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4 位作者 吉训明 张苗 李鹏雨 冀瑞俊 马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10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20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达峰时间延迟;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建CTA图像显示17例脑梗死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3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灌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4 位作者 张苗 李鹏雨 冀瑞俊 宋阳 马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6-809,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TIA的患者行常规头颅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TIA的患者行常规头颅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结果36例TIA患者中有26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另外10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26例患者病变侧及对侧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2.04±4.05)s和(9.89±2.68)s,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变侧脑血流量值较对侧略低,脑血容量值较对侧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重建CTA图像显示26例患者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头颅CT平扫可排除其他脑内疾病,CTP提供脑血流动力学信息,CTA可明确血管有无狭窄,对TI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蓬莲 赵性泉 +3 位作者 刘丽萍 冀瑞俊 丁则昱 王拥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极高,其致死率已超过脑瘤,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致残率也很高…。脑卒中后肺炎是卒中后主要感染并发症,其与患者的致死率密切相关,而且卒中后合并肺炎增加家庭和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口。由于卒...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极高,其致死率已超过脑瘤,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致残率也很高…。脑卒中后肺炎是卒中后主要感染并发症,其与患者的致死率密切相关,而且卒中后合并肺炎增加家庭和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口。由于卒中后肺炎的出现提示患者预后欠佳,因此了解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原学及其与脑卒中患者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关系等,对提高卒中后肺炎的认识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卒中相关性肺炎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广波 于凯 +3 位作者 冀瑞俊 王拥军 高素颖 颜应琳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了解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无不同。方法从河北任丘康济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建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级预防登记研究数据库中根据入组标准抽取了符合标准的7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 目的了解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无不同。方法从河北任丘康济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建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级预防登记研究数据库中根据入组标准抽取了符合标准的7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2组:狭窄组303例,平均年龄(64.41±10.9)岁;非狭窄组433例,平均年龄(61.88±11.08)岁。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无不同。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有关,有统计学意义。以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空腹血糖等因素后,显示年龄(校正OR=1.024;95%CI=1.010~1.039;P〈0.05)、糖尿病(校正OR=1.572;95%CI=1.113~2.219;P〈0.05)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校正OR=0.650;95%CI=0.432~0.977;P〈0.05)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糖尿病、年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任丘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筛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永娜 于凯 +4 位作者 冀瑞俊 王拥军 颜应琳 李芳 高素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任丘市城乡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任丘市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共纳入5010例,男性2163例,女性2847例,对入选者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 目的调查分析任丘市城乡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任丘市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共纳入5010例,男性2163例,女性2847例,对入选者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结果 5010例入选者中,总血脂异常、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的患病率分别为53.3%、31.1%、35.4%、7.4%和19.0%。女性血脂异常(62.9%vs 40.6%)、高TC(39.5%vs 20.0%)、高TG(43.1%vs 25.2%)、高LDL-C(24.1%vs 12.2%)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超重、腹型肥胖、吸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收缩压及尿酸为总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任丘地区60~70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需积极开展宣教和定期筛查等,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有效防控心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肥胖症 吸烟 血糖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红梅 张广波 +2 位作者 徐丽华 于凯 冀瑞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IS患者3361例,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213例(死亡组),非血管源性死亡3148例(非死亡组)。通过患者病史、人口学信息、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其3年内...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IS患者3361例,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213例(死亡组),非血管源性死亡3148例(非死亡组)。通过患者病史、人口学信息、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其3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脑卒中、心房颤动、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尿素、肌酐、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吸烟、体质量指数、TG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01,95%CI:1.362~1.401,P=0.001)、跌倒评分(OR=1.285,95%CI:1.175~1.402,P=0.001)、颈动脉狭窄(OR=1.435,95%CI:1.048~1.926,P=0.025)、入院时NIHSS评分(OR=1.064,95%CI:1.048~1.105,P=0.001)、白细胞计数(OR=1.079,95%CI:1.022~1.112,P=0.005)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S患者准确全面掌握入院后相关信息,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白细胞计数 尿素 脂蛋白(A) 死亡原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孔娅娜 赵永娜 +6 位作者 李恩静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姚喜凤 许大萍 