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水氯化铝在真空条件下的升华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冯月斌 戴永年 +1 位作者 刘永成 杨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39,共4页
AlCl3作为Al2O3的真空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的氯化剂,需要通过控制其升华条件以控制其进入反应体系的速率。本文研究了无水AlCl3在真空条件下的升华规律。采用研究Al2O3的真空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的三段式实验炉,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 AlCl3作为Al2O3的真空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的氯化剂,需要通过控制其升华条件以控制其进入反应体系的速率。本文研究了无水AlCl3在真空条件下的升华规律。采用研究Al2O3的真空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的三段式实验炉,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在抽真空的条件下,温度高于室温,AlCl3开始升华。50℃后,升华速率加快。130℃后,升华速率太快。合适的升华温度为80℃左右。研究发现:AlCl3不能升华完全,残余在10%以上。残余物为粉末状、非晶物,吸水性减弱,大部分可溶解于水中,铝含量为29.14%,高于无水AlCl3的铝含量(20.24%),应当为非晶氯化铝含有聚合氯化铝和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氯化铝 升华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下碳热还原氧化铝的热力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冯月斌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8-1755,共8页
对真空条件下碳热还原氧化铝进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1 643~1 843 K的温度范围内,真空碳热还原氧化铝生成气体产物,该气体在温度降低时发生二次反应形成冷凝物,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力保持在5~150 Pa。热力学分析表明:当体系压力为1~... 对真空条件下碳热还原氧化铝进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1 643~1 843 K的温度范围内,真空碳热还原氧化铝生成气体产物,该气体在温度降低时发生二次反应形成冷凝物,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力保持在5~150 Pa。热力学分析表明:当体系压力为1~100 Pa时,在1 200~1 900 K的温度范围内,碳热还原氧化铝生成Al2O、Al和CO;生成Al2O的初始反应温度低于生成Al的初始反应温度,但反应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更易生成Al气体,该温度取决于体系的压力;当CO的分压分别为1、10和100 Pa时,Al2O稳定存在的温度分别高于1 462、1 560和1 674 K,Al气体稳定存在的温度分别高于1 514、1 635和1 777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碳热还原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下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二次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月斌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55-3161,共7页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真空条件下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二次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低温、高压有利于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产物Al2O、Al与CO的二次反应。分别绘制了Al2O和Al在一定分压下,与CO的二次反应平衡曲线图,给出了各二次反应的CO平...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真空条件下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二次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低温、高压有利于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产物Al2O、Al与CO的二次反应。分别绘制了Al2O和Al在一定分压下,与CO的二次反应平衡曲线图,给出了各二次反应的CO平衡分压与温度的关系,根据CO的分压和温度、利用二次反应平衡曲线图分析二次反应的产物。氧化铝与石墨的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证实:Al2O与CO降低温度首先生成Al4O4C和C,Al与CO降低温度首先生成Al4O4C和Al4C3,符合根据二次反应平衡曲线图分析得到的结论,说明二次反应平衡曲线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氧化铝 石墨 真空 Al2O 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月斌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6-872,共7页
固态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在陶瓷材料及铝冶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但其反应机理至今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介绍氧化铝碳热还原过程形成的固态、气态产物,阐述3种主要反应机理。提出固-固相反应机理缺乏直接证据,气-固相反应机理与热... 固态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在陶瓷材料及铝冶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但其反应机理至今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介绍氧化铝碳热还原过程形成的固态、气态产物,阐述3种主要反应机理。提出固-固相反应机理缺乏直接证据,气-固相反应机理与热力学分析及实验不符,而氧化铝分解反应机理较合理。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氧化铝分解为含铝气体和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以降低氧分压,含铝气体再次反应形成最终产物,在减压或氩气下形成碳化铝、碳氧化铝等,在氮气下形成氮化铝。并提出了系统解释固态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氧化铝 碳热还原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酸性乙腈-硫酸铜体系从辉铜矿中浸出铜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月斌 杨春锦 《湿法冶金》 CAS 200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研究了用酸性乙腈 硫酸铜体系从辉铜矿中提取铜。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354℃、盐酸体积分数为10%、乙腈体积分数为60%、Cu(Ⅱ)的量稍大于矿样中的含铜量时,仅需2h,铜浸出率可达95%。
