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的选育 被引量:2
1
作者 董育红 关周博 张忠鑫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3,18,共4页
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 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优势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该品种在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468.7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5%,含油量46.76%;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4.05 kg/h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0.67%,含油量49.68%;在大田生产中表现出发育快长势强、耐迟播、耐密植、抗病性好、株高适中(160 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特点。秦优1618适宜在黄淮和长江下游区冬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秦优1618 抗倒 全程机械化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旱胁迫下冬小麦胚芽鞘长度变化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关周博 王士强 +2 位作者 陈亮 唐娜 胡银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30,共6页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小麦苗期的胚芽鞘长度、苗高、主胚根长等性状,并与其在大田及防雨棚控水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和抗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小麦苗期的胚芽鞘长度、苗高、主胚根长等性状,并与其在大田及防雨棚控水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和抗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干旱胁迫处理下,小麦苗期胚芽鞘长度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产量的抗旱指数与苗期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的胚芽鞘长度与其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0),抗旱性强的品种胚芽鞘较长,抗旱性弱的品种胚芽鞘较短。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下,各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因此利用胚芽鞘长度可以在早期对小麦的抗旱性进行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胚芽鞘长度 抗旱指数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穿梭育种在甘蓝型油菜高油选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6 位作者 董育红 李少钦 韦世豪 姚雪雁 郑磊 王学芳 张文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45,共5页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在低海拔冬油菜区(陕西大荔试验点,东经109.93度,北纬34.80度,海拔368m)和高海拔春油菜区(甘肃张掖试验点,东经100.45度,北纬38.93度,海拔2 300m)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平均含油量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在低海拔冬油菜区(陕西大荔试验点,东经109.93度,北纬34.80度,海拔368m)和高海拔春油菜区(甘肃张掖试验点,东经100.45度,北纬38.93度,海拔2 300m)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平均含油量得到有效提高。将所试的62份油菜品种(系)根据含油量归为低、中、高和特高含油量4类。经选育后,相同品种(系)的含油量有较大提高;从2006-2011年大荔试验点和张掖试验点含油量平均变幅分别为4.9%和6.57%,最高品系含油量达到61.53%;同时对含油量高、性状好的材料,进行组合测配,已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杂交油菜秦杂油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异地选择 高含油量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8 位作者 张耀文 田建华 赵卫国 赵小光 韦世豪 李少钦 张文学 王学芳 李殿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66,共5页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穿梭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适应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3个油菜品种地上、地下部生长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5 位作者 田建华 陈亮 张耀文 赵小光 王学芳 张忠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油菜品种的地上、地下部生长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通过土柱栽培试验,对油菜品种DR1、DR2和DR3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层根量、地上部生物量、冠层覆盖面积及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油菜品种的地上、地下部生长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通过土柱栽培试验,对油菜品种DR1、DR2和DR3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层根量、地上部生物量、冠层覆盖面积及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产量和根系生物量在品种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DR1>DR3>DR2;不同水分处理下油菜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土层,占根系总量的70%以上;在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DR1、DR2和DR3的总根量分别减少了22.53%、24.17%和24.53%,但仍表现出抗旱性强的品种DR1的根系总量最大,达到12.07 g,其次为品种DR3和DR2;在大于30cm的土层中,DR1的根系量占到总根量的31.5%,这表明根系垂直分布量的多少对抗旱性的影响较大,同时植株冠层面积、总生物量、根系干重与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861、0.4514、0.5715,说明除了根系外,大的冠层面积可减少地表蒸发有利于作物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油菜 地上与地下部生长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生长与早期活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6 位作者 胡银岗 李少钦 赵卫国 韦世豪 姚雪雁 张文学 李殿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以6个早期活力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油菜幼苗在胁迫条件下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并与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长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 以6个早期活力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油菜幼苗在胁迫条件下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并与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长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的胁迫条件下,各个品种的表现不同,呈现显著性差异,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都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五叶期时,以EV2和EV3的表现最好,具有较大的冠层覆盖面积,同时干物质积累量和根量干重都较大,以EV5和EV6的表现最差,冠层覆盖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和根量干重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冠层覆盖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与苗期胁迫条件下的性状特征相结合发现早期活力强的材料在大田中有较好的生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干旱胁迫 幼苗生长 早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旱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8 位作者 胡银岗 李少钦 董育红 郑磊 韦世豪 塔娜 王学芳 张文学 李殿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EV2的抗旱指数最大,EV6的抗旱指数最小;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各品种差异显著,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油菜五叶期时,EV2的冠层覆盖面积最大,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总生物量以EV2、EV3和EV1较大,根系干重以EV2较大,而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抗旱指数进行通径分析,冠层覆盖面积对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5975。冠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早期活力的强弱,早期活力强,相应的品种抗旱指数高,抗旱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幼苗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6
