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单步解除有机沉积及无机垢的单相酸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波 荣新明 +3 位作者 冯浦涌 姚二冬 周福建 王顺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近井地带有机垢和无机垢的沉积严重影响了油气正常生产,常规解堵体系无法同时解除有机、无机及其混合垢。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该体系由2种不相溶的液体(溶有机垢的芳烃溶剂和溶无机垢的酸液)、表面... 近井地带有机垢和无机垢的沉积严重影响了油气正常生产,常规解堵体系无法同时解除有机、无机及其混合垢。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该体系由2种不相溶的液体(溶有机垢的芳烃溶剂和溶无机垢的酸液)、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功能型添加剂组成。采用电导率仪、粒度分析仪、旋转岩盘仪、界面张力仪、润湿角测定仪、摩阻仪、岩心流动仪、CT扫描等实验仪器对单相酸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单相酸体系是一种外相为油、内相为酸的纳米均相分散体系,粒径分布为7~50 nm;界面张力为0;具有解除储层乳化(破乳率大于90%)、水锁、润湿改性的性能(油湿改性为水湿);可同时溶解有机垢、无机垢及其混合垢(溶解率100%),岩心伤害渗透率恢复率大于100%;具有低摩阻性能(降阻率大于80%),可实现大排量解堵作业;具有高缓速率性能(缓速率大于99%),可实现储层深部解堵。单相酸体系利用油、酸互溶原理,实现了有机垢、无机垢及其混合垢单步同时溶解,对油气井及转注井近井地带混合垢污染物的高效解除具有重要意义。单相酸体系在伊拉克米桑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酸 有机沉积 无机垢 纳米分散体系 单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F油田碳酸盐岩酸化工艺优化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侯云山 崔波 +3 位作者 邵尚奇 陈军 冯浦涌 高纪超 《海洋石油》 2025年第1期48-52,57,共6页
伊拉克F油田为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该油田主要的增产手段。形成有效的主酸蚀蚓孔并提高油气渗流能力是该油田碳酸盐岩酸化成功实施的关键。当注酸排量较低时,酸表面溶蚀,不能实现深穿透;而注酸排量过高时,主溶蚀孔将产生较... 伊拉克F油田为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该油田主要的增产手段。形成有效的主酸蚀蚓孔并提高油气渗流能力是该油田碳酸盐岩酸化成功实施的关键。当注酸排量较低时,酸表面溶蚀,不能实现深穿透;而注酸排量过高时,主溶蚀孔将产生较多的分枝,酸液消耗大,经济性较差。为了优化设计伊拉克F油田碳酸盐岩酸化工艺,文中定义了一种最优排量和液量设计方法,采用岩心酸化流动实验仪和岩心微米CT扫描仪测定了不同注入速度下酸液的突破体积。确定了酸液的最优注入速度和注入体积,等效计算了酸化最优排量和液量。实验结果显示:酸液注入最优的速度约为1mL/min,对应的注入体积约为1PV。等效计算酸化最优排量为0.5~0.7m3/min,对应最优液量为74~80m3。与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吻合度较高,可为该油田酸化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化工艺 优化设计 最优排量 最优液量 酸蚀蚓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缓速酸酸蚀裂缝导流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2 位作者 姚二冬 荣新明 周福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低渗碳酸盐岩酸压成功的关键在于酸压后形成可在地层闭合压力下保持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单相缓速酸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低伤害、低摩阻及高缓速性能的新型酸液体系,应用潜力大,但其酸蚀裂缝导流规律尚不明确。以光滑岩板和粗糙岩板... 低渗碳酸盐岩酸压成功的关键在于酸压后形成可在地层闭合压力下保持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单相缓速酸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低伤害、低摩阻及高缓速性能的新型酸液体系,应用潜力大,但其酸蚀裂缝导流规律尚不明确。以光滑岩板和粗糙岩板为实验对象,以盐酸、胶凝酸和乳化酸为对比,利用酸液刻蚀和酸蚀裂缝导流实验、表面形貌扫描和连续强度测试仪,研究了酸液类型、交替注入级数、注入速度、黏度比、反应时间、岩板类型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相缓速酸相对于盐酸、胶凝酸和乳化酸,可形成强沟道型刻蚀形貌,差异化溶蚀程度高,岩板强度损伤减缓,在高闭合压力下可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提高酸液交替注入级数(≥3级)、注入速度、黏度比(黏度差≥50 mPa·s)及岩板初始表面粗糙度,有助于形成优势酸液流通通道。单相缓速酸实现高导流酸蚀裂缝机理为:(1)黏性指进形成差异化刻蚀沟道;(2)主蚓孔滤失形态及“虹吸”效应减缓裂缝表面强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缓速酸 碳酸盐岩 酸蚀裂缝导流 差异化酸蚀 岩板强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缓速低摩阻低伤害纳米均相缓速酸
