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1
作者
刘军
钟洁
+4 位作者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分析,明确了克下组储层岩性为砂砾岩、砂质砾岩,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储层为以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集层。通过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了本区油藏属于低饱和度油藏,含油饱和度一般为36%~55%。砂砾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优于中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含油性,呈现低饱和度特征,电性受含油性和岩性双重影响。通过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形成低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敏感参数优选,基于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克下组油藏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及预测,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均高于80%,相关结论及方法可为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
机器学习
下克拉玛依组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1 位作者
张帆
庞艳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8,共5页
通过对区内下二叠统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该储层是在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最终结果。碳酸盐浅缓坡生物(屑)滩体沉积相是决定储层基本形态的基础,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和埋藏期的溶蚀作...
通过对区内下二叠统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该储层是在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最终结果。碳酸盐浅缓坡生物(屑)滩体沉积相是决定储层基本形态的基础,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构造破裂作用不仅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而且还影响着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状况。根据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周公1井及汉1井附近裂缝和断层较发育的区块为区内下二叠统油气储层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部
下二叠统
碳酸盐储层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被引量:
24
3
作者
庞艳君
代宗仰
+2 位作者
刘善华
彭长勇
冯仁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8-10,15,共4页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经历加里东到海西期120Ma的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十分发育,奥陶系储层储集空间均由次生溶蚀改造而成。结合本区地层特征,选取适当的层位用"印模"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种地貌单元及次级单元,分析了各个分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奥陶系
印模法
古地貌恢复
古地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光气田长兴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雪
王兴志
冯仁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24-28,1-2,共5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储集岩类型主要有生物礁云岩、颗粒云岩、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储层物性较好,多以高孔、高渗的孔隙型...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储集岩类型主要有生物礁云岩、颗粒云岩、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储层物性较好,多以高孔、高渗的孔隙型储层为主。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和演化的重要因素。沉积作用是基础,最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台地边缘礁滩相,它不仅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岩性和分布范围,而且影响了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混合水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影响着储集性能的改造;构造作用是储层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沉积、成岩、构造作用共同决定着储层的最终分布范围和储集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长兴组
储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小潼场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黄开伟
王兴志
+3 位作者
张帆
冯仁蔚
杜江民
李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14-18,41,共6页
小潼场区块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其储层集中分布在该段大一、大二和大三层的介壳灰岩中,原生孔隙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消失殆尽,次生成因的孔、洞较少,裂缝是主要的储渗空间,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这些...
小潼场区块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其储层集中分布在该段大一、大二和大三层的介壳灰岩中,原生孔隙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消失殆尽,次生成因的孔、洞较少,裂缝是主要的储渗空间,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这些储层是在长达一亿多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主要受到沉积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寨段
储层
影响因素
低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庞艳君
代宗仰
+1 位作者
刘善华
冯仁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4,11,共5页
分析了岩溶发育的7种地质因素,即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先存孔洞系统以及埋藏期的后期改造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生以及岩溶型储层的发育。
关键词
龙女寺古隆起
奥陶系
古岩溶
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被引量:
17
7
作者
冯仁蔚
欧阳诚
+6 位作者
庞艳君
李柱正
罗璇
张沁
李世银
周瑜
程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分布共同决定了层间岩溶内幕溶洞的发育情况;岩溶单元可划分为高地、次高地、上下斜坡、洼地等一级单元,以及溶峰、陡崖、平台、溶丘等次一级单元,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表层风化带仅发育在EPCC区块北部,垂直渗流带在南北厚度各异,季节变动带从南部和中部向北部"相变"为水平渗流带;沉积微相影响岩溶发育但非岩溶旋回划分的决定因素,构造隆升、气候、古水文条件是造成岩溶南北分异的主因;EPCC区块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可划分为3期旋回、8级次旋回,最终残留第3期旋回(第5~8级次旋回),其中第5、8级次旋回从南到北具有明显"同期异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川庆EPCC区块
奥陶系
层间岩溶
岩溶旋回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
13
8
作者
吴婷婷
王兴志
冯仁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94-100,共7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和镜下薄片分析,探讨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根据飞仙关组各种成岩环境中不同成岩作用过程与储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的主要成岩作用划分为:①破坏性成岩作用,如胶...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和镜下薄片分析,探讨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根据飞仙关组各种成岩环境中不同成岩作用过程与储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的主要成岩作用划分为:①破坏性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等;②建设性成岩作用,如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区内研究层段中的滩相储层在经过多期胶结作用的改造后,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基本消失;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可形成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晶间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对滩相储层中次生孔隙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滩相储层
飞仙关组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1
作者
刘军
钟洁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
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9E-2602)资助。
文摘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分析,明确了克下组储层岩性为砂砾岩、砂质砾岩,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储层为以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集层。通过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了本区油藏属于低饱和度油藏,含油饱和度一般为36%~55%。砂砾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优于中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含油性,呈现低饱和度特征,电性受含油性和岩性双重影响。通过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形成低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敏感参数优选,基于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克下组油藏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及预测,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均高于80%,相关结论及方法可为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
