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力学特性颗粒尺度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德銮 房营光 侯明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9-214,共6页
土体是一种复杂的颗粒体系,其强度与变形具有显著的颗粒尺度效应。为考虑土体不同尺度土颗粒对其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土颗粒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黏聚和摩擦物理效应而非纯粹几何尺寸,划分土颗粒尺度层次以构造反映土体内部材料信息和... 土体是一种复杂的颗粒体系,其强度与变形具有显著的颗粒尺度效应。为考虑土体不同尺度土颗粒对其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土颗粒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黏聚和摩擦物理效应而非纯粹几何尺寸,划分土颗粒尺度层次以构造反映土体内部材料信息和颗粒特征信息的土体胞元。基于土体不同尺度结构层次上力学响应的特征,引入微重比的概念,建立具有多尺度分层次理论框架的胞元土体理论,解释土体力学特性颗粒尺度效应的物理机制,把微细观土力学理论从定性分析推进到定量计算的水平。设计一系列饱和重塑土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对土体的颗粒尺度效应进行测试,并定量计算胞元土体理论的应变梯度和內禀尺度等微细观计算参数。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土体强度和变形的颗粒尺度效应随加强颗粒的体分比增加以及粒径减小而增强,反映出土体强度和变形显著的颗粒尺度效应;土体强度和变形尺度效应的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应力 微重比 土体胞元模型 颗粒尺度效应 內禀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掺剂类型和掺量对水泥固化华南滨海有机质软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一兆 李志利 +3 位作者 隋耀华 张思远 徐世杨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2期23-27,共5页
以华南滨海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矿渣水泥作为主固化剂,脱硫石膏、熟石灰、粉煤灰和钢渣为外掺剂对软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滨海软土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较优的外掺剂类型和掺量,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试验分别捕捉滨海软土... 以华南滨海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矿渣水泥作为主固化剂,脱硫石膏、熟石灰、粉煤灰和钢渣为外掺剂对软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滨海软土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较优的外掺剂类型和掺量,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试验分别捕捉滨海软土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索复合固化剂对滨海软土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脱硫石膏、熟石灰、粉煤灰均能有效提高水泥固化土的强度,掺入钢渣则导致水泥固化土的强度降低。其中,脱硫石膏的最佳掺量为4%,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4%;熟石灰的最佳掺量为1%,脱硫石膏为推荐外掺剂。最佳掺量条件下,掺入脱硫石膏、粉煤灰和熟石灰的水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单纯的水泥固化土分别提高128.5%、30.2%、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软土 水泥固化 外掺剂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直剪力学特性颗粒尺度效应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德銮 房营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81-88,共8页
土体是一种颗粒物质,其强度与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颗粒尺度效应。根据土体颗粒间的连结性状和微重比,将土颗粒划分为基体颗粒与加强颗粒。构建了反映土体内部材料信息和颗粒特征信息的土体胞元,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建立可以描述土体颗粒尺... 土体是一种颗粒物质,其强度与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颗粒尺度效应。根据土体颗粒间的连结性状和微重比,将土颗粒划分为基体颗粒与加强颗粒。构建了反映土体内部材料信息和颗粒特征信息的土体胞元,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建立可以描述土体颗粒尺度效应的土体胞元模型。设计一系列饱和重塑土的直接快剪试验以研究土体直剪力学特性的颗粒尺度效应,并定量计算了土体胞元模型的应变梯度和內禀尺度等微细观计算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剪切屈服应力随加强颗粒体积比和平均应变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加强颗粒体积比呈近似线性关系,与平均应变梯度呈抛物线关系;加强颗粒粒径对土体的剪切屈服应力影响不明显。土体剪切屈服应力的试验结果与土体胞元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梯度 土体胞元 颗粒尺度效应 內禀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粉胶凝材料固化高含盐量浓缩液污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德銮 王杰 +2 位作者 王羽心 陈志城 梁仕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0-1869,共10页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的浓缩液污泥副产物具有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分别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和碱激发矿粉胶凝材料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试样进行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微观观测试验,...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的浓缩液污泥副产物具有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分别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和碱激发矿粉胶凝材料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试样进行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微观观测试验,分析硫铝酸盐水泥和碱激发矿粉胶凝材料对浓缩液污泥的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40%水泥掺量的固化试样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95 MPa,浸水28 d后降低至零。30%矿粉掺量的固化试样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4.8 MPa,浸水28 d后,仍达3.6 MPa,远大于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强度要求。