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改性磷矿粉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兆滨 刘秀梅 +5 位作者 刘光荣 邹绍文 张树清 张建峰 王玉军 张夫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2-796,共5页
选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酸化、有机无机活化剂活化分别制得酸化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测试,证明了90%的酸化磷矿粉粒径为4.227μm,90%的活化磷矿粉粒径达到220 nm。活化磷矿粉结晶... 选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酸化、有机无机活化剂活化分别制得酸化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测试,证明了90%的酸化磷矿粉粒径为4.227μm,90%的活化磷矿粉粒径达到220 nm。活化磷矿粉结晶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吸附。此种制备方法开辟了磷肥生产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磷矿粉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被引量:63
2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冯兆滨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不尽相同,其中,在碱性条件下,腐殖酸对氮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而腐殖酸对钾的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在中性条件下更易发生;3)腐殖酸对氮、磷、钾的等温吸附可用Linear、 Langmuir和Freundlich三个吸附方程来拟合,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Freundlich方程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吸附 解吸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6 位作者 刘益仁 黄永兰 冯兆滨 刘秀梅 胡兆平 韦礼和 王子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缓/控释肥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冀建华 侯红乾 +5 位作者 刘益仁 刘秀梅 冯兆滨 刘光荣 杨涛 李文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7-619,共13页
研究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稳定性方差和可持续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获取的双季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偏施化肥处理相比,均衡施NPK化肥处理提高了双季稻产量、... 研究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稳定性方差和可持续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获取的双季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偏施化肥处理相比,均衡施NPK化肥处理提高了双季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等氮量条件下配施30%、50%和70%有机肥较NPK处理进一步提高产量6.15%、3.88%和7.75%,稳定性25.91%、59.78%和29.31%,配施30%有机肥较NPK处理提高可持续指数8.57%;(2)处理间整体表现出初始产量越高,产量的年变化量越小。施NK处理产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均为上升趋势,其中不施肥和施PK处理变化显著,年变化量最大,分别为108.0和142.3 kg hm-2 a-1,NPK处理最小,为23.74 kg hm-2 a-1,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间表现为随有机肥配施比例增加而产量年变化量显著增大的变化趋势。综上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双季稻高产稳产,可有效维持系统可持续性,以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有机肥 长期施肥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4 位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蓝贤瑾 冯兆滨 刘益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6-1324,共9页
【目的】合理的土壤磷素管理对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磷素特征及磷素吸收信息相对缺乏,本文利用江西省稻田土壤质量演变定位监测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及水稻磷素吸收... 【目的】合理的土壤磷素管理对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磷素特征及磷素吸收信息相对缺乏,本文利用江西省稻田土壤质量演变定位监测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及水稻磷素吸收量的变化特征和全磷与磷盈亏的响应关系等,为指导磷肥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从1984年开始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PK、NP、NK、NPK、70%化肥氮+30%有机肥氮(70F+30M)、50%化肥氮+50%有机肥氮(50F+50M)、30%化肥氮+70%有机肥氮(30F+70M)。早稻施用纯N、P2O5和K2O量分别为150、60和150 kg/hm^2,晚稻分别为180、60和150 kg/hm^2。早、晚稻施用的氮、磷、钾化肥均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有机肥分别为紫云英(N、P2O5、K2O含量分别为0.30%、0.08%、0.23%)和腐熟猪粪(N、P2O5、K2O含量分别为0.45%、0.19%、0.60%)。除30F+70M处理,其余处理均为等氮磷钾设计。于1984-2012年每年早、晚稻收获期采集秸秆和稻谷计产,并于晚稻收获后,测定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PAC)及早、晚稻磷素吸收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研究土壤全磷含量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经29年连续试验,NK处理土壤全磷含量以每年4.6 mg/kg的速度下降,而含磷化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升高速率为3.3~19.4 mg/(kg·a)。有机无机配施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升高速率平均为16.1 mg/(kg·a),是施NPK肥处理的4.89倍。施磷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增至1.07 g/kg (2010-2012平均值),较初始值提高了1.18倍。不施磷肥处理土壤磷活化系数(PCA)由试验初始的4.24%下降至2.5%左右,施磷肥处理则均显著升高,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平均升高至8.51%,平均年升高速率是施NPK处理的2.89倍。早、晚稻磷素吸收量,施磷肥(PK、NP和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均显著高于CK,提高幅度分别为29.9%~124%和28.6%~103%,均衡施肥(NPK、70F+30M、50F+50M和30F+70M)磷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不均衡施肥(PK和NP)处理,前者平均分别较后两者提高了38.7%和32.9%。早、晚稻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每吸收磷(P) 1 kg,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可提高115和106 kg/hm^2。不施肥(CK)条件下,土壤全磷变化与累积磷盈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施NK肥处理土壤中每亏缺磷100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降低6.0 mg/kg,施化学磷肥的3个处理,土壤中每盈余磷100 kg/hm^2,平均提高9.3 mg/kg,而3个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中每盈余磷100 kg/hm^2,平均增加63.3 mg/kg,是无机磷肥的6.78倍。【结论】无论是单施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配施均有效提高土壤全磷含量及磷活化系数,且在等磷量投入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的效果更优。建议减少中国南部红壤性稻田土壤的总磷输入量和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以改善粮食生产和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磷有效性 早稻 晚稻 磷盈亏 磷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冯兆滨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89,共5页
