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特基金会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
- 1
-
-
作者
冯立冰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80,共7页
-
文摘
1951—1971年间,福特基金会作为一个外国私人慈善机构充分地介入到印度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直到1971年美印关系恶化、印度各界批评甚至攻击福特基金会,才告一段落。虽然此后福特基金会以新的形式"重返"印度,但已无法达到1951—1971年的影响力。福特基金会能够在这20年充分介入印度的发展进程,这是冷战期间美国期望参与印度发展进程,以及印度对外国援助持怀疑和警惕态度的共同作用下的时代的产物。福特基金会发挥了私人慈善机构的特殊优势,为印度争取来自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为美国实现在南亚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本文将分析冷战期间美国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以及福特基金会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现做出的贡献,侧重考察福特基金会作为私人慈善基金会开展援助活动的策略。
-
关键词
福特基金会
印度
外交政策
冷战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印日基建合作: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冯立冰
-
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3,共13页
-
文摘
印度和日本在南亚、东南亚、非洲乃至印度洋地区有一系列的基建合作项目,二者合作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地缘政治与安全方面的考虑。尽管两国基建合作面临战略分歧与现实困难,但总的来说两国逐渐探索出互补合作的机制,也日益打造出软、硬基建相配套的合作特色。印日基建合作推动印太地缘格局的调整,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竞争。中国可探索与印日合作的对接,积极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形成。
-
关键词
日本
印度
亚非增长走廊
基建合作
日印关系
-
分类号
D83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印非峰会与印非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冯立冰
郭东彦
-
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2,76-77,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印度的周边关系"(K3030340)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大学边疆治理与政治学科(群)特区高端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印度的周边外交研究"(Y2018-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2008年以来,三届印非峰会的召开在促进印非之间经贸、安全、文化等领域合作规模扩大的同时,尝试建立以发展为导向、以软实力建设为特色、调动私营部门主力作用的合作机制,既对地区发展产生了影响,又与中非合作构成竞争关系。本文在梳理三届印非峰会的背景、议题和共识的基础上,剖析印非峰会试图构建的合作机制及其对印非合作的促进作用与局限性。通过与中非合作机制的比较可知,印非峰会所构建的合作模式虽受到发展资源、行政效率等方面的限制,但印度正积极挖掘对非合作的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合作机制,未来还可能联美联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
关键词
印非峰会
印非合作机制
合作模式
中非合作
比较研究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