碱激发矿粉反应生成的三维网状胶凝材料和钙矾石晶体可对浓缩液污泥颗粒实现有效的包裹和胶结,是碱激发矿粉胶凝材料固化浓缩液污泥的微观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液污泥 硫铝酸盐水泥 碱激发矿粉 水稳定性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介质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房营光 侯明勋 +2 位作者 谷任国 冯德銮 陈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机制是进行桩承式路堤中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了探究宏观土拱效应形态的演化过程,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为3 mm的聚碳酸酯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机制是进行桩承式路堤中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了探究宏观土拱效应形态的演化过程,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为3 mm的聚碳酸酯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桩承式路堤内部应力分布的可视化,直接观测到模型内部力链网格的产生、分布及变化,求得不同高跨比下桩土应力比变化,并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跨比的减小,土拱形状由三角形变为半圆形,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当填土高度与桩间距的比值H/S?1时,可以形成完整的土拱;当H/S?1时,土拱效应开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基 土拱效应 光弹试验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复杂地层深基坑工程TRD工法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一兆 李志利 +3 位作者 隋耀华 张思远 徐世杨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1期16-19,28,共5页
广州地铁某停车场U型槽基坑工程是广州地区首个采用TRD工法的基坑工程,详细介绍了TRD工法在广州地区复杂地层基坑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效果。基坑工程的实施过程和监测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30%的TRD工法构筑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地下连... 广州地铁某停车场U型槽基坑工程是广州地区首个采用TRD工法的基坑工程,详细介绍了TRD工法在广州地区复杂地层基坑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效果。基坑工程的实施过程和监测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30%的TRD工法构筑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地下连续墙墙体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4 MPa,挡土和止水效果良好;内插H型钢TRD工法基坑支护结构对基坑位移和周边地面沉降的控制安全可靠,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D工法 复杂地层 深基坑 支护 挡土止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镁水泥固化自来水厂净水余泥试验研究
7
作者 钟林 戴君 +1 位作者 雷志娟 冯德銮 《广州建筑》 2024年第7期97-102,共6页
净水余泥是自来水厂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副产物,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和机械脱水性能差的特征。为研究不同类型水泥对净水余泥的固化效果,分别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硫铝酸盐水泥(Sulphate alumini... 净水余泥是自来水厂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副产物,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和机械脱水性能差的特征。为研究不同类型水泥对净水余泥的固化效果,分别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硫铝酸盐水泥(Sulphate aluminium cement,SAC)、矿渣水泥(Slag cement,SPC)和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对净水余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和微观观测试验分析不同类型水泥的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结果表明:OPC、SAC和SPC对净水余泥的固化效果较差;MPC的固化效果较好。40%掺量的OPC、SAC和SPC固化净水余泥的28 d UCS分别为180 kPa、247 kPa和264 kPa;10%、20%、30%和40%MPC掺量的固化净水余泥的28 d UCS分别为336 kPa、625 kPa、886 kPa和1584 kPa。微观观测试验揭示:MPC净水余泥固化体内部形成以MgO晶体为框架及磷酸盐水化产物为胶凝相的空间三维胶结结构,由此增强净水余泥的骨架重构效应和颗粒胶结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固化净水余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余泥 磷酸镁水泥 无侧限抗压强度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粉协同垃圾焚烧飞灰固化浓缩液污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仕华 王杰 +2 位作者 王羽心 齐添 冯德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5-89,共15页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极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水泥对其固化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以矿粉和垃圾焚烧飞灰为前驱体,NaOH和Na_(2)SiO_(3)溶液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用于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污...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极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水泥对其固化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以矿粉和垃圾焚烧飞灰为前驱体,NaOH和Na_(2)SiO_(3)溶液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用于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污泥进行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泡试验以及矿物成分物相转换,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分析,探索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对浓缩液污泥的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可高效环保地对浓缩液污泥进行有效固化。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矿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飞灰可有效促进前驱体的聚合反应,提高固化污泥的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相应于矿粉掺量为10%,20%,30%和40%时,复掺30%飞灰的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增加31%、157%、62%和36%。以20%以上矿粉和30%飞灰为前驱体的地聚物固化污泥可满足填埋场的填埋强度,水稳定性和浸出毒性要求。以40%矿粉和30%飞灰为前驱体的地聚物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超过25MPa,远大于相同掺量水泥和飞灰的固化污泥。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固化浓缩液污泥的微观固化机制可解释为:矿粉/飞灰前驱体在碱激发条件下生成三维网状地聚物胶凝材料,可对浓缩液污泥实现有效的胶结和包裹。采用飞灰作为矿粉的部分替代品可有效地实现有害废物资源化和矿粉消耗减量化的节能环保目的,达到飞灰与浓缩液污泥的危废/固废“共处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液污泥 碱激发胶凝材料 垃圾焚烧飞灰 物相转换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铝酸盐水泥协同垃圾焚烧副产物固化浓缩液污泥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仕华 冯德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3-1468,共16页
