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仁康先生为学之道探赜
1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梳理钱仁康先生早期生活,探寻致学动因,以此为基础从治学之本、治学之法、治学精神三方面探赜先生为学之道。从一定意义上看,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从教治学等方面,钱先生都是黄自先生真正的继承人,是一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立身、立功、... 梳理钱仁康先生早期生活,探寻致学动因,以此为基础从治学之本、治学之法、治学精神三方面探赜先生为学之道。从一定意义上看,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从教治学等方面,钱先生都是黄自先生真正的继承人,是一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立身、立功、立言”精神的延续。继承和发扬钱先生所传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由蔡元培、萧友梅、黄自等先贤所开创的开放、包容、广博、精深的学术传统,是推动当代音乐学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仁康 致学动因 为学之道 继承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风而逝的芬芳——勋伯格《月迷皮埃罗》诗歌文本评译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存凌 聂普荣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月迷皮埃罗》体现了一种跨文化、跨艺术品种的文化现象,它联系了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为艺术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梳理了该作法语文本、德语文本和音乐文本的产生过程,通过分析其艺术及技术手法的使用,总... 《月迷皮埃罗》体现了一种跨文化、跨艺术品种的文化现象,它联系了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为艺术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梳理了该作法语文本、德语文本和音乐文本的产生过程,通过分析其艺术及技术手法的使用,总结该作品的表现特征和风格历史并指出:这部作品反映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和时代精神,正是在直面和否定这种荒诞、丑陋的真实时,永恒的价值和艺术的美才会在精神层面展示出其醇厚、完满和不可或缺,才会实现其拯救作用。表现主义音乐的历史渊源,即德奥浪漫主义音乐思想的基本原则——"两重世界模式"——在这里显现出它深藏不露的真颜。在最后,笔者根据音乐作品翻译了该作的诗歌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迷皮埃罗》 表现特征 翻译 诗歌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及内涵 被引量:19
3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深刻地反映出了钢琴音乐创作从古典钢琴奏鸣曲向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转变这一历史性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他对自己钢琴作品的命名方式及其奏鸣曲松散的乐章结构上,还体现在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对奏鸣曲曲式的...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深刻地反映出了钢琴音乐创作从古典钢琴奏鸣曲向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转变这一历史性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他对自己钢琴作品的命名方式及其奏鸣曲松散的乐章结构上,还体现在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对奏鸣曲曲式的变革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抒情-叙事性"音乐语言风格。舒伯特的钢琴音乐是一种"平民性的、追求交流的、友好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钢琴奏鸣曲 作品状况 作品分期 奏鸣曲式运用 逻辑性 联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体裁美学及风格变迁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弦乐四重奏是最富艺术品味的室内乐体裁之一,也是除交响曲之外最具专业挑战性的器乐甚至音乐体裁。该体裁的创作技法及音乐风格发展显示,从18世纪中晚期到19世纪末,弦乐四重奏从一种满足各阶层不同文化需求、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转变成... 弦乐四重奏是最富艺术品味的室内乐体裁之一,也是除交响曲之外最具专业挑战性的器乐甚至音乐体裁。该体裁的创作技法及音乐风格发展显示,从18世纪中晚期到19世纪末,弦乐四重奏从一种满足各阶层不同文化需求、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转变成一种对专业音乐家提出极高创作和演奏要求的“精英”艺术。勃拉姆斯之后,随着无调性音乐在20世纪初的出现和音乐风格的变化,以该体裁为代表的室内乐和艺术歌曲一起成为新技法和风格的“试验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乐四重奏 产生 体裁美学 技法风格 体裁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音乐作品的精神解读——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I》Nr.4之赋格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2,共8页
