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无性系幼苗光合作用和PV水分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9
1
作者 冯玉龙 巨关升 朱春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6,共7页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 ,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 ,净光合速率降低 ,昭林杨 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 ,欧美杨 6 4号受水分胁...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 ,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 ,净光合速率降低 ,昭林杨 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 ,欧美杨 6 4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胁迫初期 ,2个无性系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 ,胁迫后期及复水后的恢复期 ,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胁迫时杨树呼吸速率降低 ,尤其是昭林杨 6号 ,以保持碳平衡。胁迫时 2个无性系的 ψs1 0 0 、ψs0 、ROWC0 均降低 ,ψs1 0 0 与 ψs0 差值增大 ,表明杨树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维持压力势 ,对水分胁迫作出适应性反应 ,与欧美杨 6 4号相比昭林杨 6号这种能力更强 ,表明其抗旱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幼苗 光合作用 PV 水分参数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带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冯玉龙 吴京 +2 位作者 孟少平 王强 付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5-40,共6页
为减小摇摆墙框架结构强震下位移响应及缓解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损伤集中效应,基于损伤集中模式,提出了底部带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摇摆墙框架结构体系。以9层钢框架为基准模型,通过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为减小摇摆墙框架结构强震下位移响应及缓解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损伤集中效应,基于损伤集中模式,提出了底部带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摇摆墙框架结构体系。以9层钢框架为基准模型,通过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RB屈服前,该结构体系类似框剪结构,BRB提供抗侧刚度并通过墙体进行传递;BRB屈服后,结构发生摇摆,墙体控制变形模式,BRB通过滞回耗能,可以充分发挥结构各部分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摇摆墙框架结构 推覆分析 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几种酶活力及在种源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玉龙 姜淑梅 +1 位作者 王文章 敖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0,共6页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各种酶活力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且与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回归分析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的负相关性较低。初步研究表明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酶活力 种源 早期选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选择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冯玉龙 王文章 敖红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80-85,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长白落叶松 9个无性系的多个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指标。结果表明 ,长白落叶松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变异较大 ,且与生长性状密切相关。生长快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一...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长白落叶松 9个无性系的多个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指标。结果表明 ,长白落叶松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变异较大 ,且与生长性状密切相关。生长快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一半光强时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叶绿素含量、氨态氮及总氮含量均高 ,生长慢的无性系各指标均低。回归分析表明 ,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等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高 ,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低。以 6个光合性能指标为变量系统聚类结果与以 6个生长性状为变量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把长白落叶松 9个无性系分成好、中、差 3类。研究表明 ,上述指标均与长白落叶松生长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无性系 光合性能 氮素代谢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并行空间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玉龙 程家林 姚卫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提出了使用并行子空间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布局参数和铺层顺序进行协同优化。该方法分为3步:(1)以筋条型式、数量、尺寸和铺层厚度为变量,考虑静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建立3个并行的子优化问题,实现了布局优化;(2)以层... 提出了使用并行子空间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布局参数和铺层顺序进行协同优化。该方法分为3步:(1)以筋条型式、数量、尺寸和铺层厚度为变量,考虑静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建立3个并行的子优化问题,实现了布局优化;(2)以层合板的各铺层角作为设计变量,考虑层合板的制造和工艺约束,以等效弯曲刚度为中间变量,实现了复合材料加筋板的蒙皮和筋条的铺层顺序优化;(3)通过协调稳定性约束,实现综合优化。本文完成了一个典型算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合理而且有很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加筋板 布局优化 并行子空间优化方法 等效弯曲刚度 铺层顺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磷素营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玉龙 王文章 陈杰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5,共6页
用灌施和管施方法研究了纯林和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对3 2 P的吸收及利用。结果表明 ,树木对3 2 P的吸收、运转很快 ,施3 2 P的当日即达冠层。3 2 P在树冠上层分布最多 ,中层次之 ,下层最少。灌施时3 2 P在树冠阳面分布较多 ;管... 用灌施和管施方法研究了纯林和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对3 2 P的吸收及利用。结果表明 ,树木对3 2 P的吸收、运转很快 ,施3 2 P的当日即达冠层。3 2 P在树冠上层分布最多 ,中层次之 ,下层最少。灌施时3 2 P在树冠阳面分布较多 ;管施时在树冠阴面分布较多。灌施时混交林中树木对3 2 P的吸收多于纯林 ;管施时纯林中树木对3 2 P的吸收多于混交林。各林型中水曲柳对3 2 P的吸收均明显多于长白落叶松。树木可通过根系接触直接交换3 2 P ,混交林中异种树木间3 2 P交换量最多。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种间营养关系协调 ,混交后根系接触较多 ,分布趋于合理 ,改善了树木的磷营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营养关系 混交林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玉龙 吴京 +1 位作者 孟少平 付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4-549,共6页