选取对钙肥较敏感的花生品种鲁花4号,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施用效果,分析了花生花针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对花生吸收钙肥和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花生的... 选取对钙肥较敏感的花生品种鲁花4号,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施用效果,分析了花生花针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对花生吸收钙肥和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花生的分蘖,使有效果针数目、叶面积和干重增加以及增加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纳米碳酸钙和腐植酸配施处理,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4 2%、2 4mg/g,是硝酸钙处理的1 17倍、1 26倍,差异显著;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植株根系对钙和氮、磷、钾的吸收,使植株钙以及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花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冯兆滨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腐殖酸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吸收铁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能够显著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机肥和纳米氧化铁配施(OM-Fe)处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89mg/g,... 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腐殖酸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吸收铁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能够显著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机肥和纳米氧化铁配施(OM-Fe)处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89mg/g,显著高于柠檬酸铁处理(CT-Fe);纳米氧化铁和有机肥、腐殖酸配施可增强铁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使铁向叶部转移,叶部的含铁量明显增加。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配施(OM-Fe)、纳米氧化铁(Nano-Fe)、纳米氧化铁与腐殖酸配施(HAs-Fe)处理,其植株叶部含铁量分别为218.95mg/kg、207.48mg/kg、206.64mg/kg,均大于柠檬酸铁处理(187.00mg/kg),提高了铁的利用率。此外,纳米Fe2O3还有利于促进花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花生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7 位作者 侯红乾 黄永兰 冀建华 杨成春 刘光荣 邹绍文 李祖章 张夫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7-1743,共7页
为了比较常规分次施肥和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各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稻草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稻上,控释掺... 为了比较常规分次施肥和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各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稻草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稻上,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以上各测试指标均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各指标两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控释掺混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40.08%,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的32.47%,而一次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19.50%。(2)在晚稻上,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高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控释掺混尿素和常规分次施氮肥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9.91%、39.58%,二者显著高于一次基施氮肥的28.14%。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施用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可以提高双季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 尿素 双季稻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覆盖下配方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建华 杨涛 +4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刘光荣 冯兆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225-8228,共4页
为了缓解桉树干旱胁迫、促进桉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该文采用稻草覆盖下施配方肥处理研究桉树生长、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稻草覆盖处理分别提高桉树地径19%和20%,胸径13%和... 为了缓解桉树干旱胁迫、促进桉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该文采用稻草覆盖下施配方肥处理研究桉树生长、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稻草覆盖处理分别提高桉树地径19%和20%,胸径13%和21%;2在配方肥基础上稻草覆盖处理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有效保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桉树叶片水势,缓解干旱胁迫下桉树水分需要,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起到抗旱和培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稻草覆盖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科研人员收入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裘甜 冯兆滨 +5 位作者 黄虹 李菁 沈佳佳 熊涛 魏文芳 肖运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221-223,共3页
利用问卷调查、统计资料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江西境内农业科技人员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整理的与收入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工资低,科技人员对收入满意度不高。分析了收入低的原因:主要与农业科... 利用问卷调查、统计资料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江西境内农业科技人员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整理的与收入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工资低,科技人员对收入满意度不高。分析了收入低的原因:主要与农业科研单位公益性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效益大,科研人员收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收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 收入分配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