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法对淫羊藿多糖化学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洲 刘静 +4 位作者 冯士令 申世安 刘露 向春蓉 丁春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6-119,123,共5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淫羊藿多糖化学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粗毛淫羊藿为材料制备多糖。测定热风干燥多糖(EAP-H)、真空干燥多糖(EAP-V)和真空冷冻干燥多糖(EAP-F)的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及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淫羊藿多糖化学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粗毛淫羊藿为材料制备多糖。测定热风干燥多糖(EAP-H)、真空干燥多糖(EAP-V)和真空冷冻干燥多糖(EAP-F)的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及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淫羊藿多糖为含有少量蛋白质的酸性多糖,不同干燥方法将会影响其单糖组成和糖醛酸含量;EAP-F糖醛酸含量最高并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因此,真空冷冻干燥是制备淫羊藿多糖的最佳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多糖 化学性质 抗氧化活性 干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静 李旭 +3 位作者 向春蓉 刘露 冯士令 丁春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 1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0℃的最佳条件下,油茶籽粕蛋白的...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 1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0℃的最佳条件下,油茶籽粕蛋白的得率为4.99%。油茶籽粕蛋白等电点在pH 5左右。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随p H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与蛋白溶解度密切相关。木瓜蛋白酶能有效提高油茶籽粕蛋白溶解性,其蛋白水解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85%),对铜离子的螯合能力大于对铁离子的螯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蛋白 蛋白水解物水解度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药渣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浩然 付亮 +4 位作者 冯士令 杨瑞武 张利 周永红 丁春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5,153,共4页
以提取过黄酮的淫羊藿药渣为原材料,热水法提取多糖,测定淫羊藿药渣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对多糖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淫羊... 以提取过黄酮的淫羊藿药渣为原材料,热水法提取多糖,测定淫羊藿药渣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对多糖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淫羊藿药渣多糖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3.39%,糖醛酸质量分数为6.33%,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87%,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9.96%、92.77%和69.12%,其IC50值分别为0.26、0.03、0.7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药渣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孔庆博 姜惠 +4 位作者 郭春雨 陈涛 冯士令 丁春邦 周莉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潜在的药用价值,实现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油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油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及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脂肪酸类等,以皂苷类及黄酮类成分研究居多,其中,皂... 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潜在的药用价值,实现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油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油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及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脂肪酸类等,以皂苷类及黄酮类成分研究居多,其中,皂苷类成分以齐墩果酸型为主,黄酮类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为主。其次,油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等方面。近年来关于油茶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油茶起作用的药效基因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数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化学成分 皂苷 黄酮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雅安野生油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向婷婷 郑倩 +4 位作者 汪秋凤 丁春邦 冯士令 周莉君 陈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果实性状中,鲜果重为9.14~43.58 g,其变异系数最大,为41.7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高,只有10.83%。在主要经济性状中,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99%,鲜出籽率在27.54%~59.46%,干出籽率在15.02%~45.03%,种仁含油率在39.05%~56.60%,其中有7株野生油茶达到了国家油茶选育标准。野生油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53%~10.27%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9.73%~93.47%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4株野生油茶(TQYS17、TQYS21、TQYS18和TQYS20),其具有较高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野生油茶中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茶 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油茶资源与引进品种的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向婷婷 孔庆博 +4 位作者 郑倩 丁春邦 冯士令 周莉君 陈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260,共8页
为了促进四川雅安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对前期从四川雅安筛选出的5株本地野生油茶资源(TQYS6、TQYS17、TQYS18、TQYS20、TQYS21)与雅安名山区九龙村引种的8个油茶品种(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26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 为了促进四川雅安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对前期从四川雅安筛选出的5株本地野生油茶资源(TQYS6、TQYS17、TQYS18、TQYS20、TQYS21)与雅安名山区九龙村引种的8个油茶品种(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26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湘林210号)的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实性状中,引进品种平均鲜果质量为22.81 g,其中湘林210号最大,为33.57 g,野生油茶平均鲜果质量为16.87 g,其中TQYS6最大,为29.47 g,引进品种的鲜果质量显著高于野生油茶。野生油茶TQYS17的果皮厚度显著小于引进品种,仅有0.67 mm,引进品种的果实形状变异丰富,多以卵形为主,而野生油茶果实形状大多数为球形。在经济性状中,引进品种的鲜出籽率为35.46%~43.03%、干出籽率为18.17%~23.12%、出仁率为61.03%~69.26%、干籽含油率为24.96%~34.57%、种仁含油率为40.89%~50.32%、鲜果含油率为4.51%~7.88%,而野生油茶的各经济性状都要显著高于引进品种,尤其是鲜果含油率,是引进品种的2倍以上。脂肪酸组成上,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脂肪酸组成成分上无差异,都含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顺-11-二十碳烯酸等成分,但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引进品种品种饱和脂肪酸为10.47%~11.88%,不饱和脂肪酸为88.12%~89.52%,野生油茶的平均饱和脂肪酸为12.29%,平均不饱和脂肪酸为87.71%。通过综合分析,野生油茶较引进品种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茶 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雅安引进油茶品种含油率及茶油品质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莉 黎锐 +2 位作者 李星儀 冯士令 丁春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8,共6页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2.49 kg/m^2,均高于其选育原产地;含油率为48.43%~51.39%(>45.00%)均达到了国家油茶树种选育优树标准;酸值为1.455~2.174 mg/g,达到茶油国标二级质量标准,过氧化值为0.017~0.031 g/100 g符合国标一级质量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01%~91.1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0.99%;α-生育酚含量为165.59~266.57μ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为23.06~28.68μg/g,各品种间差异较小;多酚含量为16.96~45.59μg/g,长林17号和20号最少且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均适宜在雅安种植推广,其中长林56号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系列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