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可疑房角关闭和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8
1
作者 曾琨 冯其高 +3 位作者 林宝涛 彭云 郭慧 潘裕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01/12诊断为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PACS和PAC及PACG患者共86...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01/12诊断为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PACS和PAC及PACG患者共86例8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术前术后记录视力、眼压、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视野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19眼(22%)晶状体悬韧带不同程度松弛。84眼(98%)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7眼(8%),0.1~0.5者32眼(37%),0.6~1.0者47眼(55%)。83眼(97%)随访期结束时不用药情况下眼压均在10~15mmHg之间。术后前房均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悬韧带松弛在PACS,PAC,PACG中较为常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可有助于控制PAC及PACG患者的眼压,不同程度开放PAC及PACG房角、加深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房角关闭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周及球后麻醉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闻慧 陈璐 +4 位作者 黄丽娜 古洵清 成洪波 杜冰 冯其高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 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 目的 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 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后5~80min发现无光感,VEP显示潜伏期及振幅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及降低,5例患者FFA显示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其中2例伴视网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获得了较理想视力恢复,复查VEP均恢复至术前状态,FFA未见异常。结论 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可能与其引起视网膜血循环障碍、阻断视觉传导及对视神经机械性损伤等途径有关,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周麻醉 球后麻醉 暂时性失明 临床分析 视觉传导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大卉 冯其高 +2 位作者 周依岚 曾琨 赖铭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均分两组进行研究,两组均行白内...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均分两组进行研究,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术,其中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而研究组则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预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觉改善,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恒 冯其高 成洪波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有联合手术适应证的 12只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术后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9个月 )。结果 术后眼...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有联合手术适应证的 12只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术后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9个月 )。结果 术后眼压 8~ 13m m Hg,12只眼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9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8,3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2~ 0 .3。结论 本组病例治愈率 10 0 %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追踪。术前积极控制眼压 ,成熟的超声乳化技巧避免术中并发症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观察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樊宁 赵铁英 +2 位作者 冯其高 罗康怡 王媛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4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16只眼的...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4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16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高眼压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10 d内任何时间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24mmHg或较术前眼压高10mmHg(1mmHg=0.133 kPa)。结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为38.1%。其发生与联合手术后炎症反应、小梁网的阻塞和滤过功能下降、眼内填充有关,常与前葡萄膜炎、角膜上皮缺损相伴危害术眼,可以通过术后密切监测、及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控制。结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及时有效的药物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前囊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琨 冯其高 +1 位作者 马大卉 田汝银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77-378,共2页
自50多年前第一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开展以来,这项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而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是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关键步骤,这项技术的完成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保... 自50多年前第一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开展以来,这项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而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是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关键步骤,这项技术的完成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保证了人工晶状体的光学居中性和稳定性。然而囊袋收缩综合征恰恰是完美的连续环形撕囊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收缩综合征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连续环形撕囊 超声乳化手术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囊膜 术后炎症反应 瞳孔变形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探讨
7
