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激光反射镜热变形补偿 被引量:24
1
作者 冯志庆 白兰 +1 位作者 张增宝 林冠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1-1787,共7页
研制了一套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压力传感器、环状力施加机构和控制电路组成的反射镜动态热变形补偿系统用于补偿激光反射镜热变形球差。圆形反射镜在两个同轴不同半径的环形力作用下,其内环区域产生曲率可变的抛物面形变,由此补偿反射镜... 研制了一套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压力传感器、环状力施加机构和控制电路组成的反射镜动态热变形补偿系统用于补偿激光反射镜热变形球差。圆形反射镜在两个同轴不同半径的环形力作用下,其内环区域产生曲率可变的抛物面形变,由此补偿反射镜热变形带来的球差项。对镜体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建立了变形量与沉积热量与受力的关系。采用口径为100mm,厚度为8mm平面反射镜进行了受力-变形以及辐照-受力-变形实验,利用干涉仪对面型进行监测。研究表明,在不同推力作用下,有效区域内变形始终保持抛物面形。给出了推力-面型变化曲线,在225N推力下,中心最大变形超过3μm。在不同热沉积量下,镜体中心位移和受力保持线性关系,力-变形系数为0.013μ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激光 反射镜 球差 热变形 热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点目标多光谱信息融合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志庆 杨英慧 +3 位作者 郭景富 隋永新 梁士利 杨怀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2-415,共4页
为了解决动态红外点目标多光谱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并行子网作为前级处理,证据理论于后级融合的多周期模式识别推理模型。由于并行子网的引入,该模型避开了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神经网络所带来的大样本训练问题,用带有加... 为了解决动态红外点目标多光谱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并行子网作为前级处理,证据理论于后级融合的多周期模式识别推理模型。由于并行子网的引入,该模型避开了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神经网络所带来的大样本训练问题,用带有加性噪声的点目标红外光谱作为识别模型的目标数据源进行了算法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多周期不确定性证据有很强的证据聚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模式识别 证据理论 点目标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P荧光粉的相对亮度与VUV激发光谱的测量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志庆 王淑荣 +2 位作者 王晓君 狄卫华 李福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测试仪器的基础上,用增加激发光总量检测和荧光粉表面漫反射光检测,两者相减获得绝对吸收的方法改善荧光粉在120~300nm紫外一真空波段的相对量子效率测量精度。总量检测通过一块漫反射板标定实现,给出了标定和测量过程... 在自行研制的测试仪器的基础上,用增加激发光总量检测和荧光粉表面漫反射光检测,两者相减获得绝对吸收的方法改善荧光粉在120~300nm紫外一真空波段的相对量子效率测量精度。总量检测通过一块漫反射板标定实现,给出了标定和测量过程。改进后相埘量子效率测量误差减小到1%以内,同时利用该方法获得了较为精细的激发光谱曲线,光谱分辨率达到1nm。对BaMgAI10O17Eu蓝色荧光粉和LaOO4:Tb、LaPO4:CeTb以及YPO4:Tb三种绿色荧光粉激发光谱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等离子体显示 荧光粉 相对亮度 VUV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透镜外腔结构的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志庆 白兰 +3 位作者 王宁 高磊 陈波 张需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双透镜外腔结构的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利用一个温控50 GHz的标准具提供ITU标准波长序列,通过一个压电陶瓷驱动的Fabry-Pérot可调谐滤波器选择一个标准波长实现单波长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的调谐范围达到... 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双透镜外腔结构的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利用一个温控50 GHz的标准具提供ITU标准波长序列,通过一个压电陶瓷驱动的Fabry-Pérot可调谐滤波器选择一个标准波长实现单波长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的调谐范围达到了1 525~1 580 nm,覆盖整个C波段,线宽为37.5 kHz,400 mA电流条件下的输出功率超过50 mW,边模抑制比超过50 dB,达到或超过相干通讯应用的要求和其他单片集成类器件的指标。另外,本结构具有位置容差大、调谐速度快(<3 ms)、易于实现超窄线宽以及波长微调等优点,待实现小型化和标准封装,其大规模应用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腔激光器 F-P滤波器 窄线宽 相干光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0~300 nm紫外-真空紫外激发/荧光光谱测量装置
5
