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2 位作者 郭水荣 李行先 王宇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0,共3页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鳕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鳕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I;2_L,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3 位作者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 maculate ♀×C.argus♂)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杂交鳢高效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2 位作者 李行先 郭水荣 谢楠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2,共2页
杂交鳢(图见彩中插2),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与其父、母本相比,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近年来,杂交鳢养殖势头发展迅猛,特别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斑鳢... 杂交鳢(图见彩中插2),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与其父、母本相比,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近年来,杂交鳢养殖势头发展迅猛,特别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斑鳢成为鳢科鱼类主养品种。本文主要是针对杭州目前乌鳢养殖存在的投喂冰鲜鱼饲料、面源污染严重、病害频发等的现状,改革乌鳢的养殖模式,2007年进行了杂交鳢池塘养殖试验,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试验 杂交 高效试验 人工配合饲料 珠三角地区 生长速度 成活率高 主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温室中间培育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晓宇 李忠全 +3 位作者 杨仲景 朱丽敏 李行先 邓闽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45,共2页
采用温室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中间培育 ,投放虾苗 1 0 4万尾 ,平均体长 1 0cm ,平均体重 1 4mg ,密度 32 4 3尾 /m2 ,初始盐度 5‰ ,培育水温 2 5~ 2 6℃ ,以活体淡水枝角类饵料为主 ,前后分别用丰年虫和颗粒料衔接 ,前 8d淡化将盐... 采用温室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中间培育 ,投放虾苗 1 0 4万尾 ,平均体长 1 0cm ,平均体重 1 4mg ,密度 32 4 3尾 /m2 ,初始盐度 5‰ ,培育水温 2 5~ 2 6℃ ,以活体淡水枝角类饵料为主 ,前后分别用丰年虫和颗粒料衔接 ,前 8d淡化将盐度降至 2‰ ,培育 1 5d :出苗平均体长 2 2cm ,平均体重 1 4 2mg ;增长 0 0 8cm/d ,增重 8mg/d ;共出虾苗 78万尾 ,成活率为 75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温室 中间培育试验 淡化 工厂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鲌亚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晓宇 谢楠 +2 位作者 冯建彬 许宝青 赵金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7,共5页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鲌亚科7属10种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初步构建了鲌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一致表明,鲌亚科鱼类种内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支持率高;同一属内,除蒙古鲌(Culter mogolicus mongolicus)未能...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鲌亚科7属10种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初步构建了鲌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一致表明,鲌亚科鱼类种内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支持率高;同一属内,除蒙古鲌(Culter mogolicus mongolicus)未能与同属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青梢鲌(Culter dabryi dabryi)单独聚为一支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与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翘嘴鲌与青梢鲌均为姐妹种。NJ、MP树显示鲌亚科鱼类属间关系的支持率都较低,鲂属(Megalobrama)与鳊属(Parabramis)间、鲌属(Culter)与原鲌属(Cultrichthys)间、细鳊属(Rasborinus)与半属(Hemiculterella)、属(Hemiculter)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系统演化关系上,细鳊属、半属、依氏鱼属(Ishikauia)较为原始,鲌属与原鲌属、鲂属与鳊属互为姐妹群,为较特化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亚科鱼类 细胞色素b序列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尾密鲴的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1 位作者 李行先 邓闽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6-88,共3页
论述了黄尾密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野生亲本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HRH-A2、LHRH-A3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 h;采用人... 论述了黄尾密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野生亲本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HRH-A2、LHRH-A3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 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 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 d后,平均全长达3.4 cm,成活率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密鲴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2 位作者 谢楠 李行先 王宇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59,163,共4页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能,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粒/g体重。采用DON、HCG、LHRH—A: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能,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粒/g体重。采用DON、HCG、LHRH—A: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h至20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唇能 人工繁殖 鱼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2 位作者 王宇希 李行先 杨仲景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1,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O%。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红鲌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规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红鲌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2 位作者 李行先 王宇希 马柏林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1,共2页
蒙古红舶(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鲴(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铂亚科,鲴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具较高的养殖利用价值,肉质鲜嫩... 蒙古红舶(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鲴(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铂亚科,鲴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具较高的养殖利用价值,肉质鲜嫩而不腥,营养丰富。蒙古红鲐天然常见个体约500~1000克,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以上,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主要摄食小龟虾,经人工驯化养殖可摄食配合饲料。浙江省前几年成功地开发并广泛地养殖翘嘴红鲴,使翘嘴红鱼白达规模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养殖试验 蒙古 池塘 黑龙江水系 钱塘江流域 土著鱼类 利用价值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太阳鱼人工规模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晓宇 李行先 +2 位作者 王宇希 郭水荣 刘新轶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共2页