作者 方敏 罗恒 +2 位作者 刘欣华 冯其高 杜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方法:通过统计出入院相关资料,回顾近3a(2007-01/2009-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01/2009-12住院治疗白内障患者10058例,其中男4284例(4...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方法:通过统计出入院相关资料,回顾近3a(2007-01/2009-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01/2009-12住院治疗白内障患者10058例,其中男4284例(42.59%),女5774例(57.41%),男女比例约为1:1.35;年龄3月龄~99岁,平均67.03±15.37岁;2007年共2803例(27.87%),年龄4月龄~99岁,平均66.06±16.76岁,2008年共3265例(32.46%),年龄3月龄~96岁,平均66.16±15.61岁,2009年共3990例(39.67%),年龄5月龄~99岁,平均67.82±14.94岁;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9000例(89.48%),并发性白内障565例(5.62%),外伤性白内障265例(2.63%),先天性白内障178例(1.77%),代谢性白内障14例(0.14%),无晶状体眼36例(0.36%);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499例(94.44%),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0例(2.19%),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00例(1.00%),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8例(2.27%),未行手术11例(0.1%)。结论:深圳地区近3a来白内障住院患者数量逐年递增,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主要的白内障类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稳定、占优势地位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趋势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关系临床分析
8
作者 韩冰 曾键 +3 位作者 罗恒 杜冰 冯其高 古洵清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近 10年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 2 9例 (4 35只眼 )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 ,其中 4 1只眼术后复发 (9.4 3% ) ,分析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结果... 目的 回顾分析近 10年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 2 9例 (4 35只眼 )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 ,其中 4 1只眼术后复发 (9.4 3% ) ,分析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结果 术前玻璃体正常组与浓缩组的复发率 (3.19%与 12 .33%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正常组与条索牵引组间的复发率 (3.19%与 14 .2 9% )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正常组与总体组的复发率 (3.19%与 9.4 3%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组与玻璃体后脱离组间的复发率(5 .5 6 %与 12 .90 %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视网膜脱离术前各种玻璃体的情况在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结论  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玻璃体病变和玻璃体后脱离对术后复发影响明显。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动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病变 复发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术后 巩膜外加压术 环扎加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
9
作者 李群 黄丽娜 +2 位作者 杜冰 冯其高 欧阳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8例(8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超声乳化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手术...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8例(8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超声乳化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手术后5-14天,角膜出现浅溃疡或上皮缺损,对于局部抗生素、人工泪液、角膜营养剂及包眼等治疗无反应。结合病史及干眼检查确诊为干眼。应用1%环胞霉素A点患眼每日4次,辅助应用人工泪液及角膜营养剂治疗。结果 8例患眼对环胞霉素A开始反应,溃疡及上皮缺损开始愈合,治疗5-10天后,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愈合,眼充血消退。结论局部应用环胞霉素A能有效地治愈干眼病患者在施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或上皮缺损;手术的刺激可能诱发并加重干眼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因而导致眼表功能障碍;干眼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如须手术可考虑在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阻止眼表上皮缺损或溃疡的发生,维护眼表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角膜溃疡 上皮缺损 环胞霉索A 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毛彦琪 彭伟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素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及后发障抑制效果。方法手术过程中于灌注液中加入50kU/L肝素,共74例,并随机选择普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48例,手术后1,3,7d观察晶状体表面色素情况、测眼内压。并于0.5~2a后观察后... 目的探讨肝素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及后发障抑制效果。方法手术过程中于灌注液中加入50kU/L肝素,共74例,并随机选择普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48例,手术后1,3,7d观察晶状体表面色素情况、测眼内压。并于0.5~2a后观察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应用肝素组术后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后发障发生率低(P<0.05),对角膜水肿程度及眼内压无影响。结论肝素能明显抑制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晶状体色素沉着及后发障。可于手术中加入灌注液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人工晶状体植入 白内障 术后视力 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2X自适应巡航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其高 张莹 +2 位作者 杨波 蔡之骏 李晓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13期61-64,共4页
在传统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控制中,主要依靠雷达或视觉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但是在一些情况,比如:下雨、雾天或者在弯道行驶时,因为传感器对外界感知能力的不足,造成自适应巡航体验不佳;为克服雷达和视觉传感器... 在传统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控制中,主要依靠雷达或视觉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但是在一些情况,比如:下雨、雾天或者在弯道行驶时,因为传感器对外界感知能力的不足,造成自适应巡航体验不佳;为克服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的不足,文章主要基于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结合RSU(Road Side Unit)发送局部地图,实现车辆对周边车辆的感知。在弯曲道路下,ACC利用车车通信V2V(Vehicle to Vehicle)和RSU发送的MAP消息集,实现对不同车道的目标车辆进行实时切换,保障车辆在弯道上的ACC行驶安全。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基于C-V2X的ACC算法,通过仿真表明利用C-V2X的ACC在弯道上能够根据RSU提供的MAP消息集,针对不同车道远车RV(Remote Vehicle)进行实时的目标切换,同时主车HV(Host Vehicle)能够与跟踪目标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实现车辆安全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2X 自适应巡航 目标车辆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和角膜曲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劲超 刘欣华 +3 位作者 冯丙岂 汪家名 杜冰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者的眼轴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使用K1与K2的平均值Km来表示。