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杉木层状压缩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晓玲
黄荣凤
+5 位作者
何啸宇
王艳伟
孙龙祥
卢芸
黎静
冯上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层状压缩技术对于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适用性及其层状压缩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预热时间控制在0.5~30 min之间时,获得压缩层位置不同的层状压缩杉木。随着预热时间的增加,压缩层由表层逐渐向中心(厚度方向)移动,压缩层密度达到0.583 g/cm^(3)及以上;通过调控压缩量,获得压缩层厚度为3.00~8.07 mm的4种厚度的表层压缩杉木,压缩层密度提高率比木材整体密度提高率平均高28.7%;将表层压缩和中心层压缩工艺并用,实现形成3个压缩层的多层压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压缩层形成于表层还是中心层,压缩层与未压缩层界线出现在早材区域或早晚材交界处,压缩层的早材细胞发生细胞壁屈曲变形,至细胞腔几乎完全消失,而晚材细胞壁及细胞腔仅发生微变形或不变形。依据压缩前后木材密度分布曲线及特征值计算结果,杉木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提高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杉木
层状压缩
密度分布
压缩层位置
压缩层厚度
早晚材
细胞壁屈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在热板加热下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荣凤
高志强
+1 位作者
冯上环
向娥琳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表层高、内部低的木材,在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厚度方向上始终存在一个明显的升温速率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升温速率峰值和高含水率层逐渐向中心移动;高含水率区域内木材,温度较玻璃化转变温度高6.11~47.58℃,处于层状软化状态,是层状压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木材厚度方向温度预测多变量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0.985,预测木材内部温度的标准误差为3.21℃,能够用于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
热板加热
升温速率
温度分布
层状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层状压缩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晓玲
黄荣凤
何啸宇
王艳伟
孙龙祥
卢芸
黎静
冯上环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久盛地板有限公司
国际竹藤中心
出处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基金
湖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劣质材增强及表面高质修饰地板关键技术研发”(2022ZD20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木材超分子结构诠析与优异功能构筑”(32122058)
文摘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层状压缩技术对于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适用性及其层状压缩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预热时间控制在0.5~30 min之间时,获得压缩层位置不同的层状压缩杉木。随着预热时间的增加,压缩层由表层逐渐向中心(厚度方向)移动,压缩层密度达到0.583 g/cm^(3)及以上;通过调控压缩量,获得压缩层厚度为3.00~8.07 mm的4种厚度的表层压缩杉木,压缩层密度提高率比木材整体密度提高率平均高28.7%;将表层压缩和中心层压缩工艺并用,实现形成3个压缩层的多层压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压缩层形成于表层还是中心层,压缩层与未压缩层界线出现在早材区域或早晚材交界处,压缩层的早材细胞发生细胞壁屈曲变形,至细胞腔几乎完全消失,而晚材细胞壁及细胞腔仅发生微变形或不变形。依据压缩前后木材密度分布曲线及特征值计算结果,杉木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提高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10.6%。
关键词
人工林杉木
层状压缩
密度分布
压缩层位置
压缩层厚度
早晚材
细胞壁屈曲变形
Keywords
Chinese fir plantation
sandwich compress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position of compressed layers
thickness of compressed layers
earlywood and latewood
cell wall distortion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TS652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在热板加热下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荣凤
高志强
冯上环
向娥琳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昌学院
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过热蒸汽压力和介质组成的木材塑性变形永久固定机理及其适用”(32071690)
“水热控制下木材层状压缩形成机制及其可控性”(31670557)。
文摘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表层高、内部低的木材,在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厚度方向上始终存在一个明显的升温速率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升温速率峰值和高含水率层逐渐向中心移动;高含水率区域内木材,温度较玻璃化转变温度高6.11~47.58℃,处于层状软化状态,是层状压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木材厚度方向温度预测多变量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0.985,预测木材内部温度的标准误差为3.21℃,能够用于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预测。
关键词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
热板加热
升温速率
温度分布
层状压缩
Keyword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C in wood
heating by heating plates
heating rat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sandwich compression
分类号
S781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杉木层状压缩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特征
李晓玲
黄荣凤
何啸宇
王艳伟
孙龙祥
卢芸
黎静
冯上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木材在热板加热下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黄荣凤
高志强
冯上环
向娥琳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