为了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提供参考,对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侧移分析,推导出表征该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的3个关键参数: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以特定地震动下结构最... 为了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提供参考,对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侧移分析,推导出表征该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的3个关键参数: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以特定地震动下结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支撑-框架刚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较小时,增大刚度比可以明显减小结构位移;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主要对结构的屈服位移和机制影响较大;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合理值分别为2,0.7和0.45~5.00.据此设计了2个单层算例,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形成了支撑-梁-柱屈服机制;当支撑屈服后,框架承担的剪力比逐渐增大;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顶点位移响应基本无影响,对相邻柱的轴力影响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抗震参数 合理参数值 布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不均衡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玉龙 徐卫兵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结合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能量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分析了以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chy Protocol,LEACH)为代表的分簇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在改进LEACH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LEACH-SCE协议,并以... 结合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能量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分析了以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chy Protocol,LEACH)为代表的分簇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在改进LEACH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LEACH-SCE协议,并以二级能量异构网络为例通过MATLAB软件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高能节点的簇头选择概率,改进协议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能量,同等条件下,比LEACH协议的生存周期提高了31%,有效节约了网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 LEACH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问题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玉龙 王玮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年第6期4-6,24,共4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固定终端或单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络上,而是希望移动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和可靠的形式,从Internet上运动地获取信息,而采用卫星移动通信网来向这些移动平台提供对地面网络连接的延伸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固定终端或单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络上,而是希望移动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和可靠的形式,从Internet上运动地获取信息,而采用卫星移动通信网来向这些移动平台提供对地面网络连接的延伸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以该方案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网络移动条件下的移动IP实现方法,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与网络移动结合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网络移动对隧道封装协议的影响,并就上述问题初步给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移动 卫星移动通信 隧道 移动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N的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可靠性动态评估
10
作者 冯红岩 朱海娜 +1 位作者 邱美艳 冯玉龙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2,共7页
为了对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潜在风险进行可靠的动态预测,针对变桨系统部件种类多、系统复杂、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变桨系统故障点和故障传递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故障树;然后将其转化为融合Leaky Noisy-Or节点的动态贝叶... 为了对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潜在风险进行可靠的动态预测,针对变桨系统部件种类多、系统复杂、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变桨系统故障点和故障传递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故障树;然后将其转化为融合Leaky Noisy-Or节点的动态贝叶斯网络(DBN),保证了模型精度并具备了动态预测能力;最后采用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寻优并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变桨系统进行风险预测、故障致因分析、风险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方面准确率较高,可指导变桨系统进行预防性维护,在保证风电机组整体安全方面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系统 动态贝叶斯网络 交叉验证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上自适应FEC的卫星数据分发
11
作者 冯玉龙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了解决卫星数据分发系统中雨衰对下行链路的异构性影响,建立了基于再生转发器和多波束技术的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简化模型,提出了采用星上自适应分组级FEC(ForwardErrorContr01)的下行链路差错控制方法,针对下行链路的降雨等级自适... 为了解决卫星数据分发系统中雨衰对下行链路的异构性影响,建立了基于再生转发器和多波束技术的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简化模型,提出了采用星上自适应分组级FEC(ForwardErrorContr01)的下行链路差错控制方法,针对下行链路的降雨等级自适应选择纠错码率,在不占用上行共享链路的情况下,实现对下行链路差错控制的动态调整,给出了采用RSE码的星上自适应FEC的算法公式,通过MATAB软件和端到端的FEC技术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下行链路降雨率小于50%时,网络吞吐率可提高12%~25%。该策略可以为多波束宽带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卫星 数据分发 下行差错控制 分组级FEC 雨衰 异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性能仿真
12
作者 冯玉龙 张伟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自适应均衡是克服移动通信传输中多径衰落引起的码间串扰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均衡的概念和实现原理,利用Matlab对几种常用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且在同等参数环境下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和代价得出一定结论。
关键词 均衡 算法 LMS RLS DCT-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力设备隔振减震器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冯玉龙 王同龙 +2 位作者 王德才 完颜健飞 王成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2,共9页
隔振器可有效降低动力设备工作产生的高频振动,但低频地震下设备隔振器位移响应较大。将碟形弹簧和环形摩擦套筒分别作为竖向隔振和耗能单元,竖向耗能单元内设置振动间隙实现正常使用隔振和地震时减震的两阶段机制,形成一种新型动力设... 隔振器可有效降低动力设备工作产生的高频振动,但低频地震下设备隔振器位移响应较大。将碟形弹簧和环形摩擦套筒分别作为竖向隔振和耗能单元,竖向耗能单元内设置振动间隙实现正常使用隔振和地震时减震的两阶段机制,形成一种新型动力设备隔振减震器。基于理论分析给出了隔振减震器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了算例设计,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隔振减震器的静力性能分析和动力设备整体系统的动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隔振减震器及其系统的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设计算例实现了设备正常工作时仅隔振、地震作用下耗能单元启动的两阶段隔振减震机制;竖向耗能单元使得设备竖向地震位移响应减小超过50%,水平向耗能单元使隔振减震器水平地震剪力减小超过80%,降低了隔振减震器地震倾覆和破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设备 两阶段设计 隔振减震器 静力性能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和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空气压缩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14