关键词 杂交太阳鱼 繁育技术 人工 蓝鳃太阳鱼 杂交子一代 杂交育种 生长优势 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晓宇 于诗嘉 史铁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4,398,共3页
关键词 卵巢癌 超声造影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冯晓宇 李忠全 +2 位作者 李行先 邓闽中 杨仲景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6期248-251,共4页
从新疆引入丁鱼岁 (TincatincaL .)鱼种进行驯养 ,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丁鱼岁移养在浙江地区 ,能较好地生存 ,生长速度较快 ;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丁鱼岁在平均体重达 2 0 0~ 2 5 ... 从新疆引入丁鱼岁 (TincatincaL .)鱼种进行驯养 ,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丁鱼岁移养在浙江地区 ,能较好地生存 ,生长速度较快 ;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丁鱼岁在平均体重达 2 0 0~ 2 5 0 g时性成熟 ,催产激素为LHRH -A2 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 ,在水温19~ 2 3℃下 ,效应时间为 16~ 19h ,催产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 ;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 ,共产卵 2 0万粒和 4 5万粒 ,受精率分别为 86 %和 6 6 % ,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 19.8~ 2 2 .5℃下约 4 7h左右 ,孵化率分别为5 3%和 4 2 % ;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鱼岁鱼苗 ,经 2 5d左右的饲喂 ,平均规格达 3~ 4cm ,平均成活率为38%和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GUI 引种驯养 人工繁育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三角鲂研究进展及示范推广情况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晓宇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1,共2页
一、三角鲂养殖概况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属底栖鱼类,成鱼多在各水系的中下游,产卵期为5-6月,产粘性卵,繁殖时有短程洄游现象,产卵场分布中上游地区。食性杂,除摄食苦草、轮叶黑藻、植物碎屑、丝状绿藻等植物... 一、三角鲂养殖概况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属底栖鱼类,成鱼多在各水系的中下游,产卵期为5-6月,产粘性卵,繁殖时有短程洄游现象,产卵场分布中上游地区。食性杂,除摄食苦草、轮叶黑藻、植物碎屑、丝状绿藻等植物性食物外,还摄食淡水壳菜、虾、水生昆虫等动物,幼鱼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2~3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浙江省 植物性食物 示范 浮游动物 中上游地区 轮叶黑藻 丝状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晓宇 黄辉 +3 位作者 马恒甲 戴杨鑫 谢楠 刘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240-241,244,共3页
本文对杭州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了试验探索和总结。通过亲本培育、人工鱼巢设置、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驯食等试验,初步总结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优鲈... 本文对杭州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了试验探索和总结。通过亲本培育、人工鱼巢设置、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驯食等试验,初步总结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优鲈1号每片棕片单次平均产卵量为1.1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5.2%,孵化率为52.6%,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2%,驯食成活率为62.5%,基本满足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优鲈1号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出膜时间 受精卵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养殖新品种——杂交鳢“杭鳢1号”品种介绍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晓宇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5,共2页
一、品种来源 乌鳢俗名黑鱼,属于名贵淡水鱼类,素有"鱼中珍品"的美誉。由于黑鱼市场前景好、潜力大,因此各地的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种质、病害、面源污染、产品安全等问题的凸显,制约了乌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养殖规模 品种介绍 乌鳢 杂交鳢 新品种 可持续发展 品种来源 淡水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淡水池塘高效规模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2 位作者 李行先 吴国荣 马柏林 《内陆水产》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花鲈隶属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俗称“海鲈”、“白鲈”,是钱塘江名贵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从钱塘江湾至桐庐建德江段均有分布,该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花鲈是广温和广盐性鱼类,苗种经淡化驯养后可在淡水中生存,可... 花鲈隶属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俗称“海鲈”、“白鲈”,是钱塘江名贵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从钱塘江湾至桐庐建德江段均有分布,该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花鲈是广温和广盐性鱼类,苗种经淡化驯养后可在淡水中生存,可适合开展池塘或大水面网箱养殖。2006年~2007年,在杭州萧山萧湘水产养殖场,对花鲈池塘高效养殖模式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 养殖试验 花鲈 土著经济鱼类 水产养殖场 营养丰富 淡化驯养 网箱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苗种淡水池塘培育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晓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11,共3页
从自然海区捕获的平均全长1.7cm、平均体重0.0590g的花鲈稚鱼,在淡水池塘中培育41d,达到平均全长6.35cm,平均体重2.5904g,成活率达45.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花鲈 苗种培育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鲂养殖试验
18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李行先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三角鲂 养殖方法 环境条件 鱼苗放养 饲料 水质管理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鳢F2代与青虾轮养模式和技术研究
19
作者 冯晓宇 谢楠 +4 位作者 刘凯 王宇希 黄辉 姚桂桂 姚建光 《当代水产》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F1代,笔者单位选育的该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GS-02-003-2009),该品种养殖可全程采用人工饲料投喂,更兼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饵... 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F1代,笔者单位选育的该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GS-02-003-2009),该品种养殖可全程采用人工饲料投喂,更兼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杂交鳢的养殖有效解决了传统乌鳢投喂冰鲜鱼模式造成的水源污染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代 品种选育 饲料投喂 斑鳢 养殖周期 饵料系数 协作攻关 水源污染 养殖密度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白鲳循环水安全越冬技术
20
作者 冯晓宇 朱丽敏 +3 位作者 李忠全 杨仲景 李行先 邓闽中 《内陆水产》 2003年第10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淡水白鲳 循环水 越冬技术 越冬池 放养密度 水质 饲料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