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冉波 单俊峰 +2 位作者 金科 李春峰 张菊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现状 ,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析入手 ,运用勘探新理论和新方法 ,加强多学科的有机配合 ,树立岩性勘探的找油新理念 ,将勘探重点转移到寻找隐蔽油气藏中来。通过储层反演预测和勘探...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现状 ,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析入手 ,运用勘探新理论和新方法 ,加强多学科的有机配合 ,树立岩性勘探的找油新理念 ,将勘探重点转移到寻找隐蔽油气藏中来。通过储层反演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 ,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岩性勘探 储层反演 目标优选 西部凹陷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东营组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
2
作者 冉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6期14-17,共4页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深层烃源岩非常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其中沙三段以湖相泥岩为主,为好烃源岩,油源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东营组储集砂岩发育,且以泛滥平原河流相沉积为主,其中东三段...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深层烃源岩非常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其中沙三段以湖相泥岩为主,为好烃源岩,油源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东营组储集砂岩发育,且以泛滥平原河流相沉积为主,其中东三段河道砂体发育,单层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为岩性油气藏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营组各段均发育有利的局部盖层,与各层段发育的砂砾岩体构成区内良好的储盖组合。发育两种油气输导体系,即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的断裂输导体系和受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的砂岩输导体系,为油气运聚提供了通道条件。研究指出,清水洼陷的岩性油气藏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清水洼陷 东营组 岩性油气藏 河道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冉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1-5,146,共5页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火山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砾)岩等五大类岩性,且火山碎屑含量自下向上有减少的趋势。火山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等...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火山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砾)岩等五大类岩性,且火山碎屑含量自下向上有减少的趋势。火山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等4类储集空间,有利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多为"原生和次生组合型"。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白垩系下统九佛堂期为凹陷快速断陷期,该时期欠补偿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及油页岩是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的资源基础;良好的储集性能是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的有利条件。火山机构特征决定此类油藏的分布;构造应力作用增加了火山碎屑岩成藏几率;火山活动时期关系到火山碎屑岩油藏储层改造程度并最终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家堡凹陷 九佛堂组 火山碎屑岩 成藏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罗超 刘树根 +7 位作者 孙玮 冉波 王世玉 杨迪 白志强 叶玥豪 张旋 邓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7,79,共11页
通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线衍射全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w(TOC)值、矿物组分、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探讨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矿物组分、矿物组分控制孔隙发育... 通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线衍射全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w(TOC)值、矿物组分、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探讨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矿物组分、矿物组分控制孔隙发育,孔隙发育特征反映不同的等温吸附线形态、孔径分布规律、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布频率.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相对较低;深水陆棚相基本不含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根据等温线和吸附回线特征将黑色页岩分为3类,分别对应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中等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和几乎不含碳酸盐矿物的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黑色页岩是否含碳酸盐矿物,其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区别明显.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不同程度控制着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微观孔隙发育.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主要控制微观孔隙发育;w(TOC)对孔体积影响不大,但对比表面积有积极作用;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对总孔体积影响不大,但高质量分数碳酸盐矿物有利于宏孔体积增加.另外,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制约着黑色页岩比表面积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黑色页岩 控制因素 氮气吸附 孔径分布 牛蹄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7 位作者 钟勇 田艳红 吴娟 王国芝 宋金民 邓宾 冉波 李智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7,共13页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及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认为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级别(第一级)的三元素(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基础条件和勘探前景;区带级别(第二级)的三元素(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联合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圈闭或油气藏级别(第三级)的三元素(圈闭闭合高度、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具体控制了规模性气田的分布。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联控理论的提出,对(四川)叠合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深层 碳酸盐岩 海相油气 形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李智武 邓宾 钟勇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姜磊 梁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特征 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上寒武统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瀚 李智武 +4 位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冉波 赖冬 韩雨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4,共9页
