇蛋白总巯基、游离巯基、β-折叠逐渐降低,荧光强度、粒径、β-转角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 为开发和利用香菇蛋白,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香菇蛋白总巯基、游离巯基、β-折叠逐渐降低,荧光强度、粒径、β-转角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蛋白的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降低,说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促进了大分子聚合物的生成,且交联蛋白表现出与初始蛋白相似的致密质地,表明它们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随着添加量增加(4%~12%),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越来越繁密。此外,适量的谷氨酰胺转氨酶使香菇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持油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香菇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理化特性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中麦角甾醇的提取纯化、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艾洪湖 程艳芬 +3 位作者 云少君 刘靖宇 冯翠萍 曹谨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25-34,共10页
为建立一种香菇中麦角甾醇检测的三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溶剂提取法、重结晶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纯化香菇麦角甾醇,对其进行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有效消... 为建立一种香菇中麦角甾醇检测的三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溶剂提取法、重结晶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纯化香菇麦角甾醇,对其进行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有效消除杂质和其他背景因素带来的影响,精确测定香菇中麦角甾醇的含量。香菇麦角甾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90 min、料液比1∶59(g/mL)、提取温度69℃,麦角甾醇含量的预测值为3.868 78 mg/g,实测值为3.781 4 mg/g。纯化后单体麦角甾醇的纯度可达96%以上,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72±0.06)、(0.17±0.01)mg/mL。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良好,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香菇麦角甾醇的检测方法,且纯化的麦角甾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麦角甾醇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提取纯化 表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佳蔓 刘泽艳 +4 位作者 张冬鸽 赵文霏 常明昌 李永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4,共10页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硬度,进行感官评定,并分析香菇中荧光性AGEs和非荧光性AEGs——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 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 CEL)3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空气煎炸10、15、20 min时,180℃处理香菇的含水量显著低于160℃;其中180℃,空气煎炸20 min时,香菇含水量最低。与新鲜香菇相比,180℃空气煎炸20 min时亮度值L*最低,红度值a*、黄度值b*、色泽总差值ΔE和硬度最高。160、180℃时,与空气煎炸5 min相比,20 min时形态得分、色泽得分、香味得分、综合得分最低;180℃空气煎炸10 min的酥脆度最高。与新鲜香菇相比,180、160℃空气煎炸1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差异不显著,180℃时空气煎炸2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最高;160℃空气煎炸20 min的CML含量最高;180℃空气煎炸20 min的CEL含量最高;160、180℃空气煎炸10 min时CML和CEL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180℃、10min为空气煎炸香菇的良好条件,此时香菇的色泽风味及口感均良好且荧光性AGEs、CEL及CML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煎炸 香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性AGEs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块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进基 冯玮星 +1 位作者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测定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营养成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实验Ⅰ组(99%基础饲料+1%中国块菌粉末)、实验Ⅱ组(95%基础饲料+5%中国块菌粉末),测定12、24、36 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五类白细胞、T淋巴细胞百分比... 测定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营养成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实验Ⅰ组(99%基础饲料+1%中国块菌粉末)、实验Ⅱ组(95%基础饲料+5%中国块菌粉末),测定12、24、36 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五类白细胞、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中IgG含量,并检测在36 d时小鼠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Ⅱ组的脾脏指数在36 d时显著降低;实验Ⅰ组的白细胞总数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在24、36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血清中IgG含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的脾脏中TNF-α表达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块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块菌 免疫 脏器指数 白细胞 IGG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稳定多重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亲水/疏水性物质的共递送作用
11
作者 郭元昊 王雅欣 +7 位作者 董鹏飞 林楷 杜鹏雅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25,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dextran-rHuHF-resveratrol,Dex-rHuHFRes)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并对多重乳液进行表征,分析其稳定性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作用。结果表明,在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7%(... 本研究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dextran-rHuHF-resveratrol,Dex-rHuHFRes)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并对多重乳液进行表征,分析其稳定性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作用。结果表明,在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7%(以油相体积计)、W1与O体积比为3∶7、W1/O初乳与外水相W2体积比为4∶6的条件下,乳液外观均一、液滴分布均匀、粒径最小(472 nm),表观黏度和储能模量(G’)最高。在pH 7、NaCl浓度100 mmol/L、低离心力条件下乳液稳定性较好。在不利环境中,与游离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相比,多重乳液所负载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保留率显著提升(P<0.05)。W1/O/W2多重乳液负载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的生物可及性显著升高(P<0.05),乳液的抗氧化活性明显提升(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Dex-rHuHF-Res纳米颗粒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应用于递送活性物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铁蛋白 多重乳液 生物活性物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空气煎炸过程品质变化与羧甲基赖氨酸、羧乙基赖氨酸生成研究
