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相热像技术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立春 陶宁 徐川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0-1123,共4页
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被动式红外检测方法不同,该方法将外加瞬时或交变温场施加到被测物,通过红外热像设备监测被测物在外加温场下的表面温度变化。根据外加温场的类型及相应的物理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信... 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被动式红外检测方法不同,该方法将外加瞬时或交变温场施加到被测物,通过红外热像设备监测被测物在外加温场下的表面温度变化。根据外加温场的类型及相应的物理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信号进行处理,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锁相热像技术使用周期的交变温场与锁相处理方法,具有检测面积大、对表面加热均匀性要求低等特点。与多数锁相红外检测使用的正弦型热源不同,对方波加热红外热像检测系统的原理及验证性实验进行了介绍,并将该系统应用于碳纤维层压板冲击损伤的检测。结果表明:方波加热的锁相热像检测系统结构简单,对厚度不大的试件具有相当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检测 锁相 冲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Q激光器有效储能时间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立春 霍玉晶 何淑芳 《光电技术应用》 2004年第6期6-8,49,共4页
根据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推导了四能级调Q激光器在储能期间,反转集居数随泵浦持续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指出有效储能时间并非上能级寿命,而是一个由上能级寿命和工作物质对泵浦的受激吸收共同决定的物理量.提出了关于有效储能时间的两个... 根据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推导了四能级调Q激光器在储能期间,反转集居数随泵浦持续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指出有效储能时间并非上能级寿命,而是一个由上能级寿命和工作物质对泵浦的受激吸收共同决定的物理量.提出了关于有效储能时间的两个推论1.有效储能时间小于上能级寿命;2.提高泵浦强度,则有效储能时间减小.通过实验验证了两个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 有效储能时间 ND:YV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热红外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大鹏 张存林 +4 位作者 李晓丽 徐维超 李艳红 冯立春 陶宁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8-780,共3页
介绍了红外热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用这种技术对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T形接头和一块埋有裂纹缺陷的有机玻璃板进行检测,检测出试件表面及亚表面的闭合裂纹缺陷;对两块不同焊接能量激光焊接钢板进行检测,并由实验结果对激光焊接能... 介绍了红外热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用这种技术对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T形接头和一块埋有裂纹缺陷的有机玻璃板进行检测,检测出试件表面及亚表面的闭合裂纹缺陷;对两块不同焊接能量激光焊接钢板进行检测,并由实验结果对激光焊接能量和焊缝质量方面给出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超声 无损检测 裂纹 激光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层压板冲击损伤的红外热波检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淑芳 宁宁 +2 位作者 沈京玲 冯立春 张存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检测是保证其构件质量的必要手段。介绍了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增强多层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试件检测的结果,并将热波检测结果与超声C扫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 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检测是保证其构件质量的必要手段。介绍了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增强多层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试件检测的结果,并将热波检测结果与超声C扫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各具优势。热波检测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对碳纤维增强多层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无损检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层压板 冲击损伤 热波检测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红外成像法的表面下暗藏物蓄热系数的测量 被引量:6
5
作者 陶宁 曾智 +2 位作者 冯立春 李越 张存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8-2103,共6页
近年来,脉冲红外成像无损评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但是对于很多应用,仅发现材料中存在缺陷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表面下缺陷热特性进行识别。实验设计制作了一个不锈钢平底孔试件,为了模拟表面下不同性质的... 近年来,脉冲红外成像无损评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但是对于很多应用,仅发现材料中存在缺陷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表面下缺陷热特性进行识别。实验设计制作了一个不锈钢平底孔试件,为了模拟表面下不同性质的暗藏物,在平底孔内分别埋入水、油、石蜡及空气。在试件表面施加均匀脉冲面热源后,试件表面及表面下暗藏物的热物理特性将影响热波的传导。提出了一种使用脉冲红外成像技术测量均匀固体材料下暗藏物质蓄热系数的实验方法。描述并分析了基于两层结构的一维热传导模型和界面热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设计并进行了验证实验,通过对实验获得的材料表面温度变化的热图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试件中不同暗藏物质的蓄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红外成像 蓄热系数 反射系数 暗藏物质 表面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尺寸对红外热波技术缺陷深度测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智 陶宁 +1 位作者 冯立春 张存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10-1915,共6页
缺陷深度测量是脉冲红外热波技术定量测量的一个重要应用,常用的几种测厚方法都是基于一维热传导模型。而实际测厚都是针对有限缺陷尺寸,因而三维热扩散会对深度测量产生一定影响。文中以表面阳极化处理后的铝和玻璃钢材料为例,采用脉... 缺陷深度测量是脉冲红外热波技术定量测量的一个重要应用,常用的几种测厚方法都是基于一维热传导模型。而实际测厚都是针对有限缺陷尺寸,因而三维热扩散会对深度测量产生一定影响。文中以表面阳极化处理后的铝和玻璃钢材料为例,采用脉冲红外热波技术作为实验方案。提取所获得的热图序列不同缺陷宽度位置处热波降温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近似模拟不同深度缺陷在相同缺陷尺寸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三维热扩散影响。通过研究一维热传导理论模型分析了3种常用方法的测厚原理,并建立了测厚特征时间与缺陷深度平方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缺陷尺寸对各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均有影响,且热扩散系数较小材料的斜率明显大于热扩散系数较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波技术 缺陷深度 测厚 三维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岳大皓 李晓丽 +3 位作者 张浩军 李业书 冯立春 伍耐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最关键的组件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机单台功率的不断提高,风轮叶片也越来越大,对质量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风电叶片检测。利用闪光灯脉冲激励红外无损检测方法对风电叶片制作... 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最关键的组件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机单台功率的不断提高,风轮叶片也越来越大,对质量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风电叶片检测。利用闪光灯脉冲激励红外无损检测方法对风电叶片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几种典型缺陷进行了检测,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红外热波无损检测作为一种大面积、快速、非接触的无损检测技术在风电叶片无损检测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 闪光灯脉冲激励 风电叶片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波检测碳纤维蜂窝材料脱粘缺陷的边缘识别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波 张存林 +4 位作者 冯立春 李艳红 丁友福 徐义广 金万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3,273,共4页