机器学习
下克拉玛依组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low oil saturation
sandstone reservoir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achine learning
Lower Karamay Formation
Triassic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张帆
庞艳君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8,共5页
基金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技术发展处项目"川西南部地区加里东古隆起含油气远景目标研究"子课题中部分研究成果(合同编号:XNS05JS2004-55)
文摘
通过对区内下二叠统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该储层是在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最终结果。碳酸盐浅缓坡生物(屑)滩体沉积相是决定储层基本形态的基础,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构造破裂作用不仅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而且还影响着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状况。根据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周公1井及汉1井附近裂缝和断层较发育的区块为区内下二叠统油气储层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关键词
川西南部
下二叠统
碳酸盐储层
控制因素
Keywords
the southwest part of Sichuan
Lower Permian
carbonate reservoir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被引量:
24
3
作者
庞艳君
代宗仰
刘善华
彭长勇
冯仁蔚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8-10,15,共4页
文摘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经历加里东到海西期120Ma的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十分发育,奥陶系储层储集空间均由次生溶蚀改造而成。结合本区地层特征,选取适当的层位用"印模"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种地貌单元及次级单元,分析了各个分区特征。
关键词
川中
奥陶系
印模法
古地貌恢复
古地貌特征
Keywords
Central Sichuan
Ordovician
Copying method
the restoration of paleogeomorphology
paleogeomorphological feature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光气田长兴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雪
王兴志
冯仁蔚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24-28,1-2,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7-001)
文摘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储集岩类型主要有生物礁云岩、颗粒云岩、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储层物性较好,多以高孔、高渗的孔隙型储层为主。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和演化的重要因素。沉积作用是基础,最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台地边缘礁滩相,它不仅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岩性和分布范围,而且影响了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混合水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影响着储集性能的改造;构造作用是储层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沉积、成岩、构造作用共同决定着储层的最终分布范围和储集空间特征。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长兴组
储层
主控因素
Keywords
Puguang Gasfield
Changxing Formation
reservoir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小潼场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黄开伟
王兴志
张帆
冯仁蔚
杜江民
李俨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14-18,4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4-0911)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4)
文摘
小潼场区块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其储层集中分布在该段大一、大二和大三层的介壳灰岩中,原生孔隙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消失殆尽,次生成因的孔、洞较少,裂缝是主要的储渗空间,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这些储层是在长达一亿多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主要受到沉积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大安寨段
储层
影响因素
低渗透率
Keywords
Da' anzhai member
reservoir
influential factor
low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庞艳君
代宗仰
刘善华
冯仁蔚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4,11,共5页
文摘
分析了岩溶发育的7种地质因素,即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先存孔洞系统以及埋藏期的后期改造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生以及岩溶型储层的发育。
关键词
龙女寺古隆起
奥陶系
古岩溶
地质因素
Keywords
Longnvsi pleohigh
ordovician
paleo-karstification
geological factor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被引量:
17
7
作者
冯仁蔚
欧阳诚
庞艳君
李柱正
罗璇
张沁
李世银
周瑜
程亮
机构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59-001)
文摘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分布共同决定了层间岩溶内幕溶洞的发育情况;岩溶单元可划分为高地、次高地、上下斜坡、洼地等一级单元,以及溶峰、陡崖、平台、溶丘等次一级单元,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表层风化带仅发育在EPCC区块北部,垂直渗流带在南北厚度各异,季节变动带从南部和中部向北部"相变"为水平渗流带;沉积微相影响岩溶发育但非岩溶旋回划分的决定因素,构造隆升、气候、古水文条件是造成岩溶南北分异的主因;EPCC区块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可划分为3期旋回、8级次旋回,最终残留第3期旋回(第5~8级次旋回),其中第5、8级次旋回从南到北具有明显"同期异相"特征。
关键词
塔中
川庆EPCC区块
奥陶系
层间岩溶
岩溶旋回
发育模式
Keywords
Tazhong
EPCC block
Ordovician
interbedded karst
karst cycle
evolution mod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
13
8
作者
吴婷婷
王兴志
冯仁蔚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94-10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高含硫气藏地质及气藏工程技术"(编号:2008ZX05017-001)资助
文摘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和镜下薄片分析,探讨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根据飞仙关组各种成岩环境中不同成岩作用过程与储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的主要成岩作用划分为:①破坏性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等;②建设性成岩作用,如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区内研究层段中的滩相储层在经过多期胶结作用的改造后,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基本消失;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可形成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晶间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对滩相储层中次生孔隙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滩相储层
飞仙关组
普光气田
Keywords
diagenesis
beach reservoirs
Feixianguan Formation
PuguangGas Field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刘军
钟洁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冯仁蔚
王兴志
张帆
庞艳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庞艳君
代宗仰
刘善华
彭长勇
冯仁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普光气田长兴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陈雪
王兴志
冯仁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川中小潼场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研究
黄开伟
王兴志
张帆
冯仁蔚
杜江民
李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庞艳君
代宗仰
刘善华
冯仁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冯仁蔚
欧阳诚
庞艳君
李柱正
罗璇
张沁
李世银
周瑜
程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
吴婷婷
王兴志
冯仁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