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特性对燃煤炉内灰沉积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2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了解灰特性对燃煤炉内灰沉积行为的影响,以黄陵、神木和新汶3种具有不同灰特性的燃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灰污热流探针和SiC结渣棒,分别模拟了正常情况及存在烟气冲墙贴壁情况下的锅炉受热面灰沉积行为,比较了灰渣外形、化学成分、熔... 为了解灰特性对燃煤炉内灰沉积行为的影响,以黄陵、神木和新汶3种具有不同灰特性的燃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灰污热流探针和SiC结渣棒,分别模拟了正常情况及存在烟气冲墙贴壁情况下的锅炉受热面灰沉积行为,比较了灰渣外形、化学成分、熔融温度和热流变化率等特性参数,并通过对灰渣样品的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获得了3种燃煤灰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矿物相及微观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由于Ca、Fe的协同作用,黄陵煤的灰沉积特性强于神木和新汶煤,Ca、Fe是引起这类煤灰沉积的主要矿物元素,硬石膏、钙长石和赤铁矿是灰沉积物中的主要矿物相;当存在烟气冲墙贴壁时,灰沉积物中Fe含量很高,使熔融温度大大降低,从而加剧受热面的灰沉积过程,在工程实际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特性 灰污探针 灰沉积 热流特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兰泽全 李其中 徐景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6-59,共4页
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井规划和设计、开采系统优化模拟、地质构造模拟、灾害模拟、安全技术培训及事故调查等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 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井规划和设计、开采系统优化模拟、地质构造模拟、灾害模拟、安全技术培训及事故调查等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煤矿安全 煤矿灾害模拟 安全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黑液对水煤浆燃烧性能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3 位作者 刘建忠 程军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2-46,共5页
从微观和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了黑液水煤浆、普通水煤浆和制浆原煤的燃烧特性,以探究造纸黑液对水煤浆燃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燃料相比,由于黑液的作用,黑液水煤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燃尽时间短和污染物排放... 从微观和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了黑液水煤浆、普通水煤浆和制浆原煤的燃烧特性,以探究造纸黑液对水煤浆燃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燃料相比,由于黑液的作用,黑液水煤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燃尽时间短和污染物排放低的特点,SO2绝大部分被NaOH、Na2CO3吸收固定在灰渣中。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结果发现,黑液中的Na是引起黑液水煤浆具有较强沾污结渣倾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 黑液水煤浆 燃烧特性 灰沉积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液水煤浆灰渣烧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3 位作者 徐景德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9-492,共4页
为了获得黑液水煤浆的烧结特性,对黑液浆和熔融温度同样较低的神木煤及黄陵煤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烧结灰和未烧结灰化学成分、熔融温度、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等的分析,结果表明,Na是引起黑液浆具有强烧结特性的重要原因,Na有促进烧结... 为了获得黑液水煤浆的烧结特性,对黑液浆和熔融温度同样较低的神木煤及黄陵煤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烧结灰和未烧结灰化学成分、熔融温度、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等的分析,结果表明,Na是引起黑液浆具有强烧结特性的重要原因,Na有促进烧结的作用,S可能是对烧结起阻碍作用的一种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烧结特性 烧结率 沾污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 被引量:20
5
作者 兰泽全 王宝德 +1 位作者 马汉鹏 徐景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5,共3页
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具体思路,对煤矿安全工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培训质量 培训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0
6
作者 兰泽全 张国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1,共6页
运用渗流理论和瓦斯流动弥散方程建立了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学模型,并结合通风网络解算理论对某矿1307工作面三源二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源多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比一源一汇复杂,漏风汇位于... 运用渗流理论和瓦斯流动弥散方程建立了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学模型,并结合通风网络解算理论对某矿1307工作面三源二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源多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比一源一汇复杂,漏风汇位于采空区上层时,瓦斯浓度降低幅度更大;泄排巷相当于漏风汇,具有分流采空区瓦斯的作用,并且其位置离回风巷越近,分流效果越好;模拟结果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多汇 泄排巷 瓦斯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漏风采空区“三带”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兰泽全 张国枢 马汉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解多漏风采空区"三带"的分布特点,基于极限风速法,运用通风网络理论模拟了多漏风通道采空区"三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源多汇采空区漏风速度场明显不同于一源一汇采空区,其"三带"形态不规... 为了解多漏风采空区"三带"的分布特点,基于极限风速法,运用通风网络理论模拟了多漏风通道采空区"三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源多汇采空区漏风速度场明显不同于一源一汇采空区,其"三带"形态不规则,范围变化较大。漏风源/汇的数目和位置对采空区"三带"的形态和分布影响极大,漏风源/汇距工作面越远,氧化带宽度越大。模拟结果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风速 采空区 氧化带 煤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火源分布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兰泽全 张国枢 +2 位作者 王志亮 马汉鹏 徐景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1,77,共6页
通过气固能量平衡方程的耦合,建立了采空区多孔介质温度场数学模型。以某矿1307工作面三源二汇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遗煤自燃火源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多漏风通道采空区风流结构不同于一源一汇,遗煤的氧化升温及温度场分布... 通过气固能量平衡方程的耦合,建立了采空区多孔介质温度场数学模型。以某矿1307工作面三源二汇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遗煤自燃火源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多漏风通道采空区风流结构不同于一源一汇,遗煤的氧化升温及温度场分布更为复杂;工作面推进速度越慢、进风量越大、漏风源距工作面越近,高温点升温速率越快。根据模拟结果推测出了该采空区大致的自燃危险区域,为现场防灭火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遗煤氧化 自燃火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炉沾污结渣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3 位作者 赵显桥 饶甦 周俊虎 岑可法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5,69,共6页
