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辆底架薄壁梁吸能结构耐撞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莉 高宁 +6 位作者 许喆 高峰 张相宁 李佳霖 冯推银 于尧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2-1860,共9页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击平台力为1450 kN,吸收能量为550 kJ。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吸能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最终对有限元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在撞击力、吸能量、变形模式、压缩位移、褶皱形状及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拥有较高的精度,可通过仿真手段代替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各冲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薄壁梁吸能结构 耐撞性 冲击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板薄壁方管吸能装置惯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展旭和 高广军 +2 位作者 于尧 冯推银 王家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04-2314,共11页
针对带隔板薄壁吸能结构的研究目前基本是在准静态条件下开展的,而在实际冲击过程中,由于惯性效应的影响,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各异。采用冲击试验、数值仿真以及响应面理论对带隔板薄壁方管吸能装置惯性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开展... 针对带隔板薄壁吸能结构的研究目前基本是在准静态条件下开展的,而在实际冲击过程中,由于惯性效应的影响,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各异。采用冲击试验、数值仿真以及响应面理论对带隔板薄壁方管吸能装置惯性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开展结构冲击试验,对结构的变形模式以及力学响应进行验证。冲击试验结果显示吸能装置的变形过程稳定有序,撞击力-位移曲线在220 kN水平上下波动。采用显式动态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冲击实验结果较吻合,幅值误差仅为3.6%,充分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度。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撞击质量、撞击速度和初始撞击动能分别单独变化或组合变化对撞击力的影响,建立了本文吸能结构特有的响应面模型以及模型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速度为4 m/s不变,撞击质量由1 t增加到13 t时,平均撞击力仅变化了3%;当撞击质量恒定不变时,平均撞击力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时速8 m/s对应的平均撞击力比3 m/s增加了13.6%。初始撞击能量恒定时,结构压缩行程随着撞击速度增加逐渐降低,平均撞击力呈上升趋势;在10 m/s以内的冲击载荷下,初始峰值力变化不明显,由于惯性效应带来的吸能特性变化呈现出不敏感特性,结构在6~10 m/s的撞击速度范围内,速度敏感性最低,适用于欧洲城市轨道列车耐撞性标准中规定的25 km/h碰撞安全速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装置 冲击试验 有限元仿真 惯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拉伸-弯曲式大行程吸能装置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源 于尧 +1 位作者 冯推银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77-188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大缓冲行程吸能装置,该结构利用金属吸能板在冲击作用下产生重复弯曲-拉伸塑性变形吸收冲击动能,具有远大于其自有长度的变形行程。首先开展吸能结构样机落锤冲击试验,研究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能结构整个... 提出一种新型大缓冲行程吸能装置,该结构利用金属吸能板在冲击作用下产生重复弯曲-拉伸塑性变形吸收冲击动能,具有远大于其自有长度的变形行程。首先开展吸能结构样机落锤冲击试验,研究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能结构整个冲击过程稳定可控,初始峰值力为21.88 kN,稳定变形力为10 kN。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经比较仿真结果与试验误差在10%范围内,充分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吸能装置的变形特性,以及钢板厚度和宽度,导轮半径和导轮数量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最终得出随着结构的板厚,板宽度,导轮数量的增加以及导轮半径的减小,装置的撞击力和吸能量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弯曲式吸能结构 冲击试验 数值仿真 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冲击特性研究
4
作者 高广军 冯推银 +3 位作者 张洁 李健 邓赞 于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21-4731,共11页
针对传统金属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触发阈值较高,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款自适应性很强的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在不同量级的碰撞速度下,均能有效耗散冲击动能。基于液压阻尼结构基本理论,建立节流小孔的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得到阻尼... 针对传统金属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触发阈值较高,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款自适应性很强的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在不同量级的碰撞速度下,均能有效耗散冲击动能。基于液压阻尼结构基本理论,建立节流小孔的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得到阻尼孔过流面积与冲击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有限元仿真校核液压吸能结构的强度。落锤冲击试验与SPH流固耦合仿真试验的幅值误差仅为5.44%,验证了吸能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从撞击质量速度匹配、液压油黏度、不同阻尼孔径3个方面,研究该吸能结构动态冲击工况下的冲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质量或冲击速度的增大,平均撞击力也增大,冲击质量4 t对应的平均撞击力比0.5 t增加277%,冲击速度10 m/s对应的平均撞击力比3 m/s增加260%,并都能产生较为稳定的平台力;随着液压油黏度的升高,不同黏度对应的平均撞击力增大幅度为10.4%,但与黏度的增大幅度112.5%相比则相对较小;随着阻尼孔径的减小,其平均撞击力越大,但峰值力也会随之变大。相同冲击条件下,孔径为25 mm对应的峰值力比阻尼孔径为75mm对应的峰值力增加101.7%。液压吸能结构拥有良好的质量速度匹配特性,能够产生稳定的平台力,并在冲击结束后可有序稳定地恢复,能够有效提升列车的耐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吸能结构 落锤冲击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荷载作用下钢轨缺陷检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国营 刘志明 +2 位作者 冯推银 于尧 李佳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73-2882,共10页
根据振动理论、瞬态有限元-边界元理论,提出一种利用钢轨振动响应数据对钢轨断裂缺陷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通过建立无砟轨道振动分析动力学模型,研究在节点周期荷载激振下,轨道在钢轨全断裂,钢轨截面50%断裂等缺陷条件下的振动加速度规... 根据振动理论、瞬态有限元-边界元理论,提出一种利用钢轨振动响应数据对钢轨断裂缺陷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通过建立无砟轨道振动分析动力学模型,研究在节点周期荷载激振下,轨道在钢轨全断裂,钢轨截面50%断裂等缺陷条件下的振动加速度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轨道缺陷条件下,钢轨在2个检测点的振动响应加速度变化特征明显,且能够提取不同轨道缺陷对应的特征规律,多组仿真实验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本方法是无源检测,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轨道检测工作效率,减少线路维护的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动力学响应的轨道缺陷检测工程技术提供借鉴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钢轨缺陷 检测技术 周期载荷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