8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董育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99-101,共3页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用油安全的战略问题。从油菜被引入我国到现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油菜发展从白菜型转变到甘蓝型,再从常规种到杂交种,发展到现在高产高抗优质的阶段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用油安全的战略问题。从油菜被引入我国到现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油菜发展从白菜型转变到甘蓝型,再从常规种到杂交种,发展到现在高产高抗优质的阶段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油料生产安全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劳动结构的改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生产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对我国油菜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进行阐述,对当前油菜生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油菜育种及油菜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发展现状 面临的问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3 位作者 李少钦 张耀文 田建华 李殿荣 《作物研究》 2016年第3期266-270,315,共6页
探索甘蓝型油菜亲本及杂种在不同生态区的遗传效应,为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在不同生态区域亲本和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遗传规律,估算亲本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值、亲本在杂交组合... 探索甘蓝型油菜亲本及杂种在不同生态区的遗传效应,为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在不同生态区域亲本和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遗传规律,估算亲本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值、亲本在杂交组合中的显性遗传效应方差值、各项方差分量的比率及对F1和F2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值的预测。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在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中,单株产量、角果数和千粒重的各遗传效应都与环境互作达到了显著性,而角粒数的遗传稳定与环境互作没有显著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在F1和F2世代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大荔试验点基因型与环境的效应值高于张掖试验点基因型与环境的效应值,但千粒重却与之相反,环境条件对千粒重的后代表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蓝型油菜产量与相关经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关周博 郑磊 +5 位作者 李殿荣 田建华 李少钦 韦世豪 姚雪雁 塔娜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驯化与改良的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种植在该区域,经过对经济性状千粒重、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的调查,用灰色... 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驯化与改良的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种植在该区域,经过对经济性状千粒重、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的调查,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在该区域气候条件下,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较高;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次之。这个结果提示了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首先要有适宜的性状特征,特别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要满足该地区生长的需要,达到一种最适宜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遗传的方式改良受环境影响较小的性状,如提高千粒重和每角粒数,这样对产量的提高就变的更加有效。同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育种者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油菜 经济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寒区春油菜鸿油88的配套栽培技术与示范推广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3 位作者 田建华 王学芳 张忠鑫 姚雪艳 《作物研究》 2019年第3期237-239,共3页
为了提高我国旱寒区春油菜生产的商品性、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介绍了旱寒区适宜种植品种鸿油88的特性、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模式,并总结了其推广成效。
关键词 油菜 栽培 旱寒区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授粉系统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系统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6 位作者 塔娜 郑磊 李少钦 韦世豪 姚雪雁 董育红 李殿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两个授粉系统所测配的杂交品种进行比较,利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含油量高,而且呈显著性差异,在产量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在产量上较... 通过对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两个授粉系统所测配的杂交品种进行比较,利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含油量高,而且呈显著性差异,在产量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在产量上较高,但在亩产油量上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较高;同时在制种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授粉系统比细胞质雄性不育授粉系统的制种产量高,而且方便,经济。在测配组合利用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授粉系统亲本来源广泛,组合测配自由,遗传变异范围广,容易选育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油菜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品种秦荣4号的选育与应用
13
作者 关周博 田建华 +4 位作者 董育红 李少钦 韦世豪 郭徐鹏 张文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234-1236,1245,共4页
介绍高油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秦荣4号的选育过程。用引入的外缘品系与已有材料进行聚合杂交,以高含油量为主要选择目标,连续定向选择获得优良高油品系;再利用"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进行组合测配,从而... 介绍高油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秦荣4号的选育过程。用引入的外缘品系与已有材料进行聚合杂交,以高含油量为主要选择目标,连续定向选择获得优良高油品系;再利用"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进行组合测配,从而选育出高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秦荣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高含油量 秦荣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7 位作者 关周博 王学芳 侯君利 田建华 董育红 李殿荣 卢庆陶 卢从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4-713,共10页
