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3 位作者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泵矢量控制消回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建设 郭煜锴 +1 位作者 程颢 郑刚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完全消除注水站站内回流,实现柱塞式注水泵带载荷直接启动与自动注水,提出了鼠笼式电动机全闭环矢量控制方式以提高电动机启动转矩和调速性能,并对常规鼠笼式电动机进行配套改造,提高了电动机与变频系统的适配性。现场试验表明,采... 为了完全消除注水站站内回流,实现柱塞式注水泵带载荷直接启动与自动注水,提出了鼠笼式电动机全闭环矢量控制方式以提高电动机启动转矩和调速性能,并对常规鼠笼式电动机进行配套改造,提高了电动机与变频系统的适配性。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全闭环矢量控制技术实现注水泵在16.8 MPa压力下直接启动,可完全消除站内回流,年节约电费16万元。另外,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注水站自动化控制水平,是注水站提质增效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泵 带载荷启动 矢量控制 回流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控制的注水泵稳压注水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建设 郑刚 +2 位作者 辛生会 魏立军 王曼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第12期6-7,I0002,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注水站存在回流、注水能耗高问题,采用矢量变频控制提高电动机启动转矩和调速性能,提高了电动机与变频系统的适配性。现场应用表明,采用矢量控制技术实现注水泵在17 MPa压力下直接启动,消除站内回流,注水压力波动小于0....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注水站存在回流、注水能耗高问题,采用矢量变频控制提高电动机启动转矩和调速性能,提高了电动机与变频系统的适配性。现场应用表明,采用矢量控制技术实现注水泵在17 MPa压力下直接启动,消除站内回流,注水压力波动小于0.1 MPa,提高注水站精细管理水平,降低了注水站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泵 矢量控制 节能降耗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光热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源 赵玉金 +1 位作者 陈艳春 冯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81-3583,3585,共4页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 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 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 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 397.6 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日照时数 光热生产潜力 评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油井井场电能质量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颢 刘一山 +1 位作者 冯建设 姜志刚 《节能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244-246,265,共4页
油田抽油机变频装置配套较多,但抽油机由于变频装置等非线性负载的加入,系统谐波问题严重,同时功率因数仍然较低,对电网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电网质量,进行了动态无功补偿平衡滤波技术的研究,采用动态监... 油田抽油机变频装置配套较多,但抽油机由于变频装置等非线性负载的加入,系统谐波问题严重,同时功率因数仍然较低,对电网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电网质量,进行了动态无功补偿平衡滤波技术的研究,采用动态监测分析系统无功和谐波分量并发出相应电流进行抵消的方式补偿系统无功、消除系统谐波。现场试验中,抽油机系统功率因数接近于1.0,谐波含量较应用前也大大降低,提高了电网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能够适应油田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系统 变频控制 系统谐波 功率因数 动态补偿 谐波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梁式抽油机的自动平衡调整装置改进方案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一山 薛建强 +2 位作者 王林平 程灏 冯建设 《石油矿场机械》 2016年第7期52-55,共4页
人工进行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度调节,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并且无法根据油井载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平衡度调整。以前针对游梁式抽油机研制的某型号游梁平衡自动调整装置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该装置在现场使用过... 人工进行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度调节,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并且无法根据油井载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平衡度调整。以前针对游梁式抽油机研制的某型号游梁平衡自动调整装置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该装置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集成化程度不高,调节精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将原来的钢丝绳传动改进为齿条和齿轮传动,并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游梁式抽油机自动平衡调整装置的工作性能稳定,调节精度大幅提高,安全可靠,更加符合油田现场需要,达到了工业化推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梁式抽油机 平衡调节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发电对变频抽油机平衡度测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程颢 郑刚 +1 位作者 冯建设 石磊 《能源与节能》 2019年第8期52-54,共3页