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直观地检测碳纤维蒙皮与蜂窝芯界面脱粘缺陷。对缺陷进行定量化检测研究过程中,基于热波原理推导出的公式,易于实现缺陷深度的测量。采用了两种方法检测缺陷的大小,实验表明,利用Canny边缘算... 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直观地检测碳纤维蒙皮与蜂窝芯界面脱粘缺陷。对缺陷进行定量化检测研究过程中,基于热波原理推导出的公式,易于实现缺陷深度的测量。采用了两种方法检测缺陷的大小,实验表明,利用Canny边缘算子检测边缘,检测性能好,缺陷形状可视程度高,实验结果还可作为测量浅表下缺陷大小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波 边缘检测 蜂窝材料 CANNY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检测中的主动加热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小林 杜来林 冯立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主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正确的外部加热方法是被检测对象的内部损伤或缺陷能被准确检测并记录的关键,加热方法及过程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着损伤检测灵敏度的高低。结合现役飞机外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的建构,对几种主动加热方法进行... 主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正确的外部加热方法是被检测对象的内部损伤或缺陷能被准确检测并记录的关键,加热方法及过程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着损伤检测灵敏度的高低。结合现役飞机外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的建构,对几种主动加热方法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给出实验结果,进而分析了影响红外热图像质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主动加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体蓝色激光技术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仁 霍玉晶 +1 位作者 何淑芳 冯立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阐述了实现全固体蓝激光器的几种典型方法 ,主要有直接发射蓝光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红外二极管LD的倍频 ;频率上转换方法获得蓝光 ;倍频、和频等非线性光学手段获得蓝光。介绍了全固体蓝激光器目前的技术水平 。
关键词 全固体蓝色激光 蓝光激光器 LD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K、MMP-1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文娜 胡俊兰 +3 位作者 冯立春 刘卫卫 李健 代保强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RECK和MMP-14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喉癌组)、28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ECK和MMP-14的表达,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RECK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RECK和MMP-14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喉癌组)、28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ECK和MMP-14的表达,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REC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MP-1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喉癌组织中RECK及MMP-1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喉癌组织中RECK与MMP-14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在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低表达以及MMP-14蛋白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RECK蛋白和MMP-14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RECK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二乙基叠氮铝的溶剂效应
12
作者 高占先 冯立春 +2 位作者 莫自如 周科衍 李常青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氯化二乙基铝(DECA)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二乙基叠氮铝(DEAA)时,反应介质的溶剂性质不同,产物及其收率也不同。在给电子溶剂四氢呋喃(THF)或烃与THF混合溶剂中,反应产物是DEAA·THF络合物;在给电... 以氯化二乙基铝(DECA)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二乙基叠氮铝(DEAA)时,反应介质的溶剂性质不同,产物及其收率也不同。在给电子溶剂四氢呋喃(THF)或烃与THF混合溶剂中,反应产物是DEAA·THF络合物;在给电子能力较弱的烃类溶剂中,得到DEAA,且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在无给电子能力的烃类溶剂中如正己烷、环己烷中,没有得到任何反应产物。随着溶剂给电子能力增加,依次用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为反应介质时,DEAA的收率由零逐渐增大。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叠氮铝 溶剂效应 给电子作用 亲核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二乙基铝的合成及其热分解
13
作者 高占先 冯立春 +1 位作者 张小航 莫自如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以氯化二乙基铝 (DECA)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了叠氮二乙基铝 (DEAA) ,报导了放大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以及DEAA热分解的条件及产物。
关键词 叠氮二乙基铝 合成 热分解 高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立春 《北方药学》 2018年第4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分析研究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6.37,P<0.05);经过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9.58,13.39,23.34,9.45;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二异丁基铝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高占先 冯立春 张小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通过三异丁基铝和四氯化碳反应制得氯化二异丁基铝。在芳烃溶液中,氯化二异丁基铝进一步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叠氮二异丁基铝(DBAA);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DBAA时则得到了新化合物叠氮二异丁基铝和四氢呋喃的配合物(DBAA·T... 通过三异丁基铝和四氯化碳反应制得氯化二异丁基铝。在芳烃溶液中,氯化二异丁基铝进一步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叠氮二异丁基铝(DBAA);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DBAA时则得到了新化合物叠氮二异丁基铝和四氢呋喃的配合物(DBAA·THF)。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技术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二异丁基铝 配合物 高含能材料 DBAA 结构鉴定 IR谱 HNMR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