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致熊蜂多样性下降的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3 位作者 王志(编译) 王琦(编译) 兰凤明(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1年第7期50-51,共2页
熊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是一类多食性的亚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独居蜂和社会性蜜蜂之间,对复杂多变气候适应性较强。熊蜂是农林作物、牧草、中草药等深花冠植物和多种高海拔野生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农... 熊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是一类多食性的亚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独居蜂和社会性蜜蜂之间,对复杂多变气候适应性较强。熊蜂是农林作物、牧草、中草药等深花冠植物和多种高海拔野生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作物 气候适应性 多食性 熊蜂 自然生态平衡 蜜蜂科 社会性昆虫 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欧洲黑蜂的保护
2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3 位作者 郝京玉(编译) 兰凤明(编译) 王志(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2年第9期47-47,共1页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收集了一些苏格兰本土蜜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放在偏远的科隆赛岛与外界隔绝,2013年,苏格兰政府立法保护种群后代。科隆赛岛和邻近的奥龙赛岛在退潮时相连,从1946年到1966年一直被用作黑蜂保护区。苏格兰...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收集了一些苏格兰本土蜜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放在偏远的科隆赛岛与外界隔绝,2013年,苏格兰政府立法保护种群后代。科隆赛岛和邻近的奥龙赛岛在退潮时相连,从1946年到1966年一直被用作黑蜂保护区。苏格兰西部农业学院的养蜂学家约瑟夫·廷斯利非常关注苏格兰本土黑蜂与进口意大利蜂的稳定杂交。当时,苏格兰没有家畜改良的历史,也没有将精选的蜂王推广给当地养蜂人,主要靠从意大利进口。他认为,与进口蜂竞争的最好办法是改良当地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蜂 欧洲黑蜂 蜂种 意大利进口 家畜改良 养蜂学 养蜂人 立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种植玉米和大豆对蜜蜂生存的影响
3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2 位作者 兰凤明(编译) 王志(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2年第6期54-54,57,共2页
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和其他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主的地方,就会知道“绿色沙漠”是什么样子。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单一物种或单一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在大部分生长季节蜜蜂的食物却很少。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粮食生产日... 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和其他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主的地方,就会知道“绿色沙漠”是什么样子。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单一物种或单一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在大部分生长季节蜜蜂的食物却很少。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粮食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导致许多原生栖息地被破坏,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这种现象。随着农业技术对昆虫和杂草管理的技术越来越有效,农业景观中开花杂草的减少给蜜蜂生存增加额外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增长 农业景观 美国中西部 生长季节 单一种植 蜜蜂 杂草管理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和熊蜂采集花粉的区别
4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3 位作者 兰凤明(编译) 王志(编译) 王琦(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1年第9期53-53,56,共2页
有人经常问我要“本地蜂蜜”,他们通常会解释说患有花粉过敏,听说吃含有花粉的蜂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我相信很多养蜂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我希望对他们有效,尽管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这一点。据《观察家技术月刊》上记载,95%的过敏由... 有人经常问我要“本地蜂蜜”,他们通常会解释说患有花粉过敏,听说吃含有花粉的蜂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我相信很多养蜂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我希望对他们有效,尽管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这一点。据《观察家技术月刊》上记载,95%的过敏由草花粉而不是蜜蜂采集的花粉引起,然而过敏源的清单中包括许多蜜蜂非常喜爱的花粉,如榛子、柳树、杨树、桦树以及一些特别适合蜜蜂的作物,如油菜(甘蓝型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源 甘蓝型油菜 蜜蜂 熊蜂 花粉过敏 榛子 养蜂人 柳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孢子虫对熊蜂数量下降的影响
5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3 位作者 孙智禹(编译) 兰凤明(编译) 王志(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1年第11期51-51,共1页
伊利诺伊州的科学家们希望解释野生熊蜂种群普遍减少的原因,他们对蜜蜂和熊蜂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原体——微孢子虫进行了长期遗传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发现,早在一些种类的野生熊蜂在各地开始失踪之前即1980年... 伊利诺伊州的科学家们希望解释野生熊蜂种群普遍减少的原因,他们对蜜蜂和熊蜂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原体——微孢子虫进行了长期遗传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发现,早在一些种类的野生熊蜂在各地开始失踪之前即1980年微孢子虫就在美国存在。该研究还发现,在大规模商业化授粉熊蜂操作中,野生熊蜂感染微孢子虫和种群下降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熊蜂 伊利诺伊州 遗传研究 论文发表 大规模商业化 蜜蜂 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蜂在采集时与蜂巢的距离
6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3 位作者 王志(编译) 王琦(编译) 兰凤明(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1年第8期47-47,共1页
熊蜂采集范围的循环特征研究表明,只有很少的熊蜂才会在巢穴附近采集,有研究推测这是由于避免同宗竞争导致的,比如地熊蜂B.terrestris,它群势的峰值在400只以上,这样大的蜂群就会导致蜂巢附近蜜粉源被迅速采集完。Heinrich(1976)研究发... 熊蜂采集范围的循环特征研究表明,只有很少的熊蜂才会在巢穴附近采集,有研究推测这是由于避免同宗竞争导致的,比如地熊蜂B.terrestris,它群势的峰值在400只以上,这样大的蜂群就会导致蜂巢附近蜜粉源被迅速采集完。Heinrich(1976)研究发现,熊蜂将会采集单个区域内94%开花作物的花蜜,因为所有熊蜂个体采集成功累计才能保证群体的成功繁殖,所以熊蜂的采集时间和采集竞争之间应当存在某种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粉源 熊蜂 群势 蜂巢 采集时间 循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