4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4 位作者 荣新明 姚二冬 王顺 周福建 吴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437,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聚合物残渣伤害问题,首先通过拟三元相图,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助表面活性剂(醇)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然后将20%盐酸、5%纳米乳液、0...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聚合物残渣伤害问题,首先通过拟三元相图,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助表面活性剂(醇)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然后将20%盐酸、5%纳米乳液、0.1%减阻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功能型添加剂混合制得纳米均相缓速酸。采用旋转岩盘仪、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电导率仪、粒度分析仪、界面张力仪、润湿角测定仪、摩阻仪、酸蚀裂缝导流仪、岩心流动仪等评价了纳米均相缓速酸的性能,分析了缓速机理、高酸蚀裂缝导流机理和溶垢机理。结果表明,纳米均相缓速酸是一种内相为油、外相为酸的纳米均相分散体系,粒径分布为8~100 nm;其具备强缓速(缓速率大于90%)、低摩阻(降阻率大于75%)、低黏、低伤害和高酸蚀裂缝导流性能;可同时溶解有机垢和无机垢,对沥青和碳酸盐岩的溶解率分别为6.91%和100%;可解除储层乳化、水锁、润湿改性伤害。纳米均相缓速酸通过带负电纳米乳液吸附在带正电灰岩表面,建立酸岩“隔离屏障”,实现强缓速;通过差异化酸蚀及黏性指进,实现高酸蚀裂缝导流;通过纳米乳液特殊的油水互溶结构,实现有机垢和无机垢的同时解除。该体系在海上油田现场成功应用,增产效果显著,对碳酸盐岩储层深部改造及多重伤害解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缓速酸 纳米乳液 强缓速 低摩阻 低伤害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酸用缓蚀剂的制备及缓蚀机理
5
作者 崔波 陈军 +3 位作者 艾俊哲 冯浦涌 荣新明 王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5,共9页
转向酸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由于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殊,常规缓蚀剂配伍性较差,且缓蚀效率大幅降低。采用1-氯甲基萘、4-乙基吡啶、氯化苄和2,3-环戊烯并吡啶合成了2种吡啶季铵盐缓蚀剂SI-1和SI2。采用腐蚀仪、流变... 转向酸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由于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殊,常规缓蚀剂配伍性较差,且缓蚀效率大幅降低。采用1-氯甲基萘、4-乙基吡啶、氯化苄和2,3-环戊烯并吡啶合成了2种吡啶季铵盐缓蚀剂SI-1和SI2。采用腐蚀仪、流变仪考察了SI-1和SI-2在转向酸中的缓蚀性能及其对转向酸黏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从微观角度分析钢片腐蚀前后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缓蚀剂SI-1和SI-2的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2种吡啶季铵盐缓蚀剂在转向酸中的缓蚀性能良好,对转向酸黏度影响小,适用性强,成本低。其中缓蚀剂SI-2性能更优,1%加量下,90℃腐蚀速率为1.04 g/(m^(2)·h),120℃腐蚀速率为7.43 g/(m^(2)·h),VES残酸最终黏度可稳定在190 mPa·s以上,成本可降低20%。加入1%缓蚀剂后钢片表面均未出现明显腐蚀,Fe含量大幅上升,表面粗糙度大幅降低,其中添加缓蚀剂SI-2后,Fe含量从86%上升至94%,Ra从137 nm下降至84 nm。钢片表面均检测到C—N与Organic C=O(羰基),表明存在缓蚀剂吸附膜。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缓蚀机理为:SI-2能隙小,吸附能大,缓蚀剂吸附到钢片表面后可形成致密吸附膜,隔绝腐蚀介质与钢片表面的接触,极大地抑制钢片腐蚀。SI-2在渤海油田和伊拉克米桑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酸 缓蚀剂 吡啶季铵盐 分子动力学模拟 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酸蚀蚓孔物模实验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达 周福建 +3 位作者 刘合 冯浦涌 邱守美 寇春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酸蚀蚓孔是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最典型、最基本的特征,其尺寸和形态对酸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关于酸蚀蚓孔的物模研究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机理研究及现场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分别综述了线性流和径向流两种岩心流动实验... 酸蚀蚓孔是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最典型、最基本的特征,其尺寸和形态对酸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关于酸蚀蚓孔的物模研究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机理研究及现场施工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分别综述了线性流和径向流两种岩心流动实验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指出酸蚀蚓孔实时表征是线性流岩心流动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针对渗透率、尺寸等岩心参数对酸蚀蚓孔发育的影响,应结合融合电测和示踪剂的蚓孔实时表征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针对酸液突破岩心时孔隙体积倍数(PVBT)与岩心参数之间关系的认识,后续应进一步升级径向流岩心流动实验及表征设备,从而开展不同因素对酸蚀蚓孔发育影响的研究,重点解决酸蚀蚓孔从实验尺度升级到现场尺度问题。