抽油机在变频状态下发生倒发电时,使用常规方法测试平衡度会造成平衡度计算不准确,而常用仪器无法在变频器输出端测试。因此,进行了倒发电对变频抽油机平衡度测试影响的分析,明确了在有倒发电时,抽油机工频、变频时常规测试平衡度存在差... 抽油机在变频状态下发生倒发电时,使用常规方法测试平衡度会造成平衡度计算不准确,而常用仪器无法在变频器输出端测试。因此,进行了倒发电对变频抽油机平衡度测试影响的分析,明确了在有倒发电时,抽油机工频、变频时常规测试平衡度存在差异;变频时,变频器输入、输出端测试也存在差异。鉴于此,提出合理建议对策,以提高测试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变频器 倒发电 平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气举方式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罗威 姚坚 +3 位作者 冯建设 赵彬彬 谢向威 张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前常用的深井气举降压设计与变流压设计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针对气举变流压设计方法与降压设计方法结合形成的新型混合气举工艺技术尚未有深入研究。根据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物理模型,从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工艺设... 目前常用的深井气举降压设计与变流压设计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针对气举变流压设计方法与降压设计方法结合形成的新型混合气举工艺技术尚未有深入研究。根据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物理模型,从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工艺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法,并与变流压设计方法、降压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注气深度和排采能力大多介于降压设计方法和变流压设计方法之间,有时超过变流压设计方法,不仅注气深度增加、排采能力增强,还具有便于地面判断工作阀的级次、气举生产稳定和地面能控制气举阀开闭状况等降压设计方法所具有的优点;新型混合气举方式充分地利用了地面注气压力,提高了气举系统效率,其适用范围亦包含降压设计和变流压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文研究成果为新型混合气举方式完井管柱优化设计和生产参数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气举 新型混合气举方式 设计方法 优化方法 注气深度 排采能力 气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群控变频互馈系统效率集中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杨孝刚 王宝明 +3 位作者 冯建设 彭敏 樊晓庆 陈善英 《石油石化节能》 2019年第3期1-4,I0001,共5页
针对目前油田节能控制现状及需求,结合油井载荷工况特征,灵活利用油田已有交流供电线路,通过对供电电源与变频互馈控制柜的交互供电控制的设计,实现了交直流共享线路的供电模式;利用多地同步运行切换控制单元及保护装置,结合PLC网络模块... 针对目前油田节能控制现状及需求,结合油井载荷工况特征,灵活利用油田已有交流供电线路,通过对供电电源与变频互馈控制柜的交互供电控制的设计,实现了交直流共享线路的供电模式;利用多地同步运行切换控制单元及保护装置,结合PLC网络模块,实现了油井电动机的多地及远程数字化群控功能;文中所设计的油井变频互馈节能供电控制系统,不仅与传统供电控制系统相兼容,提高了油井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且大幅度降低了油田节能改造成本,现场使用及测试证明了该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特性及显著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变频互馈控制 交直流共享线路 直流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流和引射循环技术的湿气气液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裘松涛 张兴凯 +3 位作者 冯建设 郑刚 廖锐全 史宝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2,19,共6页
天然气除湿对于天然气的安全输送和精确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的湿气气液分离装置存在分离效率低、受流型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流和引射循环技术的湿气气液分离装置和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气液分离... 天然气除湿对于天然气的安全输送和精确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的湿气气液分离装置存在分离效率低、受流型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流和引射循环技术的湿气气液分离装置和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气液分离效率及压降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当表观气速为4.2~28.5 m/s、液相体积分数小于3%时,设计的气液分离装置的气液分离效率基本可维持在96%以上,压降最大为167 kPa;②随着气量的增大,气液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降低,压降增大;③湿气的液量对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较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中湿气的气液分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 气液分离 旋流 引射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气井流入动态计算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煜锴 刘德华 +1 位作者 赵楠 冯建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水平气井的产能研究较少,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等效半径法来计算水平气井的产能。通过对Joshi关于水平油井的产能公式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修正用来计算水平气井的产能。实际计算表明,修正后的产能计算公式能很好地用来计算水平... 目前国内外对于水平气井的产能研究较少,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等效半径法来计算水平气井的产能。通过对Joshi关于水平油井的产能公式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修正用来计算水平气井的产能。实际计算表明,修正后的产能计算公式能很好地用来计算水平气井产能。最后就水平段长度对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井 产能 流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井下集气混抽工艺管柱改进与完善
12
作者 魏立军 程颢 +3 位作者 王林平 冯建设 石磊 覃川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第5期4-6,I0003,共4页
长庆油田针对目前油井伴生气地面回收工艺的局限性,研制了油井井下集气混抽工艺管柱,主要由油气混抽泵、油气分离管、封隔器三部分构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实现了井下回收伴生气的设计目标,简化了井口地面工艺;但跟踪试验效果的过程中发... 长庆油田针对目前油井伴生气地面回收工艺的局限性,研制了油井井下集气混抽工艺管柱,主要由油气混抽泵、油气分离管、封隔器三部分构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实现了井下回收伴生气的设计目标,简化了井口地面工艺;但跟踪试验效果的过程中发现井下集气混抽工艺管柱存在集气效率不断下降的问题,从构成油井井下集气混抽工艺管柱的三大部件分别优化改进,半年内伴生气逸散到套管的速度降为原来的1/3,进一步提高伴生气井下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集气 油气混抽 封隔器 伴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建设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83-84,共2页
