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
1
作者 兰玉菲 李秀梅 +2 位作者 唐丽娜 鲍甜甜 刘嘉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研究发现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Pseudodiplospora longispora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20℃,适宜碳源为蔗糖和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生产实践集成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
关键词 羊肚菌 霉菌性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灵芝-羊肚菌周年轮作栽培技术
2
作者 兰玉菲 孔怡 +4 位作者 王庆武 丛倩倩 李晓颖 田克赞 张慧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前泰山赤灵芝栽培后大棚闲置期较长,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总结泰山灵芝-羊肚菌周年轮作模式的茬口安排、菌种选择、栽培设施及泰山灵芝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灵芝菌棒制作及摆放、出芝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羊肚菌播种前土壤处... 目前泰山赤灵芝栽培后大棚闲置期较长,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总结泰山灵芝-羊肚菌周年轮作模式的茬口安排、菌种选择、栽培设施及泰山灵芝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灵芝菌棒制作及摆放、出芝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羊肚菌播种前土壤处理及整畦、播种、覆地膜、摆放外源营养袋、菌丝保育、出菇期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该轮作技术可提高栽培场地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灵芝 羊肚菌 轮作 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3
作者 兰玉菲 于清伟 +1 位作者 崔晓 孔怡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从感病羊肚菌子实体上分离获得2个病原菌分离物纯培养,提取其基因组总DNA,通过PCR扩增获得其rDNA ITS区域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为长孢假单隔孢(Pseudodip...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从感病羊肚菌子实体上分离获得2个病原菌分离物纯培养,提取其基因组总DNA,通过PCR扩增获得其rDNA ITS区域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为长孢假单隔孢(Pseudodiplo?spora longi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霉菌性枯萎病 长孢假单隔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黑木耳智能化管控技术要点
4
作者 王庆武 孔怡 +6 位作者 丛倩倩 兰玉菲 汪乔 李秀梅 崔晓 于清伟 安秀荣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3期52-53,60,共3页
针对设施黑木耳智能化生产,从场地选择、设施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液体菌种生产、菌袋生产、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将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到黑木耳全产业链生产中,实现各生产环节环境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设备自动化和远程智能... 针对设施黑木耳智能化生产,从场地选择、设施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液体菌种生产、菌袋生产、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将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到黑木耳全产业链生产中,实现各生产环节环境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设备自动化和远程智能化精准控制,以提高黑木耳生产的精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栽培 智能化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硫磺菌分离株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兰玉菲 王庆武 +1 位作者 安秀荣 王明才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野生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子实体上分离得到菌株ts,以其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该菌株的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Laetiporus sulphureus var.sulphureus的3个日本分离株聚为一簇,ITS核...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野生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子实体上分离得到菌株ts,以其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该菌株的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Laetiporus sulphureus var.sulphureus的3个日本分离株聚为一簇,ITS核苷酸一致率为98.31%~99.25%,而与其它22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硫磺菌属菌株的ITS核苷酸一致率为91.93%~98.12%,依此结果,ts菌株应为L.sulphureus var.sulphu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菌硫磺原变种 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兰玉菲 郗丽君 +3 位作者 张德满 李春霞 崔海涛 李向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58-62,共5页
主要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快速免疫滤纸测定法(RIPA)、胶体金标记、免疫毛细区带电泳(I-CZE)等血清学方法和PCR、分子烽火、实时RT-PCR、核酸杂交技术和PCR-微量板杂交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近年发... 主要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快速免疫滤纸测定法(RIPA)、胶体金标记、免疫毛细区带电泳(I-CZE)等血清学方法和PCR、分子烽火、实时RT-PCR、核酸杂交技术和PCR-微量板杂交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I-CZE、分子烽火和实时RT-PCR等病毒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检测 免疫毛细区带电泳 分子烽火 实时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鸡腿菇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兰玉菲 安秀荣 +2 位作者 王庆武 常文程 唐丽娜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从莒县鸡腿菇种植区采集到表现鸡爪症状的样品,分离得到病原菌分离物RZ,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其rDNA ITS区域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 从莒县鸡腿菇种植区采集到表现鸡爪症状的样品,分离得到病原菌分离物RZ,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其rDNA ITS区域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RZ分离物与GenBank中Bionectria ochroleuca 2个分离物聚为一簇,ITS的核苷酸一致率均为99.1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该分离物为淡色生赤壳菌(B.ochroleu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病害 转录间隔区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皮侧耳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兰玉菲 王庆武 +1 位作者 唐丽娜 安秀荣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 cm)和菌柄直径(1.94 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 cm)和菌柄直径(1.94 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硫磺菌硫磺原变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兰玉菲 安秀荣 +1 位作者 唐丽娜 薛会丽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46-48,共3页
对泰山硫磺菌硫磺原变种ts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2.5%葡萄糖+0.2%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20 g琼脂+1 000 ml水,菌丝生长适宜温... 对泰山硫磺菌硫磺原变种ts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2.5%葡萄糖+0.2%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20 g琼脂+1 000 ml水,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菌硫磺原变种 菌丝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玉菲 唐丽娜 +1 位作者 李秀梅 王庆武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91-94,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野生侧耳属菌株(Pleurotu ssp.)子实体上分离得到菌株XZG-ts,以其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该菌株的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ZG-ts与Gen Bank中来自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云南的3个肺形侧耳菌株聚为一簇,组...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野生侧耳属菌株(Pleurotu ssp.)子实体上分离得到菌株XZG-ts,以其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该菌株的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ZG-ts与Gen Bank中来自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云南的3个肺形侧耳菌株聚为一簇,组内核苷酸一致率为100%,而与侧耳属其他4个种的10个菌株核苷酸一致率为98.10%~99.06%,依此结果将XZG-ts菌株鉴定为P.pulmonarius。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组合、温度及p H值对菌株XZG-ts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膏,最佳碳氮源组合为果糖1%、麦芽糖1.0%、酵母膏0.2%、蛋白胨0.3%,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值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菌株 ITS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肺形侧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树舌灵芝菌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玉菲 孔怡 +1 位作者 唐丽娜 李秀梅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4期23-25,共3页