采用浸没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低,但含盐量极高的特点。选用硫铝酸盐水泥作为主固化剂,垃圾焚烧飞灰和底渣作为辅助固化剂,制备不同水泥、飞灰和底渣掺量的固化污泥试样,进... 采用浸没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低,但含盐量极高的特点。选用硫铝酸盐水泥作为主固化剂,垃圾焚烧飞灰和底渣作为辅助固化剂,制备不同水泥、飞灰和底渣掺量的固化污泥试样,进行一系列的无侧限抗压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微观测试试验,以定量分析不同固化剂对浓缩液污泥的固化效果,探索固化污泥强度演化规律和浸水劣化机制的宏微观耦合控制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单掺10%水泥,固化污泥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50 kPa,即可达到填埋的强度要求;当单掺50%以上的水泥时,28 d龄期的固化污泥才具有满足填埋强度要求的水稳定性;飞灰和底渣对水泥固化试样28d强度的提升存在一个最优掺量,分别为5%(水泥掺量<40%)和10%(水泥掺量≥40%);在水稳定性方面,复掺底渣较复掺飞灰有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水泥与一定量的飞灰或底渣共同生成的针柱状钙矾石晶体与水泥水化产物形成空间镶嵌互锁结构,是掺飞灰或底渣固化试样水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液污泥 极高含盐量 固化稳定化 垃圾焚烧副产物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侧限条件下软土的变形特性及固结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庆姿 陈晓平 +1 位作者 袁炳祥 冯德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64-2274,共11页
软黏土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泊松比大的物理特性。对于深厚软黏土地基而言,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很难保证侧向变形为0,适当考虑侧向变形的柔性约束条件可能更符合工程实际。因此,提出了柔性侧限条件下的竖向固结试验方法,对原状土样... 软黏土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泊松比大的物理特性。对于深厚软黏土地基而言,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很难保证侧向变形为0,适当考虑侧向变形的柔性约束条件可能更符合工程实际。因此,提出了柔性侧限条件下的竖向固结试验方法,对原状土样及重塑土样分别进行了不同侧向约束条件下的竖向固结对比试验,分析了侧限条件对软黏土沉降特征及变形参数的影响。试验成果表明,柔性侧限条件下土体的主固结变形量、次固结变形量均较K0侧限条件下的大,主固结完成时间较短,且等时曲线非线性化程度更高。基于试验成果及ε-lgp曲线,引入非达西渗流理论,对一维Terzaghi经典固结理论进行修正,建立了柔性侧限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控制方程,此计算模型参数通过柔性侧限固结试验获取,可计算一定侧向变形条件下土体的变形特性,通过对室内试验成果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柔性侧限 固结试验 ε-lgp曲线 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时曲线的软黏土弹黏塑性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庆姿 陈晓平 +1 位作者 袁炳祥 冯德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42-146,共5页
软黏土的变形与时间密切相关,包括固结效应与蠕变效应两部分,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体的变形及长期变形。在Bjerrum等时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一个能描述软黏土变形时效特性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将此模型代替一维Terzaghi固结理论... 软黏土的变形与时间密切相关,包括固结效应与蠕变效应两部分,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体的变形及长期变形。在Bjerrum等时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一个能描述软黏土变形时效特性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将此模型代替一维Terzaghi固结理论中的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并进一步考虑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实现了一维条件下蠕变–固结的非线性耦合作用。本模型中共有8个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均可通过室内试验简单获取,利用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格式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可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为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对室内一维K0侧限固结试验及Leroueil和Kabbaj的等应变率试验成果进行了模拟,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时效特性 等时曲线 弹黏塑性 蠕变–固结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颗粒微细观运动的多尺度耦合有限元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嘉 冯德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6-1199,共14页
土体是一种多相碎散性颗粒材料,具有显著的非均匀非连续力学特性。建立在单一宏观尺度上的经典弹塑性有限元法忽略了土体微细观尺度上的控制机制,不能模拟和预测土体跨尺度层次演化的变形-破坏过程。为研究土体微细观尺度上的物理细节... 土体是一种多相碎散性颗粒材料,具有显著的非均匀非连续力学特性。建立在单一宏观尺度上的经典弹塑性有限元法忽略了土体微细观尺度上的控制机制,不能模拟和预测土体跨尺度层次演化的变形-破坏过程。为研究土体微细观尺度上的物理细节和运动特征对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多尺度分层次的土体胞元模型,建立考虑土颗粒转动自由度的多尺度耦合颗粒微转动理论,并编制相应的颗粒微转动理论多尺度耦合有限元程序,对地基塑性区的开展深度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颗粒微转动理论能有效地实现土颗粒微细观运动细节与土体宏观力学响应的跨尺度耦合关联,且可有效地克服经典有限元法的病态网格依赖性问题;土颗粒的转动位移主要集中在地基塑性区范围内,颗粒转动位移最大值为4°;地基塑性区的开展深度随地基土的颗粒粒径和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地基塑性区跨尺度演化的微细观物理机制可解释为:土颗粒的微观转动削弱了颗粒之间应变的传递能力,进而形成塑性应变的集中和发展,最终导致地基的塑性区贯通而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地基塑性区 多尺度耦合 土颗粒转动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腐殖酸水泥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齐添 李水江 +1 位作者 张金荣 冯德銮 《广州建筑》 2019年第2期21-24,共4页
因南沙有机质软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常需使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软土有机质中对固化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腐殖酸。本文以南沙重塑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腐殖酸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腐殖酸的水泥土无... 因南沙有机质软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常需使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软土有机质中对固化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腐殖酸。本文以南沙重塑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腐殖酸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腐殖酸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龄期和水泥含量的增加得到了提高。腐殖酸对于水泥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其影响效果明显减弱;对于一定含量腐殖酸的水泥土,当水泥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强度会随着水泥的增加呈现较为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软土 腐殖酸 水泥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化方式对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尤术 裴超 +3 位作者 李晓生 王瑞春 何玲珊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8期17-19,80,共4页