根据1997~2010年灯诱资料,分析二化螟的消长情况、为害特点及发生流行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解读
14
作者 冯建设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14年第10期32-34,共3页
一、考纲要求再现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化学部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要求是:(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二、常考题型分... 一、考纲要求再现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化学部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要求是:(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二、常考题型分类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题型主要有:(1)选择题——常从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等角度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性质 考试大纲 氧化还原反应 常从 四氧化三铁 知识的基础 强氧化性 稀硝酸 非氧化性酸 参考答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核心考点解读
15
作者 冯建设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12年第7期65-66,79,共3页
化学实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既有考查单一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有注重实验能力考查的综合题.考查内容有仪器的使用、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药品的存放与取用、选择装置或药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解读 考点 考查内容 基础知识 能力考查 环保要求 填空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
16
作者 冯建设 黄茂进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通过1985~1993年对龙海市稻飞虱调查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晚季主害代(第六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底10月初,其发生量(y)分别与8月30日至9月5日的五代若虫稳定期的虫量(x1)9月上旬的诱虫量(x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通过1985~1993年对龙海市稻飞虱调查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晚季主害代(第六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底10月初,其发生量(y)分别与8月30日至9月5日的五代若虫稳定期的虫量(x1)9月上旬的诱虫量(x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预测模式为:y1=3918.2978+8.4254x1(r1=0.8328)y2=3058.4073+14.8494x2(r2=0.9090)。采用直线回归平均预测法预测主害代(第六代)发生程度,经9年检验,有8年准确,准确率88.9%,1994年和1995年验证结果与实测相吻合,因此,此预测方法可直接在实际预报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程度 预测 晚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根英 张静娴 +1 位作者 陈金峰 冯建设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91-91,共1页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总结出影响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各种因素,对评价支撑剂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支撑剂 导流能力 支撑裂缝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药剂防控效果研究
18
作者 曾亚成 冯建设 +2 位作者 邱荣洲 金化亮 苏锦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为了明确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发生规律以及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福建省龙海地区开展了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危害期主要集中在4—11月,一年内共出... 为了明确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发生规律以及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福建省龙海地区开展了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危害期主要集中在4—11月,一年内共出现2个明显高峰,全年最高诱蛾量在10月上旬,草地贪夜蛾可周年繁殖。苗期、喇叭口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育期药剂防控效果比较,化学农药防治区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比化学农药防治区产量提高5%,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全程防治方案可以在草地贪夜蛾防控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种群监测 药剂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剂沉降铺置规律机理及方法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立华 袁旭 冯建设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212-212,共1页
支撑剂的高效铺置是水力压裂成功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支撑剂沉降运移规律对水力压裂施工参数设计以及压裂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支撑剂在裂缝内的水动力学行为以及模拟支撑剂缝内沉降铺置实验等方法,分析不同施工参数、液体... 支撑剂的高效铺置是水力压裂成功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支撑剂沉降运移规律对水力压裂施工参数设计以及压裂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支撑剂在裂缝内的水动力学行为以及模拟支撑剂缝内沉降铺置实验等方法,分析不同施工参数、液体流变性、支撑剂性质以及裂缝壁面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为高效压裂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沉降铺置实验 铺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黑斑病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玉桂 冯建设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芦荟 黑斑病 药剂防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