12
作者 靳雯 景凯鑫 +6 位作者 张冬鸽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李永 冯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5,共9页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含量,并研究不同煎炸温度、时间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脆片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褐变,色泽开始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脆片的水分含量显著(P<0.05)减少,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时间和温度对杏鲍菇中CML和CEL的形成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含量随着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80℃、2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分别是13.75和70.63μg/g。但荧光AGEs的生成量在180℃、10 min要比160℃、10 min高4.5 AU。在160℃、1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分别是4.54和8.34μg/g,相比于160℃、20 min下,分别减少了46.65%和62.48%,且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定较好,与180℃、10 min差异不显著,同时生成的AGE较少。因此结合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感官评价,最终确定杏鲍菇脆片最佳煎炸条件为1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空气煎炸 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香菇调味酱的研制及流变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韩笑月 许兴华 +6 位作者 牛旭凯 许梦燕 云少君 程艳芬 程菲儿 冯翠萍 曹谨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酶解香菇调味酱。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5%、I+G 0.6%、柠檬酸0.06%、复配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为4∶6)0.8%、香料油10%。香菇调味酱的流体类型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表...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酶解香菇调味酱。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5%、I+G 0.6%、柠檬酸0.06%、复配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为4∶6)0.8%、香料油10%。香菇调味酱的流体类型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表现为类固体的凝胶特性。此外,该香菇调味酱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香菇调味酱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分别为24.81,10.20,1.80 g/100 g和6.7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调味酱 工艺研究 流变学特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和原儿茶酸对淀粉消化酶的联合抑制作用
14
作者 张静 焦洁帆 +2 位作者 云少君 冯翠萍 程菲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5-113,共9页
淀粉是人体获取能量主要来源,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等天然产物能够控制淀粉的消化,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本文通过抑制率测定、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紫外光谱、荧光淬灭、等效线... 淀粉是人体获取能量主要来源,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等天然产物能够控制淀粉的消化,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本文通过抑制率测定、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紫外光谱、荧光淬灭、等效线图解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PC和PCA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PC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_(50)值分别为0.0524和0.0106 mg/mL,PCA分别为1.9426和1.0667 mg/mL,PCA表现出更好的抑制能力;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表明PC和PCA对α-淀粉酶的抑制为混合型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分别为非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主要依靠疏水键和氢键,通过改变酶氨基酸残基微环境,进一步改变酶结构。复配比例为1:21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最优,1:37时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优。两物质复配比例为1:21时CI小于1,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复配比例为1:37时CI小于1,对α-淀粉酶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PC和PCA复合使用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开发天然降糖膳食补充剂作为健康食品辅料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原儿茶酸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糖基化对香菇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牛旭凯 韩笑月 +4 位作者 许梦燕 云少君 程艳芬 冯翠萍 曹谨玲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探讨促糖基化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子实体蛋白质,并制备糖基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促糖基化蛋白质,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分别测定蛋白质组(C)、... 为探讨促糖基化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子实体蛋白质,并制备糖基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促糖基化蛋白质,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分别测定蛋白质组(C)、糖基化蛋白质组(G)和促糖基化蛋白质组(TG)的蛋白质消化率、水解度、蛋白质消化产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肽含量,以及蛋白质消化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G组在模拟消化90、120、180、240、270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90、120、210、240、270min时消化率显著降低,且G与TG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模拟消化60 min时G组水解度显著增加,在90~360 min时显著降低,TG组在模拟消化30、60、150~240、300 min时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60~360 min时显著高于G组;G组在模拟消化60、210~360 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0、60~360 min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0、120、300~360 min时TG组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和TG组多肽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在模拟消化0、300~360 min时TG组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增加,且TG组在模拟消化0、150、210~360 min时显著增加,但在模拟消化120、150、180、330、360 min时TG组显著低于G组;G组在模拟消化240~360 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330、360 min时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270min时,TG组显著低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和TG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但在模拟消化0~180、240 min时TG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0~180、240~360 min时TG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蛋白质 谷氨酰胺转氨酶 糖基化 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多糖对铅暴露小鼠海马损伤缓解作用
