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含铬有序介孔硅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范建伟
勾晓
孙宇
冉献强
滕玮
王晓敏
-
机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142,共8页
-
基金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编号:PCRRK16009)
-
文摘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天然气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吸附法因具有费用低、能耗低、设备灵活等优点,故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和硅基分子筛都存在着易堵塞、有自燃风险、再生困难等明显的缺点,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此,采用共组装方法合成了一种含铬有序介孔硅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对该新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进而以甲苯、苯、环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目标污染物,系统地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硅铬比为30时,合成的Cr SBA-15(30)具有最大的微孔孔容;②Cr SBA-15(30)对甲苯、苯、环己烷、乙酸乙酯等4种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均良好;③Cr SBA-15(30)的再生比活性炭的再生更加节约能源且操作简单。结论认为:Cr SBA-15(30)在吸附去除VOCs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介孔材料
二氧化硅
合成
吸附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再生
节能
-
Keywords
Mesoporous materials
Silicon dioxide
Synthesis
Adsorpti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Recyclability
Energy saving
-
分类号
X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含钛高炉重渣的水热固化研究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潘晓辉
景镇子
鲁磊
冉献强
-
机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5,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09JC1413900)
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基盘B(海外)项目(19404011)
-
文摘
将含钛高炉重渣与Ca(OH)2以9∶1的质量比混合,添加15%、2 mol/L的NaOH溶液,利用水热固化技术,低温(200℃)制备出抗折强度约15 MPa的建筑材料。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固化体强度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水热过程中,生成的CSH和水化石榴石晶相是导致固化体强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水热固化技术为含钛高炉重渣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关键词
含钛高炉重渣
水热固化
水化石榴石
CSH
-
Keywords
titanium-containing blast furnace slag
hydrothermal solidification
hydrogarnet
CSH
-
分类号
X75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水热处理黄土制备多孔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鲁磊
景镇子
潘晓辉
冉献强
石田秀辉
-
机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
-
出处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2096)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08PJ1409800)
-
文摘
为了不破坏黄土本身的微细孔结构,进行了低温(200℃)水热合成黄土为多孔材料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a(OH)2添加量、水热合成时间对水热合成后样品的抗折强度有很大影响。样品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托勃莫来石的生成。水热合成过程中,由于溶解/析出以及晶体生成等原因,可以产生大量微细孔,这使得控制多孔材料的孔径大小与分布成为可能。
-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黄土
抗折强度
托勃莫来石
介孔材料
-
Keyword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loess
flexural strength
tobermorite
porous materials
-
分类号
TU521.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煤层气发电高温NO_x烟气SCR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范建伟
闵弘扬
孙宇
张增胜
冉献强
腾玮
-
机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4M561520)
-
文摘
煤层气发电是煤层气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煤层气发电排放的高温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_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脱硝处理,而高温烟气(约500℃)又不宜用V_2O_5/TiO_2蜂窝式催化剂进行直接脱硝处理。为此,在分析比较煤层气发电高温烟气与燃煤发电烟气差别的基础上,应用纳米组装和灌注法研制了GJ-HC-5型催化剂,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脱除NO_x的最佳温度窗口(400~600℃)。之后,在某煤层气电厂进行中间试验,将发电机组高温烟气直接通入到SCR一体化装置进行脱硝处理,在SCR反应器进出口处连续监测,进口NO_x浓度约为620 mg/m^3,出口监测浓度约为20 mg/m^3,对烟气中的NO_x的脱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高温SCR催化剂符合实际烟气温度条件,且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可行的煤层气发电高温烟气的脱硝方法。
-
关键词
煤层气
发电
高温烟气
氮氧化物(NO_x)
SCR
催化剂
脱除效果
-
Keywords
CBM
Power plant
High-temperature exhaust gas
NOx
SCR
Catalysts
Removal effect
-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