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SP-ICP-MS)法检测水稻中不同生长阶段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1
作者 刘立超 兰冠宇 +5 位作者 王春慧 徐妍 李雪 俞晓峰 王朝辉 毛雪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1227,共11页
作为一类新污染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作物中吸收、富集和毒性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驻留时间、电压参数、反应气种类等仪器条件的优化,开发了用于水稻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精准定量检测的碱提取-单颗粒电感... 作为一类新污染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作物中吸收、富集和毒性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驻留时间、电压参数、反应气种类等仪器条件的优化,开发了用于水稻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精准定量检测的碱提取-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SP-ICP-MS)。实验结果表明,当仪器条件优化为驻留时间50μs、动态反应池电压参数(RPq)0.45、反应气氨气流量为0.6 mL/min时,具有良好的信背比。此外,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碱提法的效率更高且对颗粒粒径影响最小。因此,建立了一种SP-ICP-MS法用于检测水稻中的TiO_(2)NPs,其粒径检出限为17 nm,颗粒浓度检出限为8×10^(4) particles/L。基于所建方法发现,TiO_(2)NPs对水稻的株高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且高浓度TiO_(2)NPs处理的根系长度增加更为明显。同时,水稻植株的根、茎、叶和籽粒部位均检测到TiO_(2)NPs的积累,且随着植株生长,积累的TiO_(2)NPs粒径显著减小,特别是在叶片和籽粒部位,这可能与TiO_(2)NPs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的机械摩擦或内部通道筛选有关。在根部,高浓度/小粒径组的TiO_(2)NPs积累增加最为显著;茎秆和叶片在孕穗期后积累浓度增加,且高浓度/大粒径组积累效应更为明显;而籽粒部位的积累程度虽随水稻生长显著上升,但不同浓度和粒径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纳米颗粒物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积累行为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四甲基氢氧化铵提取 酶提取 水稻 二氧化钛 纳米颗粒 新污染物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键有机框架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琳 兰冠宇 +2 位作者 徐妍 李雪 毛雪飞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83,共10页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等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氢键有机框架(HOFs)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合成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高...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等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氢键有机框架(HOFs)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合成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高、重复性和再生性好等特性,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与治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首先综述了HOFs的合成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构建块、调节孔隙度和结构合成功能化HOFs材料。其次,综述了HOFs的结构稳定策略,由于其氢键相互作用难以维持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通过π–π堆叠、静电相互作用、互穿结构和化学交联等策略,有效提高了HOFs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综述了HOFs在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环境污染物中吸附和检测的研究进展。在污染物吸附方面,H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可调节孔隙的特点,通过修饰HOFs框架中官能团的特异性位点,实现环境污染物的特异性高效吸附。在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HOFs可用作分析物富集材料,通过固相萃取等技术提高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同时,利用HOFs自身的电化学发光(ECL)、荧光等特性,可构建高灵敏传感器,实现环境污染物的多元化检测。最后,对HOFs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和检测领域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特别是在HOFs的合成简便性、结构稳定性以及识别特异性等方面,仍需加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有机框架 环境污染物 吸附 检测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气体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纳米颗粒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立超 张朝涛 +3 位作者 兰冠宇 李雪 王朝辉 毛雪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7-1526,共10页
目前,纳米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在营养强化、色泽风味、杀菌保鲜、储藏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纳米级微颗粒自身独特的尺寸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展纳米材料食... 目前,纳米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在营养强化、色泽风味、杀菌保鲜、储藏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纳米级微颗粒自身独特的尺寸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展纳米材料食品应用的同时,应该关注食品中纳米颗粒物的浓度、尺寸、形态等情况,这离不开可靠、精准的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纳米颗粒物表征、成像和检测的最新技术进行概括,对显微镜、色谱和分馏、光谱、质谱等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食品中纳米颗粒物检测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食品 检测技术 光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13种元素 被引量:56
4
作者 兰冠宇 李鹰 +2 位作者 俞晓峰 王朝辉 毛雪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多类型土壤基质中钒、铬、锰、钴、镍、铜、锌、砷、钼、锑、铊、铅和铀等13种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比较了超级微波前处理与常规微波前处理消解...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多类型土壤基质中钒、铬、锰、钴、镍、铜、锌、砷、钼、锑、铊、铅和铀等13种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比较了超级微波前处理与常规微波前处理消解效果,并优化了消解酸体系。在最优条件下,13种元素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0002~0.2 mg/kg,方法定量限(LOQ)范围为0.001~0.6 mg/kg。在0~500μg/L范围内线性回归系数(R2)在0.9996~1.0000,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76.3%~126%,方法准确度可以满足样品多元素同时测定的需求,一次样品前处理可实现18个样品的同时测定,相较于常规前处理方法大幅减少酸使用的同时更加安全、高效、不易污染样品,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超级微波消解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