采集泰安市及其周边地区野生树舌灵芝,将其组织分离并纯化,得到10个菌株的纯培养,利用真菌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其基因组总DNA,通过PCR扩增获得其rDNA ITS区域序列,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0个分离物与Ge... 采集泰安市及其周边地区野生树舌灵芝,将其组织分离并纯化,得到10个菌株的纯培养,利用真菌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其基因组总DNA,通过PCR扩增获得其rDNA ITS区域序列,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0个分离物与GenBank中的3个树舌灵芝分离物(DQ424996、DQ425009、JN008873)聚为一簇,ITS核苷酸一致率为99.46%~100%,从分子水平上证明10个分离物为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灵芝 分离 转录间隔区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兰玉菲 王庆武 +1 位作者 安秀荣 李秀梅 《食用菌》 2012年第3期44-44,共1页
针对秀珍菇反季节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对其栽培设施和管理进行了改进,使其生物转化率能够达到10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秀珍菇 反季节栽培 设施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蛛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玉菲 唐丽娜 李秀梅 《食用菌》 2018年第1期66-67,共2页
介绍了双孢蘑菇蛛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等,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为双孢蘑菇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蛛网病 发生特点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分子特征
14
作者 兰玉菲 孔怡 +2 位作者 于清伟 马为勇 崔晓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5期22-24,共3页
提取27个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基因组总DNA,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灵芝菌株分布于3个聚类组,分别为Ⅰ组(Ganoderma lingzhi sp.nov.)、Ⅳ组(G.ap⁃planatum)和Ⅴ组(G.siense)。研究明确了... 提取27个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基因组总DNA,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灵芝菌株分布于3个聚类组,分别为Ⅰ组(Ganoderma lingzhi sp.nov.)、Ⅳ组(G.ap⁃planatum)和Ⅴ组(G.siense)。研究明确了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分类地位、亲缘关系和分子特征,为山东省灵芝属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属 ITS序列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菌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兰玉菲 毛妍 +2 位作者 安秀荣 薛会丽 李秀梅 《食用菌》 2011年第3期57-58,共2页
对鸡爪菌病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琼脂20g,水1000mL;菌丝生长适... 对鸡爪菌病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琼脂20g,水1000mL;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菌 菌丝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菌精细化栽培技术
16
作者 兰玉菲 丛倩倩 +1 位作者 崔晓 安秀荣 《食用菌》 2018年第3期55-56,共2页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又名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硫磺菌属(Laetiporus)真菌,是一种食药兼用大...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又名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硫磺菌属(Laetiporus)真菌,是一种食药兼用大型真菌。谢兵等对采集自湖北省宜昌长阳县火烧坪境内的野生硫磺菌进行分离并培养成母种和栽培种,于2005年用漆树、椿树进行人工段木栽培硫磺菌试验并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菌 栽培技术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泰山-1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明才 于清伟 +4 位作者 安秀荣 王庆武 兰玉菲 李秀梅 唐丽娜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73-75,共3页
以培养温度、pH值及不同碳氮源对灰树花泰山-1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泰山-1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各因素对菌... 以培养温度、pH值及不同碳氮源对灰树花泰山-1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泰山-1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各因素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酵母膏>MgSO4>KH2 PO4,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KH2 PO42 g/L、MgSO4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泰山-1 碳氮源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真菌云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孔怡 武晓亮 +1 位作者 兰玉菲 安秀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2期82-84,共3页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木腐性大型真菌,其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护肝、抗癌等功效。笔者对云芝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方法、化学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木腐性大型真菌,其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护肝、抗癌等功效。笔者对云芝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方法、化学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云芝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形态特征 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赤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庆武 兰玉菲 安秀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64-67,共4页
研究不同营养和条件因子对泰山赤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 H值为6-7,适宜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适宜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适宜碳氮源浓度组合为蔗糖2%、葡萄糖0.5%... 研究不同营养和条件因子对泰山赤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 H值为6-7,适宜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适宜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适宜碳氮源浓度组合为蔗糖2%、葡萄糖0.5%、酵母膏0.1%、牛肉膏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赤灵芝 生物学特性 温度 PH值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赤灵芝代料栽培配方筛选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庆武 兰玉菲 +2 位作者 罗霞 安秀荣 俞梦瑶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60-62,共3页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组合10个配方进行泰山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试验,以生物转化率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子实体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灵芝最佳代料栽培配方为配方①(木屑15%、棉籽壳60%、玉米芯15%、麸皮8%、石膏1%...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组合10个配方进行泰山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试验,以生物转化率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子实体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灵芝最佳代料栽培配方为配方①(木屑15%、棉籽壳60%、玉米芯15%、麸皮8%、石膏1%、石灰1%)和配方③(棉籽壳90%、麸皮8%、石膏1%、石灰1%),干芝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60%和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培养料配方 生物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