以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论和音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器乐与声乐音乐素材的相似性(类型化、特征化)特点,将巴赫纯音乐的意义诠释与其声乐作品的内容表达联系起来,通过将声乐表现内容注入器乐作品,建构起一种蕴含具体内容表现和连贯性情节的器乐... 以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论和音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器乐与声乐音乐素材的相似性(类型化、特征化)特点,将巴赫纯音乐的意义诠释与其声乐作品的内容表达联系起来,通过将声乐表现内容注入器乐作品,建构起一种蕴含具体内容表现和连贯性情节的器乐诠释方式,进而在形而上层面上理解这首赋格的意义,建立一种以音乐本体分析为基础的纯音乐作品精神内涵阐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乐 巴赫赋格 情感论 音型理论 结构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题音乐的概念内涵、体裁美学及历史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标题音乐”是19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一个核心概念,通过辨析其内涵,梳理19世纪之前的器乐美学,探讨19世纪的绝对音乐-标题音乐美学争论可以看出,标题音乐是在该时期盛行的“进步史观”影响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交响曲的形式、技... “标题音乐”是19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一个核心概念,通过辨析其内涵,梳理19世纪之前的器乐美学,探讨19世纪的绝对音乐-标题音乐美学争论可以看出,标题音乐是在该时期盛行的“进步史观”影响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交响曲的形式、技法和内涵,运用多种艺术门类的“协同效应”将“诗意意向”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音乐范畴。与此同时,以法国为代表的将音乐视为一种友好交谈和美妙消遣的传统对李斯特标题音乐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题音乐 概念内涵 器乐美学 审美范式转变 诗意理念 李斯特 舒曼 美学纷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里亚德涅在纳克索斯》看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2-68,共7页
以胡戈冯霍夫曼施塔尔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阿里亚德涅在纳克索斯》为个案,通过对歌剧情节和剧本构思、歌剧结构和音乐特色以及《尊贵的公主》唱段的梳理与分析,总结该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以此为基础,通过探讨歌剧立意、创作技法... 以胡戈冯霍夫曼施塔尔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阿里亚德涅在纳克索斯》为个案,通过对歌剧情节和剧本构思、歌剧结构和音乐特色以及《尊贵的公主》唱段的梳理与分析,总结该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以此为基础,通过探讨歌剧立意、创作技法和风格选择以及音乐价值评判等问题发掘了该剧的技术特色和艺术内涵。在施特劳斯逝世七十年后,在其人其作的若干问题已得到深入研究的今天,施特劳斯及其歌剧创作应该得到恰当的评价。如果将巴赫视为巴洛克音乐的顶峰是成立的,那么也不应该质疑施特劳斯作为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集大成者”和现-当代音乐“先驱者”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施特劳斯 胡戈冯・霍夫曼施塔尔 《阿里亚德涅在纳克索斯》 《尊贵的公主》 歌剧立意 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调性音乐的产生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存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无调性音乐的产生对20世纪现代音乐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对无调性音乐产生的原因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20世纪音乐的发展。本文从作曲史上的信息美学原理、表现主义和维也纳传统主义三个角度出发,试图从德奥艺术音乐自身的发展传统... 无调性音乐的产生对20世纪现代音乐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对无调性音乐产生的原因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20世纪音乐的发展。本文从作曲史上的信息美学原理、表现主义和维也纳传统主义三个角度出发,试图从德奥艺术音乐自身的发展传统、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和维也纳社会背景的作用三方面来认识无调性音乐产生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无调性音乐 信息美学 表现主义 传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理论对当代德国音乐研究的影响——以《新MGG》若干作曲家词条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1-47,共7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理论对德国音乐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新MGG》这部代表西方当代音乐研究水准的德文音乐大百科全书为例,通过统计接受研究在若干作曲家词条中的渗入和占比,分析和总结其研究内容、视角和意义。作为一个极具包...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理论对德国音乐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新MGG》这部代表西方当代音乐研究水准的德文音乐大百科全书为例,通过统计接受研究在若干作曲家词条中的渗入和占比,分析和总结其研究内容、视角和意义。作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学术领域,接受研究以作为接受者的"人"为核心探索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用富有生命气息的情感和精神构建一种领悟和体现生命意义的音乐叙事。它既可以为西方音乐研究开拓一方新的领域,也可以使音乐学术更好地融入音乐实践和社会生活,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体验艺术 《新MGG》 作曲家与作品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存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4期90-96,I0007,共8页
