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气泡沫堵调技术在热采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LF油田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韩红旭 郝爱刚 +1 位作者 冀延民 张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122-124,共3页
LF油田馆陶组为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2010年以来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藏内部压降大、油井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边水侵入快,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4年开展水平井氮气泡沫堵... LF油田馆陶组为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2010年以来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藏内部压降大、油井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边水侵入快,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4年开展水平井氮气泡沫堵调工艺试验,分别采用氮气泡沫增能、氮气泡沫调剖和氮气泡沫加栲胶复合堵调技术,共实施堵调20井次,区块日产油增加60 t,油汽比提高0.6,地层压力上升0.5 MPa,较好地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油田 稠油热采 氮气泡沫驱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砾岩储层差异化改造技术优化与应用
2
作者 冀延民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31-233,共3页
深层砂砾岩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储层致密且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在压裂改造过程中存在扭曲、绕砾、穿砾等一系列复杂裂缝扩展现象,采用常规加砂压裂增产效果欠佳。针对桩古12块深层砂砾岩储层存在的断层发育、岩性复杂、物性差异大等改造难... 深层砂砾岩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储层致密且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在压裂改造过程中存在扭曲、绕砾、穿砾等一系列复杂裂缝扩展现象,采用常规加砂压裂增产效果欠佳。针对桩古12块深层砂砾岩储层存在的断层发育、岩性复杂、物性差异大等改造难点,通过对不同井区进行差异化组合缝网储层改造技术的优化,结合复合暂堵、脉冲注入、支撑剂高效铺置等配套改造工艺,开展现场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为陆上深层砂砾岩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较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砂砾岩 压裂工艺 差异化改造 组合缝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宾飞 王凯 +4 位作者 赵洪涛 冀延民 韩宗元 李兆敏 李松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大幅度升高,油溶性降黏剂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视黏度和渗流阻力,但降低幅度较低;含水率越高,水溶性降黏剂溶液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造成的渗流阻力越大,油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渗流特征与未添加降黏剂条件下渗流特征类似,其更适合应用于高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地层降黏;乳状液渗流是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在地层中混合后主要的流动形式,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变形、叠加和堆积等形式堵塞喉道,增大渗流阻力,扩大波及范围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降黏剂 渗流特征 乳状液 贾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压裂中顶液脉冲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聪 陈滔 +3 位作者 毕曼 王建 郭建春 冀延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距,即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当相邻支撑剂团间距小于最优铺置间距时,支撑剂团可完全支撑裂缝,反之裂缝部分闭合,导流能力下降。以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量和地层闭合压力越高,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短;裂缝宽度越大,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长。整个通道压裂过程应提高施工排量,在高闭合压力地层中减小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在低闭合压力地层中应增加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压裂 支撑剂团 有限元模型 铺置间距 中顶液 脉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静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5
作者 郭雨凡 武剑 +2 位作者 张凤云 冀延民 昌晓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静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 AS患者48例,采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10~14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用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指数(BAS...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静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 AS患者48例,采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10~14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用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3疗程治疗后ESR、CRP降低(P均<0.05)。48例患者完成第一疗程,治疗后症状缓解9例,其中BASDAI50达标3例、未达标6例;治疗前ESR异常38例,治疗后改善30例(降至正常6例),未改善8例;治疗前CRP增高34例,治疗后改善26例(降至正常6例),未改善8例。22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缓解16例,其中BASDAI50达标12例、未达标4例;治疗后ESR改善18例(降至正常14例),未改善4例;CRP改善17例(降至正常12例),未改善5例。完成3个疗程的22例患者中,16例症状缓解、6例治疗效果不佳。3个疗程中,4例出现一过性静脉炎,通过减慢滴数、更换注射部位及局部硫酸镁湿敷后均短期治愈;1例出现血压轻度增高;1例出现轻微皮疹,对症治疗后缓解。所有病例监测治疗前后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治疗As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 强直性脊柱炎 疾病活动指数 血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