采用偏相关分析对AL、Km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评估,与年龄相关的参数使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曲线拟合。比较双眼患者、单眼患者患眼及健眼的AL和Km差异,并对比男性与女性患者AL和Km的不同。结果:患者的AL与年龄呈正相关(r=0.250,P=0.001),得到AL=20.85+0.96×ln(年龄)的拟合曲线,而患者的Km与年龄无相关性(r=-0.024,P=0.759)。男性和女性患者的AL无明显差异(P=0.495),但女性患者的Km大于男性患者(P=0.018)。双眼患者的AL与单眼患者患眼的AL无差异(P=0.159),但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P=0.033)。双眼患者的Km与单眼患者患眼、健眼的Km均无差异(P=0.483、0.176)。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AL发育,尤其对于双眼患者,其AL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尚未发现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但女性患者的角膜曲率大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眼轴 角膜曲率 眼部发育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劲超 冯丙岂 +3 位作者 苏静静 王施丹 旷龙昊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该病的特点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的患者141例,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该病的特点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的患者141例,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面积(AVE)、面积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参数与年龄的关系,并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双眼和单眼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EC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AVE、SD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曲线分别为ECD=3957.33-306.62×ln(年龄)、AVE=178.77+27.39×ln(年龄)和SD=77.13×e^0.013×年龄。女性患者CV显著大于男性(P=0.044)。双眼患者右眼SD和CV明显大于单眼患者患眼(P=0.037、0.028)和健眼(P=0.007、0.003),Hex明显小于单眼患者患眼(P=0.006)和健眼(P=0.009),CCT明显大于单眼患者健眼(P=0.04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尤其对SD、CV、Hex和CCT影响显著,ECD、AVE和SD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女性患者CV大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平均面积 面积标准差 变异系数 六边形细胞百分比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E-V的车载V2X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波 张莹 +2 位作者 蔡之骏 冯其高 张志德 《移动通信》 2019年第11期75-80,共6页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愈发严重,车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作用越来越重要。立足于车联网的定义和车载系统架构,着重介绍基于LTE-V的车载V2X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VBOX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对V2X系统进行了实车验证,实...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愈发严重,车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作用越来越重要。立足于车联网的定义和车载系统架构,着重介绍基于LTE-V的车载V2X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VBOX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对V2X系统进行了实车验证,实验证明,当远车没有变道情况下预警准确率可达到100%,当远车存在不确定性变道的情况下,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X VBOX 硬件 软件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V2X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之骏 张莹 +2 位作者 杨波 冯其高 李晓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12期87-90,共4页
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已相继出台,相关的测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V2X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该方案中V2X设备通过CAN信号与仿真模型和车机显示屏交互,从而模拟真实的V2X设... 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已相继出台,相关的测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V2X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该方案中V2X设备通过CAN信号与仿真模型和车机显示屏交互,从而模拟真实的V2X设备实车前装工作环境;同时,本方案中的测试系统还使用GNSS模拟器发送实时定位数据以模拟真实GPS信号衰减。该方案能快速完成大量V2X算法场景测试及验证,有效缩短测试和开发周期,并能通过简单地加入驾驶模拟器即可支持V2X驾驶员在环(DIL)仿真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X 硬件在环仿真 驾驶员在环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X仿真测试平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莹 杨波 +2 位作者 李学庆 冯其高 蔡之骏 《移动通信》 2020年第11期65-69,共5页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愈发严重,V2X在智能交通领域作用越来越重要。V2XOBU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中的重要零部件,着重介绍了对OBU的仿真测试,包括V2X仿真平台设计和V2X硬件在环测试平台设计,可以极大地减少实车测试和标定的成...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愈发严重,V2X在智能交通领域作用越来越重要。V2XOBU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中的重要零部件,着重介绍了对OBU的仿真测试,包括V2X仿真平台设计和V2X硬件在环测试平台设计,可以极大地减少实车测试和标定的成本和风险,弥补了当前行业对V2X台架功能测试方案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X 仿真 硬件在环测试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配置的车载高精定位软件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莹 蔡之骏 +2 位作者 杨波 冯其高 李晓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15期82-84,共3页
随着ADAS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车辆定位技术的作用也变得更加关键。只有保证车辆定位的精度才能确保许多ADAS应用场景的准确性。车载高精定位系统一般由定位芯片、SOC端、MCU端及RTK服务组成,其中定位芯片能结合GNSS技术与RTK数据从而进入... 随着ADAS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车辆定位技术的作用也变得更加关键。只有保证车辆定位的精度才能确保许多ADAS应用场景的准确性。车载高精定位系统一般由定位芯片、SOC端、MCU端及RTK服务组成,其中定位芯片能结合GNSS技术与RTK数据从而进入高精定位模式。由于定位芯片和RTK服务都有多种主流产品导致车载高精定位系统存在大量的组合方案,相关的软件适配工作也因此变得非常繁重。文章提出一种可配置的车载高精定位软件方案,能通过修改软件配置文件便捷地适配多种定位芯片与RTK服务的组合方案,从而大幅提升软件的调试效率和可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车载高精定位软件 可配置式 R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