分析了结渣的产生过程及严重危害 ,重点从入炉煤角度、锅炉炉膛、燃烧器设计和布置及燃烧组织方面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关键词 沾污结渣 热负荷 添加剂 吹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灰沉积物形成过程及机理综述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1 位作者 周俊虎 岑可法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矿物质是引起锅炉受热面灰沉积的根本原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煤中矿物质分类、组成、存在形态,以及在煤粉制备过程中的偏析、富集和在炉内燃烧火焰中的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飞灰的形成、灰粒在炉内高温烟气中的... 矿物质是引起锅炉受热面灰沉积的根本原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煤中矿物质分类、组成、存在形态,以及在煤粉制备过程中的偏析、富集和在炉内燃烧火焰中的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飞灰的形成、灰粒在炉内高温烟气中的输运和沉积特性,尤其对沾污和结渣的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自煤中矿物质到锅炉受热面灰沉积的整个形成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 飞灰 灰沉积 沾污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特别重大事故灰色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兰泽全 傅本福 +1 位作者 田冬梅 宋富美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81-83,共3页
为掌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变化趋势,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建立了煤矿特别重大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经对全国煤炭行业2000年-2016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预测精度的2个指标"后验差比值&qu... 为掌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变化趋势,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建立了煤矿特别重大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经对全国煤炭行业2000年-2016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预测精度的2个指标"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均属于"好"等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后煤矿特大事故起数下降幅度变缓,2030年后趋于平稳。预测结果可为安全规划目标的确定和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煤矿事故 事故统计 灰色预测 安全规划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在电动车上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2 位作者 周俊虎 朱建新 岑可法 《能源工程》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作为第四代发电技术的典范 ,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两大突出优点 ,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和各大汽车公司的青睐 ,现已进行了众多的PEMFC电动车开发项目 ,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市场。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动车 应用 现状 PEMFC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集理论的煤灰结渣模糊综合评判权系数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显桥 曹欣玉 +5 位作者 兰泽全 饶甦 黄镇宇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将权系数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建立了关于综合评判方法的关系数据模型,经过属性值特征化建立了知识系统,在数据驱动下通过分析评判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支持度和重要性,计算出综合评判模型的权系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 将权系数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建立了关于综合评判方法的关系数据模型,经过属性值特征化建立了知识系统,在数据驱动下通过分析评判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支持度和重要性,计算出综合评判模型的权系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权系数确定方法的主观性,使得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具客观性,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综合评判 权系数 锅炉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液水煤浆的燃烧及沾污结渣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欣玉 兰泽全 +5 位作者 饶甦 赵显桥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通过在0 25MW试验炉上对新汶良庄矿常规和黑液两种水煤浆的对比试验,就黑液水煤浆的着火、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沾污结渣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借助硅碳棒和自制灰污热流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以及采用模糊数学手段对黑液水煤浆的沾污结渣趋势作... 通过在0 25MW试验炉上对新汶良庄矿常规和黑液两种水煤浆的对比试验,就黑液水煤浆的着火、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沾污结渣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借助硅碳棒和自制灰污热流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以及采用模糊数学手段对黑液水煤浆的沾污结渣趋势作了详细分析,获得了许多有益的认识,从而为黑液水煤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黑液 黑液水煤浆 沾污 结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庄矿煤与瓦斯突出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15
作者 朱建芳 谢宏 兰泽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针对崔庄煤矿8#煤层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分析了煤层的赋存特征和地质状况,指出了该处瓦斯突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火成岩侵入产生的封闭结构,很好地保存了该区域内煤层生成的瓦斯,从而造成了该区域内的瓦斯含量高、压力大;二是... 针对崔庄煤矿8#煤层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分析了煤层的赋存特征和地质状况,指出了该处瓦斯突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火成岩侵入产生的封闭结构,很好地保存了该区域内煤层生成的瓦斯,从而造成了该区域内的瓦斯含量高、压力大;二是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既造成了应力集中,同时也破坏了煤层的结构,降低了煤层本身的抵抗能力。针对崔庄矿8#煤层突出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因素 瓦斯基本参数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固结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兰泽全 刘金林 《广东水利水电》 2004年第A02期41-42,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简述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动力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帷幕灌浆在水库坝基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金林 兰泽全 《广东水利水电》 2004年第A02期48-48,50,共2页
该文简述帷幕灌浆的原理,介绍蜈蚣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岩基帷幕灌浆的施工方案,通过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确保灌浆施工顺利完成,达到设计坝基防渗处理要求。
关键词 帷幕 灌浆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