作者 冯玉龙 李杨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3期111-114,共4页
针对目前空气压缩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差、能耗大的问题,设计基于PLC和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空气压缩机自动控制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变频调速控制改造空气压缩机功率节能。另外,对系统硬件设计进行分析,系统硬... 针对目前空气压缩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差、能耗大的问题,设计基于PLC和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空气压缩机自动控制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变频调速控制改造空气压缩机功率节能。另外,对系统硬件设计进行分析,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注油泵、空压机、传感器、被控设备、变频柜等设备。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空气压缩机供气,上位机监测管道压力,利用西门子S7⁃300 PLC对空压机参数进行扫描;通过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人机界面,显示空气压缩机的参数信息。通过实验显示,系统能够满足企业使用需求,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 空气压缩机 组态软件 功率控制 硬件设计 人机界面 参数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花芸豆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性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桂英 刘建国 +1 位作者 李英贤 冯玉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奶花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群体密度下,通过扩大行距,减小株距,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冠层结构各指标的变化表现为:随密度增加,平均叶簇倾角...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奶花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群体密度下,通过扩大行距,减小株距,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冠层结构各指标的变化表现为:随密度增加,平均叶簇倾角变大,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消光系数增大,株型变紧凑。但密度过大,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过小,冠层结构不良,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叶面积较快下降。随着行距加大,叶片横向生长速度加快,叶倾角变大,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增加,消光系数下降。合理的密度与株行距配置可改善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从而获得最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花芸豆 行距配置 密度 群体冠层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舱门结构相对位移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玉龙 方雄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5-98,共4页
飞机飞行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增压状态,因此舱门的密封性非常重要。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了飞机舱门和对应机头结构相对位移的计算方法。根据舱门结构形式和对应真实材料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保证其与真实结构的刚度等效。通过算... 飞机飞行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增压状态,因此舱门的密封性非常重要。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了飞机舱门和对应机头结构相对位移的计算方法。根据舱门结构形式和对应真实材料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保证其与真实结构的刚度等效。通过算例展示具体计算流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并且实用,对飞机结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舱门 对位移 刚度等效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常跃 黄俊旗 +3 位作者 种迅 赵猛 蒋庆 冯玉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96,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2个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固筋截面积、加固层厚度以及加固层有无拼缝等关键参数对构件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黏聚力接触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加固层厚度与加固筋截面积均会影响试件破坏模式与承载力提升幅度,但对于含拼缝试件,加固层厚度对上述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筋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探析
18
作者 冯玉龙 《广东通信技术》 2010年第10期26-29,共4页
作为普适计算的一种重要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外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文中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其关键技术及存在问题,并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典型应用,最后对无线传感... 作为普适计算的一种重要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外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文中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其关键技术及存在问题,并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典型应用,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向离散抽吸法控制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辉 李小宝 +1 位作者 王海文 冯玉龙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通过实验成功发展了一种生成大振幅稳定条带的有效方法,即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条带控制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实验在水洞中进行,以零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泡时间线法观测引入条带前后人工激发转捩边界层中... 通过实验成功发展了一种生成大振幅稳定条带的有效方法,即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条带控制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实验在水洞中进行,以零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泡时间线法观测引入条带前后人工激发转捩边界层中扰动发展变化,分析条带对转捩的控制效果及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展向离散抽吸方法生成的稳定条带最大振幅可达28.4%U(U为自由流速度);实验中引入的宽度14和28mm的稳定条带都能起到抑制转捩的作用;条带振幅越大、宽度越窄,抑制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降低水/空气中航行器摩阻的新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 边界层 转捩 流动控制 氢气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溢油回收船动力系统节能设计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唯 杨丽琼 +3 位作者 熊伟 郭丰泽 冯玉龙 李静芬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综合考虑溢油回收船大型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对动力系统的高效节能设计的需求,从节能的角度对动力系统合理匹配、关键设备的选型、柴油机余热回收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型高效节能溢油回收船动力系统的国产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溢油回收船 动力系统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