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位,但对其沉积相带展布及储层主控因素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在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发现的风暴沉积可以为此提供一些重要的约束。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对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洗象... 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位,但对其沉积相带展布及储层主控因素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在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发现的风暴沉积可以为此提供一些重要的约束。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对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古地理含义及其对川东北地区洗象池组储层发育的指示意义。研究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的典型识别标志包括底冲刷—充填构造、风暴撕裂构造、粒序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的不同,划分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1、序列2、序列3、序列4及序列5,且风暴段自下而上整体表现为由序列1向序列5逐渐过渡。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及风暴序列变化,结合经典浅水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育模式,认为风暴段沉积环境整体以中缓坡为主,且自下而上由内缓坡、中缓坡向外缓坡变化,构成向上变深序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在城口以北东地区处于中—外缓坡地带,而城口以南西地区则为内缓坡地带,从而认为洗象池组在城口南西方向的川东北地区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颗粒滩储层的地质条件,值得进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风暴序列 缓坡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扬子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方虎 赵小平 +4 位作者 郑文标 曾晗冰 冉波 黄辉 王海宝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行胸锁钩钢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8~54岁,平均42.3岁;病程1~4周。术前患者均有外伤史,患侧胸锁关节... 目的:观察应用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行胸锁钩钢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8~54岁,平均42.3岁;病程1~4周。术前患者均有外伤史,患侧胸锁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患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术前X线片及CT证实为胸锁关节脱位,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按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价,优6例,良1例。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未出现再次脱位,肩关节功能良好,胸锁关节无疼痛,外观无畸形,患肢活动自如无疼痛。结论: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瀚 李智武 +5 位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冉波 叶玥豪 韩雨樾 姜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73,共11页
通过露头观察及室内薄片鉴定,将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分为潮坪相相缘Ⅰ型、滩间海相相缘Ⅱ型、颗粒滩相相缘Ⅲ型及开阔海相事件Ⅰ型、开阔海相事件Ⅱ型混积。混积作用最强的潮坪相相缘Ⅰ型主要分布于龙王庙组底部、中部和顶... 通过露头观察及室内薄片鉴定,将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分为潮坪相相缘Ⅰ型、滩间海相相缘Ⅱ型、颗粒滩相相缘Ⅲ型及开阔海相事件Ⅰ型、开阔海相事件Ⅱ型混积。混积作用最强的潮坪相相缘Ⅰ型主要分布于龙王庙组底部、中部和顶部;而横向上,相缘型混积主要分布于西侧靠近陆源区的内缓坡地区,事件型混积主要分布于东侧远离陆源区的中(外)缓坡地区。川北龙王庙组整体表现为混积作用背景下北西—南东向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混合沉积不利于颗粒滩的原始沉积,且较强混积作用减弱颗粒白云石之间的胶结作用,使得颗粒间抗压实效应降低,不利于原始孔隙的形成和保存;同时,石英稳定性较强,在酸性环境下难以发生溶蚀作用,降低了成岩中—晚期有机酸对储层的改善效果。川北地区龙王庙组不具备发育大规模颗粒滩叠加溶蚀型优质储层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相模式 储层 龙王庙组 下寒武统 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保存条件下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演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树根 叶玥豪 +7 位作者 冉波 姜磊 李智武 李金玺 宋金民 焦堃 李泽奇 李煜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5期1-11,F0002,共12页
鉴于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演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结构演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具有差异保存条件的黑色页岩开展孔隙结构特征和... 鉴于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演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结构演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具有差异保存条件的黑色页岩开展孔隙结构特征和演化研究,发现不同保存条件下黑色页岩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后期抬升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差异所致,具体表现在:①保存条件好和保存条件差的黑色页岩无机孔均发育较少,原始粒间孔绝大多数被生成的烃类充填,两者之间无机孔隙特征基本相似;②两者有机质孔差异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大,形状多成圆状或气泡状。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有机质孔孔径相对较小或不发育、形状多样,多成扁平状、多边形状,具有一定压扁变形的特征;③保存条件好的黑色页岩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优于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黑色页岩;④黑色页岩的孔隙演化受保存条件的影响,孔隙在演化过程中,页岩的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黑色岩原始孔隙形态和分布,也决定有机质(油)分布形态,有机质热演化(原油裂解)影响了有机质孔的存在,而后期抬升改造过程中保存条件的好坏影响了孔隙结构(形态、大小、孔隙体积分布),因此有机质孔的孔径大小、形状和孔隙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富有机质页岩保存条件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保存条件 孔隙结构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单俊峰 张菊香 +1 位作者 张卓 冉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为重点 ,针对上覆分布不均 ( 0~ 1 1 0 0m)的玄武岩地震资料品质差 ,识别古潜山圈闭难度大 ,裂缝性储层岩性复杂 ,裂缝发育程度不确定因素多等复杂地质情况 ,加强基础研究及规律性认识。