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孤东海堤外侧海底地形特征与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守珍 刘建立 +1 位作者 雷宁 仲德林 《海洋测绘》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K10(总理台)-K16海堤是孤东海堤重点防护岸段。通过2004年5月、2005年5月以及2005年12月三次测量资料和资料比较分析,K10-K16海堤近岸,距堤百米内水深一般小于5m,有些地段受水动力作用形成冲刷凹坑及沟槽。但海底地形变化在不同的... K10(总理台)-K16海堤是孤东海堤重点防护岸段。通过2004年5月、2005年5月以及2005年12月三次测量资料和资料比较分析,K10-K16海堤近岸,距堤百米内水深一般小于5m,有些地段受水动力作用形成冲刷凹坑及沟槽。但海底地形变化在不同的地段是不同的,且冲淤变化差异明显。从K13-K16之间水深地形变化较微弱,K14附近局部略有淤积。K12附近及沿堤以南地段出现强侵蚀岸段,距离岸堤20m左右处,顺堤形成水深7m左右的强侵蚀地形沟槽,严重威胁孤东海堤的安全。因此,分析研究该段地形变化,可以为该段海堤防护提供最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海堤防护 海洋动力 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中山锚地勘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守珍 徐承德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75-84,共10页
本文介绍了南极中山锚地的选择条件,勘测实施过程及水文、气象特点,并对测量区域作了分析研究与评价,科学地确定了适合科考船抛锚的锚地,致使“雪龙”船首次在中山锚地抛锚试抛成功,结束了中山站附近海域无锚地的历史。
关键词 南极锚地 勘测过程 水深地形 选择条件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锚地与普里兹湾顶地形地貌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守珍 迟万清 薛佐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9-86,共8页
本文使用中山锚地选址测绘资料及考察记录,对中山锚地现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中山站附近海湾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水深变化大的特点,将研究区域主要分为水下岸坡、海底峡谷和台地3个大的地貌单元,且对海底冲刷沟槽、水下低丘、... 本文使用中山锚地选址测绘资料及考察记录,对中山锚地现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中山站附近海湾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水深变化大的特点,将研究区域主要分为水下岸坡、海底峡谷和台地3个大的地貌单元,且对海底冲刷沟槽、水下低丘、洼地等次一级地貌类型发育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位居台地上的中山锚地发育有裂隙带,此裂隙带横跨台地,长约3.8km,宽约80m,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如地震、冰崩等,形成因海底斜坡失稳而向深海滑塌的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南极 中山站 中山锚地 地形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水深地形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守珍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南极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中山站建站的重要依托海域 ,是科考船前往中山站进出的必由之路。本文根据普里兹湾近岸的中山站附近海域概略水深 ,研究分析了地形基本概况 ,崎岖不平的中山站近海湾部水下地形 ,沿其湾顶部轴线SN向形成了一条绵... 南极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中山站建站的重要依托海域 ,是科考船前往中山站进出的必由之路。本文根据普里兹湾近岸的中山站附近海域概略水深 ,研究分析了地形基本概况 ,崎岖不平的中山站近海湾部水下地形 ,沿其湾顶部轴线SN向形成了一条绵延弯曲的水深达 80 0m以浅的海底峡谷 ,通往冰盖底部。峡谷两侧地形复杂 ,水下丘岭嶙峋。从冰盖沿峡谷崩裂下来的冰山 ,最终依其适宜的水深 ,绕过地形障碍 ,沿海底峡谷西侧随风和流往西离去。除中山锚地抛锚区域属于浅水低洼的平缓台地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普里兹湾 中山站 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海湾地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守珍 雷宁 《海洋测绘》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1999年完成的中山锚地高精度水深地形勘测,测量了锚地,调查了部分周边水深地形,取得较完整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了勘测锚地水深地形图。利用测区外的部分测绘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可以审视和概略研究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继之对中山站... 1999年完成的中山锚地高精度水深地形勘测,测量了锚地,调查了部分周边水深地形,取得较完整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了勘测锚地水深地形图。利用测区外的部分测绘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可以审视和概略研究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继之对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分析研究表明:中山站海湾地形复杂,地形类型多样:台地、水下山丘、峡谷,从陆向海倾斜。受冰体运动的影响,发育了SN向沟谷,自大陆向海中发散;海底地形陡峭,峡谷上穿切冰盖外沿,下达深海,其峡谷内在平坦的背景上仍然发育有水下低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地形 海底峡谷 冰山 中山锚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冲刷侵蚀岸段水深地形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永德 冯守珍 +1 位作者 周兴华 雷宁 《海洋测绘》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海底地形变化是海洋动力变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强冲刷侵蚀岸段水深地形变化,主要是由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而形成的波浪扰动起海底表层物质成分,并由海流和风完成了对悬沙的运移所致。风暴潮引起海浪在海岸浅水处破碎,卷破波的水舌向下冲击... 海底地形变化是海洋动力变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强冲刷侵蚀岸段水深地形变化,主要是由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而形成的波浪扰动起海底表层物质成分,并由海流和风完成了对悬沙的运移所致。风暴潮引起海浪在海岸浅水处破碎,卷破波的水舌向下冲击时,在海底形成很大的旋涡,把泥沙掀动起来,在风流潮和的作用下,致使侵蚀冲刷快速的呈现,造成了水深地形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水深地形变化较大地段由于泥沙的自然盈亏影响较小,人为的因素改变了自然平衡发生变化是重要因素。而冲刷侵蚀岸段的水深地形变化与海洋动力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分析海洋动力与水深地形变化的成因,对海岸工程及其防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防护 水深地形 海洋动力 侵蚀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锚地选址及测绘回顾
7
作者 郭发滨 吴永亭 冯守珍 《海洋测绘》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在1997年以前,我国南极考察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附近水域后,由于没有合适的锚地而多次出现险情。成功地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水域完成锚地选址和锚地测绘任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南极科考船安全避风、高效货物装卸的保证,... 在1997年以前,我国南极考察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附近水域后,由于没有合适的锚地而多次出现险情。成功地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水域完成锚地选址和锚地测绘任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南极科考船安全避风、高效货物装卸的保证,它对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和基站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长城站 南极中山站 锚地 水深测量 潮位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