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HPV16型感染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祖菲娅.艾力 再努尔.阿布都热衣木 +1 位作者 拉莱.苏祖克 武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HPV16型病毒感染与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和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ncle... 目的探讨HPV16型病毒感染与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和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ncleotide,PCR—SSO)法检测111例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100例正常妇女宫颈组织HPV感染及型别分布和HLA—DQB1的等位基因。结果(1)11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总感染率81.9%(91/111),其中HPV16型感染占的比例最高,为91.2%(83/91),10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阳性者为9例,阳性率为9.00%(9/100),其中HPV16阳性2例,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HLA.DQB1%03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P=0,OR=0.607,95%CI=1.042~2.478)。HLA-DQB1*06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2、P=0,0R=2,95%CI=1.204—3.549)。宫颈癌中HLA—DQB1*06阳性者HPV16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者(X^2=4.907,P=0.027,OR=2,95%CI=1.092—6.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HLA—DQB1*06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妇女更容易被HPV16感染。HLA-DQ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QB1*03可能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而HLA—DQB1*06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易感基因,HLA—DQB1*06基因型可能增加了HPV16阳性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易感基因及保护基因的检测可能在高危人群的检测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喀什维吾尔族妇女 HLA—DQ抗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沙阿代提.吾甫尔 再努尔.阿布都热衣木 古丽娜.阿巴拜克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自凝刀)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选择痛经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欠佳但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患者29例,均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在静脉麻醉及全程超声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将自...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自凝刀)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选择痛经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欠佳但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患者29例,均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在静脉麻醉及全程超声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增厚的子宫肌层(异位灶)进行射频治疗。结果:29例患者开机工作累计手术时间为10~25分钟,均成功施行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一例误穿刺损伤及误凝固损伤,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一例出现盆腔感染、宫颈粘连。术后均出现阴道流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约1~3周。治疗后随访至1年,治疗有效率96.55%(28/29),治愈率65.52%(19/29)。子宫前壁增厚和子宫后壁增厚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00%;子宫弥漫性增厚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3/4),且无一例完全治愈患者。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于病灶较局限的子宫腺肌病疗效良好。作为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有望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