赵海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颈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76例,中度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C组)37例,采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颈动脉预测狭窄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C组年龄、性别、已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吸烟、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舒张压及HDL-C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A组、B组、C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5(95%CI:0.346~0.484)、0.475(95%CI:0.398~0.552)、0.728(95%CI:0.639~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C组预测敏感性较A组、B组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此模型的使用效能较高,值得在脑卒中防控措施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预测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颈围与代谢综合征及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素颖 于凯 +6 位作者 冀瑞俊 王拥军 颜应琳 赵永娜 张广波 李芳 刘东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44-1150,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颈围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各代谢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4412例为调查者,根据颈围进行4分位分组,A组1115例(颈围≤33.80cm),B组1139例(颈围33.81~35.80cm),C组114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颈围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各代谢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4412例为调查者,根据颈围进行4分位分组,A组1115例(颈围≤33.80cm),B组1139例(颈围33.81~35.80cm),C组1143例(颈围35.81~38.00cm),D组1015例(颈围〉38.00cm),采用ROC曲线分析判断颈围的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B、C、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TG、LDL-C、尿酸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颈围是男女性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低HDL-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男女性颈围界值(37.75cm/34.15cm)对MS的预测准确性男性为78.7%,女性为76.1%,颈围高于界值的MS检出率(67.41%vs 24.93%)及中心性肥胖(84.26%vs30.59%)、高TG血症(45.95%vs 21.98%)、低HDL-C血症(55.01%vs 31.67%)、高血压(91.20%vs 80.40%)、糖尿病(29.33%vs 13.89%)检出率较颈围低于界值者明显升高(P=0.000)。结论颈围与MS及各代谢组分密切相关,对MS的早期预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肥胖症 高血压 糖尿病 ROC曲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任丘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丽华 颜应琳 +4 位作者 冀瑞俊 于凯 杨红娜 李芳 高素颖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0期1088-1091,109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任丘市城乡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任丘市城乡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共计5 010例,采取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 目的了解河北省任丘市城乡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任丘市城乡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共计5 010例,采取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尿酸多因素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任丘老年人HUA的患病率为6.1%,其中老年男性HUA的患病率为9.8%,老年女性HUA的患病率为3.2%,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与腰围、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舒张压呈正相关,尿酸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收缩压、心率呈负相关。结论河北任丘地区老年人HUA患病率低于我国其他地区老年人患病率,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腰围、TG、INS、舒张压升高是尿酸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而TC、HDL-C、FPG、收缩压、心率升高是尿酸水平降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脉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杨红娜 颜应琳 +5 位作者 冀瑞俊 于凯 王拥军 李芳 高素颖 何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脉压情况,并探讨脉压过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经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及实验室检查,共筛查5010例,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脉压... 目的了解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脉压情况,并探讨脉压过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经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及实验室检查,共筛查5010例,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脉压过宽的相关因素。结果任丘市老年居民脉压过宽者为3172例(63.3%),校正危险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1.070-1.114,P=0.000)、空腹血糖(OR=1.208,95%CI:1.148-1.271,P=0.000)、高血压(OR=2.108,95%CI:1.855-2.396,P=0.000)、脑血管病(OR=1.229,95%CI:1.032-1.464,P=0.021)、体质量指数(OR=1.048,95%CI:1.025-1.071,P=0.000)是脉压过宽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居住城区、初中及以上文化是其保护因素(P〈0.01)。结论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脉压过宽的比例高,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空腹血糖偏高、肥胖、非城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应重视对脉压的监测和合理控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高血压 脑血管障碍 人体质量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会玲 秦一凡 +5 位作者 高素颖 张广波 于凯 王拥军 冀瑞俊 徐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213例和不良组(mRS评分≥3分)8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入院时不同WBC水平[<4.0×10^(9)/L、(4.0~10.0)×10^(9)/L、(10.1~12.0)×10^(9)/L和>12.0×10^(9)/L]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2组男性、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过量饮酒、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PG、TG、LDL-C、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良好组较不良组WB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5.47,8.00)×10^(9)/L vs 6.96(5.73,8.44)×10^(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1,95%CI:1.017~1.045,P<0.01)、吸烟(OR=1.398,95%CI:1.062~1.841,P<0.05)和NIHSS评分(OR=2.422,95%CI:2.263~2.592,P<0.01)是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WBC(4.0~10.0)×10^(9)/L为参照,WBC(10.1~12.0)×10^(9)/L(OR=1.660,95%CI:1.020~2.701,P<0.05),WBC>12.0×10^(9)/L(OR=2.545,95%CI:1.395~4.642,P<0.01)有增加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结论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与年龄、吸烟、NIHSS评分和WBC密切相关,WBC水平越高,患者出现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病人出院 年龄因素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丽华 冀瑞俊 +4 位作者 高素颖 于凯 杨红娜 何艳 耿颂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0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分... 目的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