16
作者 吴蕊 冯瑞 +5 位作者 牛旭凯 许梦燕 韩笑月 云少君 冯翠萍 曹谨玲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PB)、广叶绣球菌多糖组(SLP)、同笼铅暴露组(Co-PB)和同笼广叶绣球菌多糖组(Co-SLP),除NC外,其余组以1 g·L^(-1)醋酸铅溶液为饮用水,SLP、CoSLP每天灌胃400mg·kg^(-1)的广叶绣球菌...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PB)、广叶绣球菌多糖组(SLP)、同笼铅暴露组(Co-PB)和同笼广叶绣球菌多糖组(Co-SLP),除NC外,其余组以1 g·L^(-1)醋酸铅溶液为饮用水,SLP、CoSLP每天灌胃400mg·kg^(-1)的广叶绣球菌多糖,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海马铅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结构,测定海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溶酶体关联酶蛋白2(Lamp2)、泛素结合蛋白(P62)、自噬相关蛋白5(Atg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PB比较,SLP、Co-SLP、Co-PB的铅含量显著降低;SLP、Co-SLP的CAT和GPx活性均显著增加,SLP、Co-SLP、Co-PB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均显著增加,SLP、Co-SLP、Co-PB的MDA含量显著降低;SLP的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SLP、Co-SLP的IL-6表达量显著降低,SLP、Co-SLP、Co-PB的TNF-α表达量显著降低,SLP、Co-SLP的IL-4表达量显著增加,SLP、Co-SLP、Co-PB的TGF-β和IL^(-1)0表达量均显著增加;SLP、Co-SLP的LC3-II、Lamp2和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SLP、Co-SLP、Co-PB的LC3-I和Atg5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o-SLP的P62表达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广叶绣球菌多糖缓解铅中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多糖 氧化应激 海马 炎症因子 自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多糖-麦角甾醇复合物制备及体外降胆固醇作用
17
作者 李梁 李佳辉 +5 位作者 吴佳蔓 王哲铭 贾丰荧 靳雯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多糖-麦角甾醇复合物(APE),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和光、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胆固醇在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为1∶16时,麦角甾醇的包封率最高...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多糖-麦角甾醇复合物(APE),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和光、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胆固醇在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为1∶16时,麦角甾醇的包封率最高;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PE表面粗糙,呈纤维状,平均粒径为1265 nm。与游离麦角甾醇相比,APE光、热稳定性均较好。APE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胶束的溶解度。研究结果可为黑木耳多糖和麦角甾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糖 麦角甾醇 表征 稳定性 降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素肉的研制及其保质期预测模型建立
18
作者 宋美玲 康丰 +4 位作者 乔瑶瑶 李佳欣 梁国栋 云少君 冯翠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4期144-150,共7页
该试验制备香菇素肉测定其风味物质,并对产品保质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香菇素肉中醇类和烷烃类主要由香菇粉中主要风味物质提供,其中含量较高的正己醛、对异丙基苯甲醛、1‐辛烯‐3‐醇、1,2,4‐三硫烷、1‐甲基‐4(1‐甲基乙基)‐1,4... 该试验制备香菇素肉测定其风味物质,并对产品保质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香菇素肉中醇类和烷烃类主要由香菇粉中主要风味物质提供,其中含量较高的正己醛、对异丙基苯甲醛、1‐辛烯‐3‐醇、1,2,4‐三硫烷、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和2‐戊基呋喃等风味物质赋予了香菇素肉独特的风味。试验范围内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 stability index,GSI)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预测得出香菇素肉在4、15、25、35℃下的保质期分别为15.7、9.5、6.2、4.2 d,GSI试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5%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素肉 风味物质 保质期 全面稳定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中孢子油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翠萍 程红艳 +2 位作者 唐兵 张杰 常明昌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灵芝孢子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分别为25 MPa、45℃、60 min,CO_2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3.96%。灵芝孢子油具有清除NaNO_2和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灵芝孢子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分别为25 MPa、45℃、60 min,CO_2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3.96%。灵芝孢子油具有清除NaNO_2和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作用,并且其清除作用随孢子油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孢子油 清除NaNO2 DPPH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皮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翠萍 王亚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芦笋皮中除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许多特殊的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学价值。本实验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探讨芦笋皮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空气中最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在几个不同体... 芦笋皮中除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许多特殊的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学价值。本实验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探讨芦笋皮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空气中最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在几个不同体积分数的抑菌率,得出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并探讨了pH值和热处理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同时还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抑菌性及抑菌活性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比较了两种提取液抑菌活性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芦笋皮提取物对空气中最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取物,且在弱酸性环境下抑菌效果有所加强,121℃,15min的高温处理后其抑菌效果有所减弱,芦笋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在与细菌作用12h后达到高峰,随后抑菌活性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皮 抑菌作用 平板菌落计数法 醇提物 水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