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N36)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值(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值(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HR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873g/L。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CPE法测定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576、0.836及0.640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20、7.03及9.18;MTT法测定的EC50分别为0.551、2.310及1.230g/L,TI分别为10.66、2.54及4.78。结论:热毒宁对HRV(N36)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热毒宁对HRV(N36)的抑制作用,以预防给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 鼻病毒 致细胞病变 人胚胎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冯旰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前后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医院感染情况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莉 李彤 冯旰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同类手术及切口的患者125例(干预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用药率(96.7%、21.5%)均明显高于干预组(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选药合理率(12.33%)明显低于干预组(85.19%),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8.42 d)少于对照组(11.3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3%)稍高于干预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应继续深化抗菌药专项整治,促进抗菌药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干预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耘实 祁贤 +2 位作者 卢协勤 刘星 冯旰珠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率;体内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模型,比较栀子苷不同剂量干预下,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其TD_(50)大于1 040μmol/L;栀子苷在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抗病毒EC_(50)分别为91.90、96.25和87.68μmol/L,对CPE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CPE,在体内能有效保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的攻击作用,可能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和pcrV基因质粒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明子 冯旰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外毒素A(toxA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最强的因子之一,PcrV(pcrV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重组toxA和pcrV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核酸疫苗,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 PCR法... 目的外毒素A(toxA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最强的因子之一,PcrV(pcrV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重组toxA和pcrV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核酸疫苗,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 PCR法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基因中扩增出toxA和pcrV基因,点突变法对toxA基因进行减毒优化,随后将突变的toxAm基因和pcrV基因分别插入pIRES真核表达质粒的2个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双表达重组质粒pIRES-toxAm-pcrV。脂质体法将pIRES-toxAm-pcrV瞬时转染入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oxAm及pcrV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toxAm-pcrV,经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在其细胞内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IRES-toxAm-pcrV表达载体并在转染的真核细胞中得以有效的表达,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预防性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核酸疫苗 pcrV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附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杨 陈晓林 +2 位作者 贾凌 杨敬辉 冯旰珠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总结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下肺实变伴不张,双侧胸腔积液、... 目的总结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下肺实变伴不张,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痰液涂片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抗酸染色阳性,右侧大腿背侧皮下肿块穿刺液16S rRNA检测结果堪萨斯分枝杆菌阳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予四联(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克拉霉素)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药物治疗8周,疗效较好。结论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包块及皮下结节。临床症状、抗酸杆菌检查阳性结合皮下结节穿刺液16S rRNA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抗NTM药物治疗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堪萨斯分枝杆菌 堪萨斯分枝杆菌病 播散性堪萨斯分枝杆菌病 发热 淋巴结肿大 皮下结节 抗酸杆菌检查 16S rRNA测序技术 利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