作者 冯志庆 王淑荣 李福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z2期84-87,共4页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120~300 nm激发的荧光粉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相对亮度测量的紫外-真空紫外单色仪/荧光光谱仪装置.发射光谱的测量范围为380~780 nm.该仪器由真空紫外光源、真空紫外光谱仪、样品室、真空泵、平像场荧光光谱仪、光电...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120~300 nm激发的荧光粉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和相对亮度测量的紫外-真空紫外单色仪/荧光光谱仪装置.发射光谱的测量范围为380~780 nm.该仪器由真空紫外光源、真空紫外光谱仪、样品室、真空泵、平像场荧光光谱仪、光电倍增管等部分组成.真空紫外光源采用Cathodeon公司的30 W氘灯,真空紫外光谱仪为美国ActonResearch公司的VM-502 0.2 m单色仪,CCD探测器采用日本滨松公司的S3921型自扫描二极管阵列.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的光谱重复性和准确性好于1%,样品色坐标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均好于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真空紫外 荧光光谱仪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色品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近红外光谱及定标建模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芦永军 曲艳玲 +2 位作者 冯志庆 曹志强 宋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0-493,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人参进行了光谱及定量分析。对人参的原始漫反射吸收光谱采用二阶导数、散射校正、相关分析等多种光谱解析手段,研究了人参中的主要成分总皂甙的光谱吸收特性,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人参总皂甙进行了定标建...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人参进行了光谱及定量分析。对人参的原始漫反射吸收光谱采用二阶导数、散射校正、相关分析等多种光谱解析手段,研究了人参中的主要成分总皂甙的光谱吸收特性,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人参总皂甙进行了定标建模分析。分析结果精度高,定标标准差(RMSEC)为0.154%,相关系数为0.98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总皂甙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散射校正技术用于近红外定标波长组合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芦永军 曲艳玲 +1 位作者 冯志庆 宋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中,多元散射校正(MSC)算法可以有效地剔除由于样品颗粒度、装填密度、湿度等物理因素所导致的散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光谱的信噪比。相关光谱法反映了样品待测成分光谱信息和浓度信息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在定标波...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中,多元散射校正(MSC)算法可以有效地剔除由于样品颗粒度、装填密度、湿度等物理因素所导致的散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光谱的信噪比。相关光谱法反映了样品待测成分光谱信息和浓度信息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在定标波长优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采用单一波长通道一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相关光谱极易受到散射的影响,掩盖了待测成分的特征线性信息,将多元散射校正技术用于相关光谱的信息提取和噪声压制,克服了上述的困难,并通过人参样品的定标实验验证,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和满意的定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多元散射校正 相关 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Er^3+的镉硅酸盐玻璃的光限幅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昭远 刘晓东 +4 位作者 陈月娥 韩颖 付剑 冯志庆 侯蓝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1,35,共4页
利用调Q纳秒Nd∶YAG激光脉冲,使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掺Cd2+重金属硅酸盐基质玻璃及其掺Er3+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发现基质玻璃具有负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和正的非线性吸收系数,而随着Er3+的掺入,反而具有正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和... 利用调Q纳秒Nd∶YAG激光脉冲,使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掺Cd2+重金属硅酸盐基质玻璃及其掺Er3+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发现基质玻璃具有负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和正的非线性吸收系数,而随着Er3+的掺入,反而具有正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和非线性吸收系数,属于自聚焦反饱和吸收型的光学介质。光限幅测量表明,掺Er3+玻璃在入射功率密度>154mW/mm2时,介质的吸收系数逐渐增加,激光透射率逐渐降低,且具有强于基质玻璃的光限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光学非线性 光限幅 Z扫描 掺ER^3+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STN加密调制解调器方法研究
9
作者 梁士利 郭景富 +2 位作者 隋永新 冯志庆 杨怀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PSTN的信息安全的研究方法 ,即用DSP控制通用的调制解调器芯片 ,实施口令验证、身份鉴别、混沌信源加密等保密方法 ,并配以液晶显示模块 ,从而实现一种具有显示功能加密的调制解调器。此种调制解调器适合于利用PSTN网络... 提出了一种基于PSTN的信息安全的研究方法 ,即用DSP控制通用的调制解调器芯片 ,实施口令验证、身份鉴别、混沌信源加密等保密方法 ,并配以液晶显示模块 ,从而实现一种具有显示功能加密的调制解调器。此种调制解调器适合于利用PSTN网络进行信息的高强度的保密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N 加密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调制解调器 MODEM 信息安全 混沌 计算机 公共交换电话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上转换发光的增强作用
