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南山区旱育秧生育特点及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作者 兰晓茹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21-21,共1页
我县地处浙西南,全县近一半以上水田分布在高山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长期以来育秧问题成为单季稻高产、稳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从1994年开始试验种植旱育秧,1995年组织推广,到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10000多亩。... 我县地处浙西南,全县近一半以上水田分布在高山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长期以来育秧问题成为单季稻高产、稳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从1994年开始试验种植旱育秧,1995年组织推广,到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10000多亩。据调查统计平均亩产475.9kg,比普通育秧平均亩产405.8kg,亩增70.1kg,增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育秧 生育特点 高产栽培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稻稻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兰晓茹 王伟平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62-62,共1页
菇稻稻是“一优二高”农业的种植模式,这种水旱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种植香菇不仅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又可为市场提供新鲜美味的蔬菜。同时,冰菇、干菇出口,为国家创汇。菇稻稻种植模式,可稳定早稻面积,提高全年粮食产... 菇稻稻是“一优二高”农业的种植模式,这种水旱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种植香菇不仅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又可为市场提供新鲜美味的蔬菜。同时,冰菇、干菇出口,为国家创汇。菇稻稻种植模式,可稳定早稻面积,提高全年粮食产量,复种指数可达2.6~2.8,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高的种植模式。我县从1994年开始试验、示范,到1996年面积达3000亩,种植袋料香菇3000万袋。总纯收入达4950万元,亩平均纯收入1.65万元,水稻年均亩产852.2kg,取得菇稻双丰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水稻 水旱轮作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托竹荪高产栽培因子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平 兰晓茹 余伟丽 《食用菌》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我县红托竹荪于1986年栽培推广应用,产品是国内所有竹荪产品中的佼佼者,在1995年国际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上获金奖。根据19年试验推广来看:产量高、低不稳,也有失败的;种植面积小的,管理精细,大都获得成功;大面积栽培也有获得成功的,如... 我县红托竹荪于1986年栽培推广应用,产品是国内所有竹荪产品中的佼佼者,在1995年国际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上获金奖。根据19年试验推广来看:产量高、低不稳,也有失败的;种植面积小的,管理精细,大都获得成功;大面积栽培也有获得成功的,如县商业局在梅源栽培533m^(2),当年收干荪2.5kg。现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调查,谈谈竹荪高产栽培的几个主要因子。 1 场地选择 选场包括场地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等,栽培场地的选择不当,往往造成整个场地的失败。梅源张乃培1997年种植5000多瓶竹荪种。栽培初期翻耕松土,播种时土壤含水量适度,这样土壤通气条件良好,菌丝发育好。然而由于选用稻田,梅雨季节排水不良造成积水,土质属细沙土,松耕后时间长土层发生板结,通气不良,即使初期生长健壮的菌丝碰上积水、缺氧长势减弱,甚至腐烂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栽培 高产栽培 菌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区菇稻轮作的综合效益与栽培技术
4
作者 王伟平 兰晓茹 王水景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62-62,共1页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近4667hm^2水田,近50%分布在高山地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低。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一步发展商品农业,使原来单一粮食生产向“一优二高...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近4667hm^2水田,近50%分布在高山地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低。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一步发展商品农业,使原来单一粮食生产向“一优二高”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菇稻轮作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区 香菇 水稻 轮作 综合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甘薯-冬菜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董益坤 王水景 +4 位作者 兰晓茹 叶通武 兰建军 徐小燕 赖庆满 《农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 甘薯 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仙人掌功效及栽培技术
6
作者 毛金华 兰晓茹 +2 位作者 孙蔚丽 叶先伟 兰建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食用仙人掌 功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