建议加强电测法室外模拟实验及现场应用研究,从而实现实验尺度和现场尺度酸蚀蚓孔的实时观测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基质酸化 酸蚀蚓孔 岩心流动实验 物模实验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性能评价及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浦涌 王贵 +2 位作者 胡红福 荣新明 王春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疏松砂岩储层酸化后速敏增强、易出砂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以聚醚胺、季铵化试剂、AMDMDAAC共聚物等为原料,具备抑砂、防膨、缩膨功能的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通过室内实验,对所研制的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在此... 针对疏松砂岩储层酸化后速敏增强、易出砂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以聚醚胺、季铵化试剂、AMDMDAAC共聚物等为原料,具备抑砂、防膨、缩膨功能的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通过室内实验,对所研制的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作用机理探讨,结果表明该新型抑砂防膨剂与酸液配伍性良好,其抑砂、抗冲刷、防膨、缩膨等性能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可作为酸化添加剂在疏松砂岩酸化解堵作业中使用,也可单独作为抑砂防膨剂在油井转注、水井试注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砂防膨剂 双季铵盐 防膨率 缩膨率 抑砂 红外光谱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浦涌 刘希华 杜文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作业等技术可较好地防止压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油层伤害;FAC有机缓速酸可防止酸化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提高油水井酸化有效率;负压与深抽技术相结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有效措施。结论纯化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油层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油层损害原因 保护措施 应用 纯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M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浦涌 崔波 +3 位作者 荣新明 王贵 张强 陈军 《海洋石油》 CAS 2022年第3期45-49,113,共6页
中东地区M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储层裂缝溶洞发育,非均质性强,酸液滤失量大,作用距离有限,需要结合缓速及暂堵转向技术,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深度处理。针对该油... 中东地区M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储层裂缝溶洞发育,非均质性强,酸液滤失量大,作用距离有限,需要结合缓速及暂堵转向技术,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深度处理。针对该油田储层特征,对目前碳酸盐岩主要缓速酸液体系(胶凝酸、转向酸、交联酸、乳化酸和螯合酸)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比,优选转向酸体系。转向酸体系在现场累计应用30余井次,作业后单井平均增油量逾200 m3/d,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液体系 综合性能 酸化 转向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洗+气举诱喷技术在涠洲6-1油田石炭系储层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浦涌 刘刚芝 +2 位作者 彭雪飞 王尔均 左峰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4期41-44,54,共5页