10
作者 曹保胜 冯志庆 +2 位作者 董斌 何洋洋 李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6,111,共4页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极大增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摩尔分数的逐渐增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i^+摩尔分数为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分别比掺Er^(3+):TiO_2提高了约330倍、30倍和60倍。Er^(3+)、Li^+共掺杂TiO_2粉末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Li^+共掺杂不改变Er^(3+)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但破坏了Er^(3+)的局部晶体场对称性,影响了Er^(3+)内部4f能级的跃迁几率,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ER^3+ TiO_2 Li^+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共掺杂对Er^(3+)-Yb^(3+):TiO_2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同步增强研究(英文)
11
作者 曹保胜 何洋洋 +2 位作者 冯志庆 宋苗 董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8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TiO2 Li+共掺杂 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 晶体场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掺杂对Er^(3+):NaYF_4上转换发光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玲玲 魏清荷 +3 位作者 董斌 于乃森 冯志庆 曹保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6-4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2mol%Er3+、0,20和80mol%Yb3+共掺杂NaYF4上转换发光粉末.Er3+:NaYF4为α-NaYF4相和β-NaYF4相的混合结构,Yb3+共掺杂促进了β相到α相的转变.在976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对应于Er3+的2 H11/2/4...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2mol%Er3+、0,20和80mol%Yb3+共掺杂NaYF4上转换发光粉末.Er3+:NaYF4为α-NaYF4相和β-NaYF4相的混合结构,Yb3+共掺杂促进了β相到α相的转变.在976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对应于Er3+的2 H11/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随Yb3+掺杂浓度增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Igreen和Ired)先增大后减小,强度比Igreen/Ired逐渐减小,对应2 H11/2/4S3/2→4I15/2跃迁的两个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比(IH/IS)逐渐增加.表现为Er3+:NaYF4上转换发光随Yb3+浓度增大发生了调制,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和红色.Yb3+掺杂对Er3+:NaYF4上转换发光的调制与Yb3+-Er3+间的能量传递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共掺杂NaYF4 溶胶-凝胶法 上转换发光 发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CVD制备氟化非晶碳(a-C:F)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建东 李东明 +2 位作者 冯志庆 牛金海 刘东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使用CH2F2为源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ICP-CVD)法在不同放电模式(连续或脉冲)、沉积气压、射频功率和位置下制备了a-C∶F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FTIR、X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 本文使用CH2F2为源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ICP-CVD)法在不同放电模式(连续或脉冲)、沉积气压、射频功率和位置下制备了a-C∶F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FTIR、X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放电模式、放电气压、射频功率、基底位置均对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MS)和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脉冲波模式下,增加放电气压,薄膜RMS值的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基底距离线圈的距离越远,所沉积薄膜的RMS值越小。而在连续波模式下,距离线圈较远的B、C位置薄膜的RMS值却相对较高。增加放电功率导致沉积薄膜的RMS值较小。本文也对CH2F2等离子体进行了发射光谱(OES)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对比脉冲波模式,连续波放电时等离子体中含碳物种明显减少。结合表征结果和OES结果对薄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非晶碳薄膜 沉积机理 原子力显微镜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