《bB大调奏鸣曲》是舒伯特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该作第一乐章保留了传统奏鸣曲式的框架轮廓,但从组织原则、形式结构以及精神气质等方面重塑了这种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经典音乐体裁和形式。作品中歌唱性三部曲式主题结构是早期创作的... 《bB大调奏鸣曲》是舒伯特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该作第一乐章保留了传统奏鸣曲式的框架轮廓,但从组织原则、形式结构以及精神气质等方面重塑了这种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经典音乐体裁和形式。作品中歌唱性三部曲式主题结构是早期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展开部中三种主题材料的组织及运用则延续和发展了成熟时期的“变奏性展开部”写法和二重变奏结构。主题材料的联想性关联、回忆性循环、对称性布局等与质朴从容的音乐气质水乳交融,集中展示出舒伯特晚期独特的音乐气质。舒伯特将此前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思考和经验汇聚于此铸就了这首经典之作,也启发了其后众多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体裁及其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奏鸣曲式 《bB大调钢琴奏鸣曲》 自由联想 对称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逝去的伊甸园——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Nr.1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存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62-70,共9页
在当代西方音乐研究中,二十世纪现代声乐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在无调性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作品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文中,笔者运用一种将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当代西方音乐研究中,二十世纪现代声乐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在无调性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作品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文中,笔者运用一种将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这一作品的音乐结构特色、歌词和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和比较,从而系统地揭示出核心素材的贯穿和发展性变奏手法在这首作品中的结构作用,以及歌词对音乐结构的定位和导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花园篇》 文本分析 结构层面 语义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世纪之交以来我国音乐艺术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基于四份专业学术期刊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4-29,共6页
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四份专业学术期刊为样本,统计其1998/2008/2018三个年份的页码数、发稿量和发稿学科隶属,分析该时段音乐艺术学科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探讨改善之可能... 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四份专业学术期刊为样本,统计其1998/2008/2018三个年份的页码数、发稿量和发稿学科隶属,分析该时段音乐艺术学科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探讨改善之可能。在此期间,我国音乐研究在发掘整理历史文献、采录汇集民间音乐、探索研究创作技法、充实开拓学科领域诸方面成果显著;而在某些传统学科、一些满足现实音乐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学科以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应用领域还有开拓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学科发展 专业学术期刊 选题学科隶属 学科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勋伯格《空中花园篇》诗乐关系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
勋伯格的声乐套曲《空中花园篇》是20世纪艺术音乐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同样是艺术歌曲美学中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诗人格奥尔格和作曲家勋伯格诗乐理念的考察,提出了"诗人和作曲家... 勋伯格的声乐套曲《空中花园篇》是20世纪艺术音乐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同样是艺术歌曲美学中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诗人格奥尔格和作曲家勋伯格诗乐理念的考察,提出了"诗人和作曲家共同的浪漫主义艺术审美观和创作理念,对形式和内容关系的一致认识是这部作品中诗乐结合的坚实基础;格奥尔格富有内在联系的诗歌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时期勋伯格作品中所缺失的"可理解性";同时对"语言音调是歌曲旋律的基础"这一艺术歌曲审美认识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理念 诗乐结合 诗乐交融点 诗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先辈 激励后学——钱仁康先生学术人格和学术特色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对钱仁康先生的学术人格、学术特色进行回顾和总结,此为参照对当下我国音乐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和学科互动进行了反思并指出:加强音乐学者的作曲理论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牢固建立以音乐本体为基础的学术思想,强化学术研究与音乐... 对钱仁康先生的学术人格、学术特色进行回顾和总结,此为参照对当下我国音乐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和学科互动进行了反思并指出:加强音乐学者的作曲理论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牢固建立以音乐本体为基础的学术思想,强化学术研究与音乐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音乐学学科应该坚持的安身立命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仁康 学术人格 学术特色 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及其音乐接受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泰勒曼可能是有史以来作品数量最多的西方音乐家。按照时间顺序,泰勒曼及其音乐接受可以大致分为“生前的荣耀”、“身后的沉寂”和“20世纪的复兴”三个阶段。其在古典时期,19世纪、20世纪直至当下的存在、流传、评价和研究等状况显示... 泰勒曼可能是有史以来作品数量最多的西方音乐家。按照时间顺序,泰勒曼及其音乐接受可以大致分为“生前的荣耀”、“身后的沉寂”和“20世纪的复兴”三个阶段。其在古典时期,19世纪、20世纪直至当下的存在、流传、评价和研究等状况显示出,音乐接受与音乐家作品的数量、体裁、传承乃至艺术质量有关,但二者绝不能被简单等同,许多音乐之外的因素,如审美转型、政治诉求,甚至更深层次的社会及文化传统等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音乐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曼 音乐接受 审美转型 政治诉求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院校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学构想