介绍了一套适合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6-1油田石炭系灰岩储层的酸洗工艺,对涠洲6-1-A1h/A2h井酸洗原理、处理依据、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这两口井实施的酸洗+气举诱喷技术均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理想的产量,对今后南海类似油田的开... 介绍了一套适合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6-1油田石炭系灰岩储层的酸洗工艺,对涠洲6-1-A1h/A2h井酸洗原理、处理依据、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这两口井实施的酸洗+气举诱喷技术均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理想的产量,对今后南海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湾 石炭系灰岩 酸洗 气举 诱喷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浦涌 胡红福 +2 位作者 刘刚芝 苏崇华 谢培勇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主要属高孔、中高渗储层,储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通过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分析,优选了适用于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酸化体系——MH缓速酸体系。室内综合性能评价表明,MH缓速酸体系... 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主要属高孔、中高渗储层,储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通过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分析,优选了适用于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酸化体系——MH缓速酸体系。室内综合性能评价表明,MH缓速酸体系能够延缓酸岩反应速度,络合能力强,并能防止二次沉淀、抑制黏土水化膨胀、有效解除储层污染和堵塞。在WC13-1-A10、WC13-1-A7井酸化中效果显著。现场实践证明,MH缓速酸体系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今后同类储层酸化增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增产措施 缓速酸 文昌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水旋流分离器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浦涌 丁文刚 +2 位作者 梁冰 刘琳 程国锋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6期9-15,共7页
旋流分离器目前已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设备进入含油污水处理的工业应用阶段。借助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得到了两种旋流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分布、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变流量下的压力曲线与效率曲线。结果表明: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 旋流分离器目前已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设备进入含油污水处理的工业应用阶段。借助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得到了两种旋流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分布、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变流量下的压力曲线与效率曲线。结果表明: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倒锥在旋流腔和大锥段上部,对切向速度的影响不大,在大锥段的下半部分,从截面Ⅱ开始,双锥旋流分离器的切向速度迅速下降,而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倒锥结构使得切向速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旋流腔和大锥段,双锥旋流分离器的轴向速度要大于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轴向速度,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倒锥结构没有使轴向速度增加,倒锥结构对切向速度影响更明显。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底流出口截面尺寸小,故其压力损耗大,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的内置倒锥结构对旋流腔和锥段的压力损失影响较小。两种结构旋流器的简化效率曲线表明,双锥旋流分离器比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更适应处理量相对较低的情况,其处理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旋流分离器 同向出流 双锥 速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VERT的性能评价及应用
13
作者 冯浦涌 荣新明 +2 位作者 杨永庆 彭雪飞 崔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1,共5页
针对酸化施工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润湿反转多效添加剂PA-VERT。通过界面张力、润湿角测定以及物模实验评价了其界面活性、润湿反转性能、助排性、防水伤害能力和洗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PA-VERT界面活性优异,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m N/... 针对酸化施工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润湿反转多效添加剂PA-VERT。通过界面张力、润湿角测定以及物模实验评价了其界面活性、润湿反转性能、助排性、防水伤害能力和洗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PA-VERT界面活性优异,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m N/m数量级;经过1%PA-VERT溶液浸泡处理后,砂岩、碳酸盐岩表面由油湿转变为水湿;作为入井流体添加剂使用时可以降低恒定压力下的水侵速度,并且通过降低油驱水的压力,可有效解除水锁伤害,具有良好的助排性能和防水伤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活性 润湿反转性能 助排性 防水伤害能力 洗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梁油田低渗透油藏伤害机理及解堵技术 被引量:16