为了加强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实现以提高角果光合效率途径来提高油菜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目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角果光合色素、光合面积、光合参数日变化、光合碳同化途径等6个方面,从结角层结构、光能截获、光合机能调... 为了加强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实现以提高角果光合效率途径来提高油菜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目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角果光合色素、光合面积、光合参数日变化、光合碳同化途径等6个方面,从结角层结构、光能截获、光合机能调节、理想高光效结角层构建等4个方面,从角果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光合产物高效转化的原因、角果光合调节等3个方面,分别对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结角层的光合机能、角果光合产物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分析目前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高光效育种目标,提出了从8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角果光合特性 高光效 结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雪雁 关周博 +4 位作者 田建华 董育红 王学芳 韦世豪 孔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6-7,10,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部位、1次有效分支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株高、结角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油量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育红 关周博 +3 位作者 韦世豪 李少钦 郑磊 田建华 《作物研究》 2016年第5期516-519,共4页
通过对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试验,利用加性(A)—显性(D)模型分析千粒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同时受到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可将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作为改良的... 通过对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试验,利用加性(A)—显性(D)模型分析千粒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同时受到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可将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作为改良的理想亲本。在杂交组合测配中要尽量选择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和显性遗传效应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千粒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塔娜 王灏 +7 位作者 陈文杰 田建华 穆建新 关周博 赵小萍 罗斌 栗茂腾 梁五生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DH系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α-亚麻酸春油菜品种鸿油88的选育及示范推广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育红 关周博 +3 位作者 张忠鑫 郑磊 王学芳 田建华 《作物研究》 2020年第5期492-494,共3页
为了选育适宜春油菜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提高春油菜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其生产的高效性,利用生态穿梭育种法,选育出了含油量高、结实性好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6A和优良双低恢复系SR1,进而育成富含α-亚麻酸、高含油量、高产、高... 为了选育适宜春油菜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提高春油菜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其生产的高效性,利用生态穿梭育种法,选育出了含油量高、结实性好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6A和优良双低恢复系SR1,进而育成富含α-亚麻酸、高含油量、高产、高抗、优质型春油菜新品种鸿油88。对其选育过程、田间表现及示范推广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优质型油菜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品种选育 示范推广 鸿油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冬油菜安全越冬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磊 李殿荣 +3 位作者 陈娜娜 董育红 关周博 张忠鑫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81-85,共5页
菜籽油是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优质植物油之一,而黄淮及其以北冬油菜区也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但该区冬春干旱和冷冻制约着油菜的高产稳产,加上种管粗放,产量低而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 菜籽油是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优质植物油之一,而黄淮及其以北冬油菜区也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但该区冬春干旱和冷冻制约着油菜的高产稳产,加上种管粗放,产量低而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出北方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栽培措施:以抗旱保墒为中心,早耕整地,选好抗旱耐寒品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667 m^(2)留苗3万~4万株;纯氮10~12 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5 kg,硼砂约0.5 kg;在6叶期喷施多效唑,防止缩颈延伸,培育壮苗。采用沟播、培土、灌越冬水、防治病虫害、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等,以减轻冻害、稳定产量、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安全越冬 抗旱保墒 培育壮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忠鑫 王学芳 +3 位作者 董育红 杨莉 郑磊 关周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5期142-144,148,共4页
为了解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探索其在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于6~7叶期(T1)、5~7 cm薹高期(T2)和以上2个时期T1+T2(T3),分别喷施80、160 mg/L烯效唑(C1、C2)和150、300 mg/L多效唑(C3、C4),以... 为了解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探索其在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于6~7叶期(T1)、5~7 cm薹高期(T2)和以上2个时期T1+T2(T3),分别喷施80、160 mg/L烯效唑(C1、C2)和150、300 mg/L多效唑(C3、C4),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油菜苗期性状、成熟期抗倒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①T1C1、T1C3可有效降低油菜幼苗薹高,使其叶片数增加,根茎变粗,有助于冬前苗期壮苗,提高油菜耐寒性;②各处理均能降低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和倒伏指数,提高抗倒性;③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可以降低千粒重,增加单株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影响不显著,仅T3C1和T3C3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④T3C1、T3C3处理既可增加幼苗绿叶数、根茎粗,降低薹高,有助于培育壮苗,提升幼苗耐寒性,又可降低成熟期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增强抗倒性,提高产量。考虑到烯效唑的降解速度快于多效唑,使用安全性高,烯效唑在秦优1699上的使用效果略优于多效唑,建议生产上使用烯效唑,即用80 mg/L浓度烯效唑,在6~7叶期(T1)+5~7 cm薹高期同时喷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烯效唑 多效唑 苗期性状 抗倒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