16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从艺术学理论的历史与现状、该学科在音乐学院的建设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系统探究这一新设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学科当代发展特点、学科构架、师资培养和科研教学等内容,提出了设立独立学术机构、学科研究的三个领... 从艺术学理论的历史与现状、该学科在音乐学院的建设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系统探究这一新设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学科当代发展特点、学科构架、师资培养和科研教学等内容,提出了设立独立学术机构、学科研究的三个领域,"引进送出"的师资培养、双导师制度、三个板块课程模式、基础和系统的科研规划等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历史与现状 学科建设 科研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西北,奏响新时代的《交响》——《交响》创刊四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32,共6页
以十年为单位,选取五本刊物为样本,简要回顾《交响》四十年来的内容及栏目的演变,总结刊物特色和办刊经验。反思当下办刊的不足与困境,提出应对性的方法,总结出立足西北,以特色立身,以学术立命,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理念。
关键词 《交响》 特色和经验 不足和困境 应对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a小调奏鸣曲》(Op.42,D 845)第一乐章分析
18
作者 冯存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8-45,共8页
《a小调奏鸣曲》(Op.42,D 845)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其生前出版的有限几首钢琴奏鸣曲之一.在第一乐章中,舒伯特紧扣主部主题,通过其各种变体的自然衔接建构呈示部;用变奏技法处理“展开部”,按照和声-调性平... 《a小调奏鸣曲》(Op.42,D 845)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其生前出版的有限几首钢琴奏鸣曲之一.在第一乐章中,舒伯特紧扣主部主题,通过其各种变体的自然衔接建构呈示部;用变奏技法处理“展开部”,按照和声-调性平衡原则调整再现部调性布局.舒伯特保留了传统古典奏鸣曲式的框架和轮廓却瓦解了其结构基础,从而使该乐章演变为一首幻想性的抒情钢琴小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钢琴奏鸣曲 奏鸣曲式 变奏技法 和声-调性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班·贝尔格《为独唱和钢琴所作的七首早期歌曲》技法风格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普荣 冯存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1-78,共8页
通过梳理阿尔班·贝尔格艺术歌曲创作及《为独唱和钢琴所作的七首早期歌曲》内容,以动机-主题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两首歌曲的技法运用并指出,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策姆林斯基和勋伯格的相关作品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以这部作品为契机对... 通过梳理阿尔班·贝尔格艺术歌曲创作及《为独唱和钢琴所作的七首早期歌曲》内容,以动机-主题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两首歌曲的技法运用并指出,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策姆林斯基和勋伯格的相关作品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以这部作品为契机对音乐风格和音乐史写作进行反思:如果将“风格”作为音乐创造力、创作境况以及音乐材料的辩证统一体进行研讨,人们不仅能收获到音乐自身的美,还将认识到貌似传统的素材到底意味着什么,并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作曲家甚至人类难以名状的、丰富深刻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班·贝尔格 《为独唱和钢琴所作的七首早期歌曲》 技法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J·S·巴赫的时代探讨其音乐的理解和接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普荣 冯存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98-103,111,共7页
J·S·巴赫及其音乐在当下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巴赫时代的德奥社会、文化思潮、音乐现状等视角切入,结合巴赫的简要生平及创作对其音乐理念、音乐风格及音乐接受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巴赫在其音乐中创... J·S·巴赫及其音乐在当下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巴赫时代的德奥社会、文化思潮、音乐现状等视角切入,结合巴赫的简要生平及创作对其音乐理念、音乐风格及音乐接受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巴赫在其音乐中创造了一个音乐世界,但他本人并没有站在现实音乐世界的中心,巴赫音乐的"重新发现"与自律论美学的兴起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巴赫 变革时代 生平与创作 作品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