关键词 提取 辉铜矿 浸出 乙腈-硫酸铜体系 湿法冶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在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中的行为 被引量:16
6
作者 袁海滨 冯月斌 +4 位作者 杨斌 郁青春 徐宝强 王鹏程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783,共7页
采用XRD、气相色谱仪、EDS及质量损失等手段与方法,在不同反应温度、系统压力、添加剂及反应时间对氧化铝在碳热及氯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热与氯化过程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含量达98.4%(质量分数)以上;碳热过程在50~100Pa、高于1... 采用XRD、气相色谱仪、EDS及质量损失等手段与方法,在不同反应温度、系统压力、添加剂及反应时间对氧化铝在碳热及氯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热与氯化过程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含量达98.4%(质量分数)以上;碳热过程在50~100Pa、高于1693K时,Al4O4C与Al4C3开始生成,且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Pa及1773K时,Al4O4C碳热转化为Al4C3;分别添加10%Fe2O3与10%SiO2(质量分数),在40~100Pa、1803K、保温120~150min时,可使物料质量损失率达到26.70%与30.13%,促进碳热过程向生成Al4O4C与Al4C3方向进行;温度高于1853K不利于该反应的进行;碳热-氯化过程是Al2O3与Al4O4C、Al4C3及AlCl3共同反应生成低价氯化铝AlCl,气态AlCl进入低温区歧解得到金属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碳热还原 氯化法 氯化铝 真空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氯化铝法从氧化铝直接碳还原炼铝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袁海滨 冯月斌 +3 位作者 徐宝强 杨斌 郁青春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碳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表明,系统压力为100Pa时,生成Al4O4C与Al4C3以及Al4O4C与c结合生成Al4G的初始温度分别为1690,1711,1472K;碳热一氯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101Pa,1500K时,氧化铝直接碳热一氯化的吉布斯自由能为-20.041k... 碳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表明,系统压力为100Pa时,生成Al4O4C与Al4C3以及Al4O4C与c结合生成Al4G的初始温度分别为1690,1711,1472K;碳热一氯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101Pa,1500K时,氧化铝直接碳热一氯化的吉布斯自由能为-20.041kJ;系统压力为100Pa时,Al4O4C,Al4C3以及A1203联合Al4O4C,Al4c3参与氯化反应的初始温度分别为1459,1378,1416K。实验结果显示:碳热过程在50~100Pa、高于1693K时,Al4O4C与Al4C3开始生成且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或系统压力的减小,Al2O3及Al4O4C碳热转化为Al4C3。在50—100Pa,1693K时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过程没有发生碳热一氯化反应。在70~150Pa,1753—1853K的范围时进行实验,均得到金属铝,说明要发生碳热一氯化反应必须先发生氧化铝与碳的碳热反应,即生成Al4O4C与Al4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氯化铝 氧化铝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歧化法制备微细Al_2O_3/Al复合粉体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笑 冯月斌 +1 位作者 陈阵 杨保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68-2672,2682,共6页
真空条件下,以Al_2O_3和Al为原料,通过Al_2O歧化法制备微细Al_2O_3/Al复合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0~14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粉体中氧化铝含量升高;冷凝温度约为550~750℃时,复合粉体中的氧化铝包括稳定晶型和不稳定晶... 真空条件下,以Al_2O_3和Al为原料,通过Al_2O歧化法制备微细Al_2O_3/Al复合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0~14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粉体中氧化铝含量升高;冷凝温度约为550~750℃时,复合粉体中的氧化铝包括稳定晶型和不稳定晶型;冷凝温度约为1100~1300℃时,复合粉体中的氧化铝全部为稳定晶型;冷凝温度约为550~650℃时,复合粉体的平均粒径小于0.5μm;冷凝温度约为750℃时,铝熔化、微粒团聚;冷凝温度约为1100~1200℃时,铝形成铝珠,氧化铝为不规则状、平均粒径小于2μm;冷凝温度约为1300℃时,氧化铝为片状。因此,通过选取合适的反应温度、冷凝温度,可以控制Al_2O_3/Al复合粉体中氧化铝的含量、晶型和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氧化亚铝 复合粉体 歧化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海兰 冯月斌 +1 位作者 字富庭 杨保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真空、1300~1500℃条件下,以颗粒状氧化铝粉末和铝粉为原料,制备了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和铝之间反应的进行,氧化铝颗粒被刻蚀为片状结构,残留的金属铝包裹于氧化铝颗粒表面。原料氧化铝与... 真空、1300~1500℃条件下,以颗粒状氧化铝粉末和铝粉为原料,制备了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和铝之间反应的进行,氧化铝颗粒被刻蚀为片状结构,残留的金属铝包裹于氧化铝颗粒表面。原料氧化铝与铝的配比为5∶1. 5时,在1400℃下加热20 min后,基本形成片状交联结构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复合粉体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