通过对辽河坳陷西... 以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为重点 ,针对上覆分布不均 ( 0~ 1 1 0 0m)的玄武岩地震资料品质差 ,识别古潜山圈闭难度大 ,裂缝性储层岩性复杂 ,裂缝发育程度不确定因素多等复杂地质情况 ,加强基础研究及规律性认识。通过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 :该区石油地质条件有利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在上覆沙河街组勘探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油气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西凹陷特殊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彦民 裴家学 +3 位作者 赖鹏 冉波 宫振超 殷敬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4,共4页
陆西凹陷为中生代凹陷,储层类型多样,除常规砂岩储层之外,钻井还揭示了薄层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火山岩3类特殊储层。现阶段3类特殊储层均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已成为主要勘探对象。但是利用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严重制约该... 陆西凹陷为中生代凹陷,储层类型多样,除常规砂岩储层之外,钻井还揭示了薄层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火山岩3类特殊储层。现阶段3类特殊储层均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已成为主要勘探对象。但是利用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严重制约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部署和评价研究。基于此,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特点、预测难点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采用不同的储层预测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拟声波波阻抗反演技术识别九佛堂组上段的薄层砂岩并刻画其空间展布,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预测九佛堂组下段凝灰质砂岩的"甜点"区,通过叠前、叠后联合裂缝预测技术检测火山岩裂缝发育密度及方向。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良好,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波反演 泊松比 HSV AVAZ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内蒙某铅锌矿点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平康 冉波 +2 位作者 龙锋 董树义 顾雪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110,共3页
为评价研究矿点成矿潜力,野外采用DWJ-3B型微机激电仪开展中间梯度法扫面测量,圈定出一长1600m、主体宽约200m的高极化异常带。为进一步评价异常带深部潜力,采用GDP-32Ⅱ多功能电测系统开展时间域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工作,测量结果显示深... 为评价研究矿点成矿潜力,野外采用DWJ-3B型微机激电仪开展中间梯度法扫面测量,圈定出一长1600m、主体宽约200m的高极化异常带。为进一步评价异常带深部潜力,采用GDP-32Ⅱ多功能电测系统开展时间域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工作,测量结果显示深部亦存在高极化异常。平面、深部极化异常与矿区已知矿化露头相对应,推测激发极化异常为矿体引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认为,矿区具有较好成矿前景,激发极化法对矿区进一步找矿评价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成矿预测 内蒙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东凹陷后河地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裴家学 冉波 +3 位作者 田涯 张甲明 张瑞雪 刘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储层物性差,储层控制因素不清,优质储层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为了弄清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受压实作用、胶结作... 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储层物性差,储层控制因素不清,优质储层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为了弄清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局部地区发育较好储层。横向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储层物性较好;纵向上,受溶蚀作用的影响,九佛堂组两段次生孔隙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凹陷 后河地区 次生孔隙 储层特征 沉积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骑龙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剖面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树根 冉波 +6 位作者 叶玥豪 王世玉 杨迪 罗超 韩雨樾 宋金民 张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10-28,共19页
对贵州习水骑龙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剖面实测,通过古生物对比、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认识有:①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出露完整,与上覆志留系石牛栏组和下伏... 对贵州习水骑龙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剖面实测,通过古生物对比、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认识有:①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出露完整,与上覆志留系石牛栏组和下伏奥陶系涧草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发育12个笔石带,无地层缺失;②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黑色页岩主要发育6种页岩岩相;③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页岩中的石英含量从底到顶逐渐减少,而黏土矿物却逐渐增加,因此脆性矿物的含量从底到顶逐渐减少,页岩易压裂性降低;④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高总有机碳含量(TOC)优质页岩主要分布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⑤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古生产力相对较低,优质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为缺氧—贫氧条件,其有机质含量高得益于高有机质埋藏效率;⑥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孔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下段和五峰组,龙马溪组上段与观音桥段有机质孔不发育,纵向上表现为小孔径孔隙占比随地层向上递减,大孔径孔隙占比随地层向上递增;⑦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天然气吸附量最小为1.62 m^(3)/t,最大为2.8 m^(3)/t,平均值为2.13 m^(3)/t,表现为TOC值越大,相应的吸附能力也越强,反映出有机质含量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含气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孔隙结构 含气量 五峰组—龙马溪组 骑龙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艳 冉波 +3 位作者 裴家学 周铁锁 郝亮 李德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还有部分铸模孔、微裂缝、成岩缝等;平均孔隙度为14.13%,平均渗透率为13.42×10^(-3)μm^(2),喉道分选程度差,最大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4~55.93μm,孔隙结构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特细喉不均匀型。