14
作者 贾江鸿 程远方 +3 位作者 赵修太 曲占庆 封卫强 冯浦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纯梁油田多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在钻井、完井、采油、注水、修井作业等过程中,油层污染严重,注采压差大,单井产量低。分析认为,纯梁油田储集层损害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储集层... 纯梁油田多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在钻井、完井、采油、注水、修井作业等过程中,油层污染严重,注采压差大,单井产量低。分析认为,纯梁油田储集层损害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储集层物性、外来流体及不合理的改造措施。针对储集层特点及损害机理,研制出了低伤害综合解堵剂CJD-1,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均表明,该解堵剂解堵效率高,具有深穿透特性,且对岩石骨架伤害小。该解堵剂已现场推广应用油井9井次,水井10井次,有效率为100%,有效期长(据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间资料统计,平均有效期在200 d以上),有效期内油井平均单井增油481.3 t,水井单井增注7 441.2 m3,增产增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伤害机理 解堵剂 油层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酸液注入段塞组合方式及其协同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3 位作者 荣新明 姚二冬 周福建 张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伊拉克S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该油田增产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度快,为实现深部处理,酸液体系均以缓速酸为主。该油田目前使用了多种缓速酸,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需要探... 伊拉克S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是该油田增产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度快,为实现深部处理,酸液体系均以缓速酸为主。该油田目前使用了多种缓速酸,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需要探索各种缓速酸最佳的段塞组合方式及其协同效应。因此选用3种缓速酸(乳化酸,交联酸,螯合酸),使用岩心流动仪和CT扫描仪,研究了单一缓速酸及其两两组合时的酸蚀蚓孔形态及变化规律,定义了一种碳酸盐岩酸液段塞组合选择方法,探索了不同酸液之间协同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缓速酸段塞组合均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主控因素为酸液类型,其中乳化酸和交联酸协同增效作用最强,协同效应达49.69%,可节省近一半的酸液用量,降本效果显著。实验结果可为酸液体系的选择及酸化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段塞注入 协同效应 乳化酸 交联酸 螯合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速酸段塞注入酸蚀裂缝的刻蚀形态及导流规律——以伊拉克F油田低孔渗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3 位作者 姚二冬 荣新明 周福建 张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针对低孔、低渗型碳酸盐岩储层,常规酸化效果有限,需要采用酸压进行增产改造。为了达到形成高导流能力分支刻蚀沟槽这种理想的碳酸盐岩酸压效果,采用胶凝酸、交联酸、乳化酸、螯合酸和自转向酸5种缓速酸体系,交联酸+自转向酸、胶凝酸+... 针对低孔、低渗型碳酸盐岩储层,常规酸化效果有限,需要采用酸压进行增产改造。为了达到形成高导流能力分支刻蚀沟槽这种理想的碳酸盐岩酸压效果,采用胶凝酸、交联酸、乳化酸、螯合酸和自转向酸5种缓速酸体系,交联酸+自转向酸、胶凝酸+自转向酸、乳化酸+螯合酸、乳化酸+自转向酸4种段塞组合方式,以及二级、三级2种注入级数,对裂缝壁面进行刻蚀实验,并应用CT扫描和裂缝导流测试分析酸蚀裂缝的刻蚀形态及导流能力。结果表明:裂缝刻蚀形态主控因素为缓速酸段塞组合类型,次控因素为注入级数;交联酸+自转向酸组合为最优组合,酸蚀后可形成错综交叉、深度均匀的复杂沟槽,刻蚀深度适中,刻蚀均匀度大于60%,40 MPa下酸蚀后裂缝的导流能力可达170μm^(2)·cm;裂缝的刻蚀形态与导流能力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综合考虑酸蚀岩板刻蚀深度、刻蚀均匀度及岩板酸蚀前后质量变化情况下,酸蚀沟槽形态因子和导流能力的相关系数达0.9852。研究成果为伊拉克F油田或同类型油藏选择储层改造酸液体系、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压 缓速酸 导流能力 沟槽形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基质酸化中的短岩心和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宝峰 蒋卫东 +2 位作者 董雷 冯浦涌 张钦希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4期38-42,46,共6页