采用表面处理方式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抗冲刷模型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喷洒式和拌合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表面处理对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冲刷性的改善效... 采用表面处理方式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抗冲刷模型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喷洒式和拌合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表面处理对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冲刷性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微细观控制机制。结果表明:经MICP表面处理后,碳酸钙可胶结表层花岗岩残积土颗粒,在表面形成团聚体,碳酸钙沉淀和团聚体连续胶结的形成硬壳层,可有效提高坡面土体的抗冲刷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抗冲刷性能 MICP 边坡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外掺剂固化南沙淤泥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勃 黄忠福 +1 位作者 吴昌盛 冯德銮 《广州建筑》 2019年第1期15-18,共4页
淤泥在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分布广泛,因为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常常需要用胶凝材料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水泥、石灰、石膏、膨润土和苛性钠为外掺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固化后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压强度,获得了南沙淤泥地层... 淤泥在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分布广泛,因为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常常需要用胶凝材料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水泥、石灰、石膏、膨润土和苛性钠为外掺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固化后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压强度,获得了南沙淤泥地层固化剂的最优复合配比,为南沙地区淤泥固化剂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淤泥 水泥基外掺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技术的软土地层微生物砂桩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尤术 裴超 +3 位作者 李晓生 王瑞春 何玲珊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9期35-37,共3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可有效地胶结砂土,基于MICP加固机理,研发了一套系统的微生物砂桩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微生物砂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探索了微生物砂桩的成桩效果,测试了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了微生物砂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可有效地胶结砂土,基于MICP加固机理,研发了一套系统的微生物砂桩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微生物砂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探索了微生物砂桩的成桩效果,测试了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了微生物砂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MICP技术可在软土地层中形成胶结良好的微生物砂桩,其整体性较好,无侧限抗压强度达235 kPa,破坏形态为半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 微生物砂桩 模型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管径PCCP输水管与钢管接驳口承载变形性状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雪莉 杨士发 +3 位作者 陈逊贤 黄怀立 周广宇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PCCP管因具有长期稳定性能好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引水供水工程中。依托工程实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PCCP管段接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随后分析PCCP输水管接驳处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在管线改迁工程过程中,接驳口的... PCCP管因具有长期稳定性能好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引水供水工程中。依托工程实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PCCP管段接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随后分析PCCP输水管接驳处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在管线改迁工程过程中,接驳口的变形及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拔管施工过程中所需拉拔力为1600 kN;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使PCCP管与钢管焊接处的温度快速降温和加强接驳口的强度和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管 三维有限元模型 ABAQUS 接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管径双管PCCP输水管管线改迁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明鑫 杨士发 +3 位作者 陈逊贤 黄怀立 周广宇 冯德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2期39-45,50,共8页
依托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管线改迁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新管槽开挖、管段迁移以及双管共用基础及管座切割分离、地下水位变化等可能导致输水管产生较大变形的复杂工况,为此,建立包含多个施工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PCCP输水管迁管过程... 依托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管线改迁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新管槽开挖、管段迁移以及双管共用基础及管座切割分离、地下水位变化等可能导致输水管产生较大变形的复杂工况,为此,建立包含多个施工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PCCP输水管迁管过程中各施工工况对正常供水PCCP输水管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使用拉森Ⅳ钢板桩+φ500×12钢管支撑@5000 mm的支护结构形式对新管槽进行支护的情况下,地下水控制在2 m左右,新旧管槽水平距离大于4 m且新钢管管槽深度小于7.7 m时,可确保原PCCP管累积位移值不大于10 mm,输水工作正常进行。可为大型PCCP管线改迁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输水管 西江引水工程 管线改迁 管线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