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TiO_2-SiO_2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罗丹明B的动力学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国栋 张国贤 +1 位作者 冯昕钰 张光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25-3133,共9页
以钛酸丁酯、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铈为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x%Ce-TiO_2/SiO_2(x=0,0.1,0.3,0.5,0.8,1,质量分数)光降解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Ce的掺杂和SiO_2的引入能够有效抑制TiO_2晶相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增加... 以钛酸丁酯、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铈为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x%Ce-TiO_2/SiO_2(x=0,0.1,0.3,0.5,0.8,1,质量分数)光降解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Ce的掺杂和SiO_2的引入能够有效抑制TiO_2晶相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增加了样品的热稳定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样品Ce-TiO_2/SiO_2中存在Si—O—Ti和Si—O—Si键,说明SiO_2和TiO_2有键合作用。扫描电镜(SEM)和BET结果表明,相比于纯TiO_2,0.3%Ce-TiO_2/SiO_2的颗粒尺寸更小,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且比表面积更大(194.98m2/g)。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e-TiO_2/SiO_2光降解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当m(TiO_2)∶m(SiO_2)=10∶1,Ce掺杂量为0.3%时,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达到最佳。经过30min紫外光和180min可见光的照射,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和78%。通过对降解后,苯酚溶液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去除率的研究发现,0.3%Ce-TiO_2/SiO_2的去除率为41%,而二氧化钛P25却不足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动力学 溶胶凝胶法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_(1-x)(MoO_4)_2∶x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昕钰 樊国栋 +1 位作者 魏晓晓 张国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Y_(1-x)(MoO_4)_2∶x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呈白钨矿结构,空间点群结构为I41/a,属...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Y_(1-x)(MoO_4)_2∶x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呈白钨矿结构,空间点群结构为I41/a,属于四方晶系结构,颗粒尺寸在75~260 nm之间。在466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出波长为615 nm的红光。通过对样品的荧光寿命、发光机理和红橙光分支比(R/O)分析发现,Eu3+的浓度对样品荧光寿命影响不大,寿命为0.38~0.39 ms;而随着Eu3+掺杂浓度增加,R/O值逐渐减小,样品对称性增加。同时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及温度对NaY_(1-x)(MoO_4)_2∶xEu^(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Y_(1-x)-(MoO_4)_2∶xEu^(3+)的浓度猝灭现象不明显,但却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由此可见,NaY_(1-x)(MoO_4)_2∶xEu^(3+)在发光二极管(LED)用高效红色荧光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猝灭 温度猝灭 发光机理 NaY(MoO4)2: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昕钰 樊国栋 刘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4-48,共5页
石墨烯是目前唯一存在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高透光率、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柔韧性以及化学稳定性使其在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针对石墨烯薄膜的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石墨烯薄膜在电子材... 石墨烯是目前唯一存在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高透光率、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柔韧性以及化学稳定性使其在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针对石墨烯薄膜的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石墨烯薄膜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制备方法 电子材料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负载Ag-TiO_2光降解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国栋 张国贤 冯昕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4-70,共7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银为Ag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掺杂TiO_2负载型催化剂x%Ag-TiO_2/SiO_2(x=0.5~3.0).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银为Ag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掺杂TiO_2负载型催化剂x%Ag-TiO_2/SiO_2(x=0.5~3.0).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了Ag掺杂量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Ag的掺杂能在Ag-TiO_2界面处形成肖特基势垒,起到捕获电子的作用,使得在TiO_2中形成的电子空穴对有效的分离,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能力.SiO_2的引入有利于TiO_2纳米颗粒更好的分散,有效的抑制了颗粒之间的团聚,从而增强了光催化剂的吸附能力.而且当SiO_2与TiO_2的质量比为1∶10一定时,Ag掺杂量为1.0%时,催化性能达到最佳,此时以Rh B为模拟污染物进行降解,经过105min可见光照射,降解率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掺杂TiO2 SIO2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