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好,前缘席状砂储层物性中等;纵向上,受成岩作用影响,1 000~1 900 m范围内产生了3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下段 沉积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管理 夯实基础 确保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波 《铁道货运》 2007年第2期42-44,共3页
成都铁路局坚决贯彻执行铁道部关于构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六大管理体系的要求,大力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专业力量,着力强化关键卡控,安全基础得到了有效增强,实现了生产有序可控、安全持续稳定。在论述其主要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 成都铁路局坚决贯彻执行铁道部关于构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六大管理体系的要求,大力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专业力量,着力强化关键卡控,安全基础得到了有效增强,实现了生产有序可控、安全持续稳定。在论述其主要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工作体会,提出进一步的工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超限超重货物 管理 运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研究进展——以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层系为例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树根 焦堃 +9 位作者 张金川 叶玥豪 谢国梁 邓宾 冉波 李智武 吴娟 李金玺 刘文平 罗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1,共13页
孔隙结构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中异常高压的保持乃至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是事关深层页岩气能否保存与富集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此,通过调研和分析国外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对比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页岩孔隙的最新... 孔隙结构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中异常高压的保持乃至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是事关深层页岩气能否保存与富集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此,通过调研和分析国外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对比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页岩孔隙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的非均质性和连通性,进一步明确了超压对深层页岩油气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典型深层、超深层页岩中的微孔段、介孔—大孔段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多重分形谱相关参数α5--α5+值与多重分形维数相关参数H指数分别对深层页岩储层孔隙的非均质性及连通性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②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储层孔隙的连通性、非均质性与埋藏深度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受页岩总有机碳含量、矿物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则较大;③高上覆地层压力所带来的机械压实作用对超深层页岩的影响显著,但其对深层页岩的孔径、孔隙形态等参数以及介孔体积/微孔体积、介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等特征比值的影响则较为有限;④页岩层系超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上覆地层压力对孔隙(特别是微孔)的机械压实作用,可以延缓甚至改变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加深而下降以及孔隙形状系数随埋藏深度加深而减小的趋势,对于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具有积极意义;⑤深层页岩中固体沥青孔隙形状系数与其所处封闭流体系统超压特征具有中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储集层 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 孔隙演化 页岩气保存 页岩气富集 四川盆地 下古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通城乡人口双向流动通道 持续稳健推进城镇化
19
作者 于代松 冉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1-53,共3页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极大提高了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很多学者在研究城镇化进程时,更为关注单向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但其实城镇的居民也可以到农村居住就业,我们应该考虑双向流动,避免城镇的拥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极大提高了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很多学者在研究城镇化进程时,更为关注单向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但其实城镇的居民也可以到农村居住就业,我们应该考虑双向流动,避免城镇的拥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流向农村,推动就地城镇化。笔者正是从单向城镇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双向城镇化更适合当前我国基本国情,最后针对双向城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流动 农村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斌 刘树根 +6 位作者 冉波 李智武 叶玥豪 李金玺 姜磊 王瀚 唐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6-2944,共9页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区12件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页岩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五峰组页岩中的稀土元素略低于龙马溪组;稀土元素总量∑REE与Sc,Ti,Cr,Zn,Zr,Nb,Th,Hf,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页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在五峰组页岩早期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的突变界面,可能是都匀运动(加里东运动第2幕)的影响范围延伸至该地区所出现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城口—巫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