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爱民 张庆红 +3 位作者 申红喜 刘开宇 李秀连 冯建碧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621,共10页
2007年2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平流雾,对广大群众的出行和交通影响甚大,属高影响天气事件。该文利用首都机场地面观测、北京市自动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分析场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2007年2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平流雾,对广大群众的出行和交通影响甚大,属高影响天气事件。该文利用首都机场地面观测、北京市自动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分析场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表明:造成北京地区此次平流雾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弱低压辐合型。平流雾发生前,北京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侵入,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地面观测到中尺度辐合线,其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京地区输送了水汽,为夜间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雾区范围及其移动基本与实况吻合,显示了中尺度模式预报平流雾的潜在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雾区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水平温度梯度;在贴地面层东南气流被雾区阻挡偏向西,在雾区前沿辐合;雾区的逆温区前沿930 hPa以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垂直热力环流,雾区下沉,雾区前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辐射冷却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热带气旋6h降水天气概略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捷纯 江吉喜 +2 位作者 冯建碧 邓玉娇 李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0-848,共9页
选取2001,2002年和2003年登陆华南西部的9个热带气旋(TC),运用广西89站每6 h雨量资料、NCEP/NCAR格点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分析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6 h强降水的物理量场特征。经普查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 选取2001,2002年和2003年登陆华南西部的9个热带气旋(TC),运用广西89站每6 h雨量资料、NCEP/NCAR格点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分析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6 h强降水的物理量场特征。经普查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向型和NW—SE向型4种;在对各型高、中、低层主要因子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了这些降水型各自前6 h的物理量场特征概略模型图及各降水型的主要转化趋势,对其强降水形成机理尽可能地给出了解释,并给出降水区及降水强度的确定方法,可以为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区降水临近预报提供某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降水 物理量 概略模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空温度观测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田伟红 万晓敏 冯建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8,共10页
在观测资料同化系统中,探空资料是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解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误差特征、合理使用观测,选用欧洲中心再分析场为参照场,针对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库中检索到的探空资料,按着仪器类型和太阳高度角统计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 在观测资料同化系统中,探空资料是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解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误差特征、合理使用观测,选用欧洲中心再分析场为参照场,针对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库中检索到的探空资料,按着仪器类型和太阳高度角统计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统计时段分别为夏季(2014年6—8月)和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两个季节。统计结果显示,检索到的全球探空站总数约有680个,使用的探空仪共有三十多种(有仪器标识)。其中约275个探空站使用Vaisala系列探空仪,90个探空站使用中国上海生产的探空仪,约80个探空站使用美国生产的探空仪。不同类型的探空仪器在不同太阳高度角,探空温度观测相对欧洲中心再分析场的偏差差别很大。而有些探空仪器无论是平均偏差(一般低于0.5℃),还是均方差都较小,且随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有些探空仪器探测温度偏差较大(在高层绝对值大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高度角 探空仪器 温度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