使用胜利油田的岩心对比了砂岩基质酸化中短岩心和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 ,试验证实常规土酸对地层造成较严重的酸化二次伤害 ;采用低浓度土酸酸化没有二次伤害 ,降低氢氟酸浓度有利于保护地层岩石骨架。通过对短岩心、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 使用胜利油田的岩心对比了砂岩基质酸化中短岩心和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 ,试验证实常规土酸对地层造成较严重的酸化二次伤害 ;采用低浓度土酸酸化没有二次伤害 ,降低氢氟酸浓度有利于保护地层岩石骨架。通过对短岩心、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得到如下新认识 :短岩心试验观察不到酸化二次反应、微粒运移所造成的伤害 ;而长岩心试验能更好地模拟现场酸岩反应过程 ,以便有效地深入研究酸液的综合性能和酸岩反应过程中的二次伤害机理 ,是综合研究酸化工作液配方和模拟试验优化施工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酸化 岩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长效黏土稳定剂CNW-1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江鸿 程远方 +3 位作者 赵修太 冯浦涌 刘小波 南红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59,共3页
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水溶液聚合合成了新型聚季铵型阳离子黏土稳定剂CNW-1。室内评价了CNW-1的性能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CNW-1与酸液及地层水配伍性好,... 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水溶液聚合合成了新型聚季铵型阳离子黏土稳定剂CNW-1。室内评价了CNW-1的性能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CNW-1与酸液及地层水配伍性好,防膨性能好,膨胀仪法和离心法测得1%的CNW-1溶液防膨率均大于90%,具有耐冲刷、抗温和长效的优点。在胜利纯梁油田现场应用19井次的结果表明,CNW-1作为稳定剂处理油水井,有效率为100%,有效期超过200 d,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稳定剂 防膨性 性能评价 长效 抗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差异化酸化工艺及其在伊拉克A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达 冯浦涌 +3 位作者 周福建 崔波 董建安 王寿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3,共8页
伊拉克A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且非均质性强,采用传统的连续油管均匀酸化工艺使得采油剖面不均且产量较低。针对碳酸盐岩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其有别于砂岩储层的蚓孔旁通增产机理,提出了与传统连续油管均匀酸化工艺不同、基于碳酸... 伊拉克A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且非均质性强,采用传统的连续油管均匀酸化工艺使得采油剖面不均且产量较低。针对碳酸盐岩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其有别于砂岩储层的蚓孔旁通增产机理,提出了与传统连续油管均匀酸化工艺不同、基于碳酸盐岩储层各小层物性差异调节酸蚀蚓孔长度的差异化酸化工艺。同时,基于Mapdir施工理念对该工艺的辅助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包括连续油管选型、酸液体系性能改进和喷射工具选型,使得施工排量提升至原来的1.5~2.0倍。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差异化酸化工艺的酸化效果优于原均匀布酸工艺,且采用连续油管差异化酸化工艺的油井产油剖面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该工艺已成为该油田连续油管酸化施工标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连续油管 差异化酸化工艺 产油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20
作者 崔波 王洪斌 +1 位作者 冯浦涌 杨永庆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2期64-70,共7页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导致注水量下降,地层能量亏空,油田开发受到影响。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受到堵塞,此文从注水水质、储层敏感性和工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注...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导致注水量下降,地层能量亏空,油田开发受到影响。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受到堵塞,此文从注水水质、储层敏感性和工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注水井堵塞的对策,并以D17井和E7井为例论述了氟硼酸体系对绥中36-1油田注水井解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堵塞 水质 储层敏感性 氟硼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