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质环境对采砂规划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德顺 石伯勋 《中国水利》 2003年第6期49-50,共2页
20世纪90年代,随着长江经济带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砂料需求量迅速增大,长江中下游河道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砂资源,但由于目前采砂活动尚无章法可依,各种采砂船蜂拥而至,形成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给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堤防安全造成... 20世纪90年代,随着长江经济带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砂料需求量迅速增大,长江中下游河道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砂资源,但由于目前采砂活动尚无章法可依,各种采砂船蜂拥而至,形成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给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堤防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禁止非法采砂,合理利用江砂,使江砂开采走向依法、科学、有序,制定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地质环境 采砂规划 河势 可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洞围岩稳定性模糊评判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邵中勇 冯德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1-774,共4页
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评判是洞室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 .文中从理论上叙述了模糊评判原理 ,结合燕子隧洞的实际地质条件 ,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 ,对燕子隧洞围岩稳定性作了评价分析 ,结果经工程实践检验 。
关键词 隧洞围岩 稳定性 模糊数学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坪河水利枢纽库首右岸河间地块岩溶渗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夏金梧 吴玉华 +1 位作者 罗小杰 冯德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1-45,共5页
水江坪河河间地块地质结构简单,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发育,河间地块内存在六个相互独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各系统进口高程均在640米以上。地质分析及物探证实,在近水河岸处,分布一高程为700米左右,宽约800米的地下水分水... 水江坪河河间地块地质结构简单,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发育,河间地块内存在六个相互独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各系统进口高程均在640米以上。地质分析及物探证实,在近水河岸处,分布一高程为700米左右,宽约800米的地下水分水岭,因此水库蓄水后不可能通过岩溶地下水系统向库外产生岩溶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坪河水电站 岩溶地区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正射影像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冯德顺 苏爱军 胡瑞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8,共2页
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摄影在高陡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及主要技术问题。正射数字影像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找到结构面影像与真实岩体结构面空间展布、结构面的力学性状的关联。某电站长约200m,高30~60m的近直立边坡,由于公路开挖爆破及... 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摄影在高陡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及主要技术问题。正射数字影像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找到结构面影像与真实岩体结构面空间展布、结构面的力学性状的关联。某电站长约200m,高30~60m的近直立边坡,由于公路开挖爆破及卸荷影响,部分结构面出现明显张裂,出现多处结构面不利组合,形成危岩体。通过数字正射影像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岩体不同区块的稳定性,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处理方案。治理实例表明此种新方法快速、经济、实用,其它类似工程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边坡治理 危岩体 数字正射影像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坪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
作者 栾约生 王军怀 冯德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2,130,共2页
工程建设既受到地质灾害的制约,又对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地质灾害现状制约着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又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寺坪水库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确定了寺坪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 工程建设既受到地质灾害的制约,又对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地质灾害现状制约着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又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寺坪水库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确定了寺坪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和级别,并采用量化指标对建设用地进行了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防治原则,即:针对危害工程的地质灾害体,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评估 防治措施 寺坪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2010年旱情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家发 冯德顺 +2 位作者 魏岩峻 冉隆田 余才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6,共6页
昆明地区2009年秋至2010年夏初发生了严重而持续的旱情,国家防总派出专家指导技术抗旱工作。总结了昆明地区抗旱技术指导工作的体会,详细分析了旱情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气候特征、水资源总量不足、地表水体污染等是昆明地区易旱的重要... 昆明地区2009年秋至2010年夏初发生了严重而持续的旱情,国家防总派出专家指导技术抗旱工作。总结了昆明地区抗旱技术指导工作的体会,详细分析了旱情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气候特征、水资源总量不足、地表水体污染等是昆明地区易旱的重要背景条件;超常持续少雨天气是造成这次大旱的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在这次大旱中对整个昆明地区的抗旱,尤其是城镇的供水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建设仍然不足或发挥作用不够,是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未能缓解严重旱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未来应对干旱的能力,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 水资源 水污染 水库 地下水 昆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编录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瑞华 冯德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8-100,共3页
针对现场地质编录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工作量大以及资料难以保存等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快速编录技术。该技术的开发为近直立高陡边坡结构面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十分简便直观的工具,可以根据野外结构面精确的线路测量,通过窗口统计... 针对现场地质编录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工作量大以及资料难以保存等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快速编录技术。该技术的开发为近直立高陡边坡结构面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十分简便直观的工具,可以根据野外结构面精确的线路测量,通过窗口统计及结构面影像的室内统计分析,掌握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组合规律,进而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方便设计人员拟定治理加固方案。将该技术应用到三峡库区某高切边坡加固治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边坡治理 影像数字化 计算机技术 快速编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的水均衡分析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德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8-29,共2页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强烈发育、地形复杂地区。水均衡分析法原理是根据岩溶系统径流反推补给面积,进而确定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通过研究地下水的补排平衡关...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强烈发育、地形复杂地区。水均衡分析法原理是根据岩溶系统径流反推补给面积,进而确定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通过研究地下水的补排平衡关系,为河间地块水库渗漏、坝区绕坝渗漏等问题的论证提供了一种系统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渗漏 水量平衡 均衡地下水 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成功的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德顺 石伯勋 《水利水电快报》 2003年第4期1-2,共2页
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解决水资源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与同一地域不同季节的不均衡两方面的问题。就美国加州调水工程在水资源优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简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调水工程 引水工程 水资源 供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边坡湿度随机模拟的探讨
10
作者 冯德顺 张红秀 马贵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37,共2页
黄土湿度的空间分布,随黄土埋深差异具有明显的增减趋势和季节性的变化,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序列对穿黄工程南岸邙山黄土边坡湿度模拟预测,为黄土边坡及洞室变形破坏计算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量化依据。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湿度 边坡稳定性 黄土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边坡失稳机理及稳定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秀 冯德顺 《水利水电快报》 1999年第23期27-31,共5页
根据较丰富的勘察资料, 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及变形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成果可供边坡设计与治理方案的确定参考。
关键词 黄土 高边坡 边坡稳定性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柱式崩落采矿法在枣庄石膏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学东 冯德顺 《山东建材》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石膏资源 房柱式崩落采矿法 硅酸盐水泥 缓凝剂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综合孔径雷达揭示地面沉陷及含水系统变形的结构控制
13
作者 法尔克.阿马龙 冯德顺 《水利水电快报》 2000年第20期23-25,共3页
1992年 4月~ 1997年 11月使用空载干涉综合雷达对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地面沉陷进行了监测 ,详细的地面沉陷图清楚地表明沉陷的空间范围受地质构造 (断层 )和沉积物组成(粘土层的厚度 )控制。测得的 5.75a最大沉陷量为 19cm ,因为... 1992年 4月~ 1997年 11月使用空载干涉综合雷达对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地面沉陷进行了监测 ,详细的地面沉陷图清楚地表明沉陷的空间范围受地质构造 (断层 )和沉积物组成(粘土层的厚度 )控制。测得的 5.75a最大沉陷量为 19cm ,因为净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 ,地下水位上升 ,沉降率在过去 10a里与水准测量数据比较有所减少。从地面变形的时间分布方面分析还发现沉陷与上升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形态 ,这些观察提供了有关含水系统及其空间变化的弹性及非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 含水系统 变形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