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特点及转归 被引量:3
1
作者 糜涛 全小庆 +1 位作者 乔礼芬 周洪莲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2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和...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住院行PCI治疗的老年CTO患者共211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73例,年龄≥75岁,平均(80.9±3.4)岁;老年组138例,年龄60-75岁,平均(68.3±5.7)岁;并以同期106例行PCI的中青年CTO患者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51.3±6.9)岁,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程度、血管开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3组的CTO靶血管迂曲和(或)钙化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龄老年组及老年组的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老年组及非老年组高(P〈0.05),但3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闭塞病变位置、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CT0患者行PCI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情况与非老年组CTO患者相当,老年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可行;但老年患者血管迂曲钙化较非老年患者严重,应警惕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刺激分子与炎症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操明 吕彩霞 +7 位作者 董璇 严凤琴 尚莎莎 吴晓芬 王冠 阮磊 全小庆 张存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ACS组21例,单纯ACS组30例... 目的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ACS组21例,单纯ACS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外周血中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单纯ACS患者相比较,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4.66±4.24)%VS(8.89±6.45)%,JP〈0.05],CRP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97±1.05)VS(2.22±1.14)mg/L,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7w11,P〈0.05;6YS12,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共刺激分子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艺 张存泰 +2 位作者 李彩萍 全小庆 阮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11-615,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老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在成年和老龄大鼠之间有无差别。方法32只雄性F344大鼠分为成年(6~8月龄)和老龄(20~22月龄)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老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在成年和老龄大鼠之间有无差别。方法32只雄性F344大鼠分为成年(6~8月龄)和老龄(20~22月龄)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8只)和缺血后适应(IPost)组(缺血30min,给予4轮10s再通/10s缺血后再灌注2h,8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2h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再灌注2h时,成年IPost组MAP和RPP均高于I/R组(P<0.05),而老龄IPost组与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初30min内,成年IPost组和I/R组心律失常评分分别为1分和3.5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IPost组和I/R组心律失常评分分别为2分和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和老龄I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分别减少52%和44%(均P<0.05)。成年和老龄IPost组CK和LDH浓度较I/R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缩小老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且其程度与成年大鼠相似;同时缺血后适应能改善成年大鼠心肌顿抑、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但此作用在老龄大鼠未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适应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集团体系中全科医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防控中的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全小庆 周海蓉 +7 位作者 高伟良 陈东晖 关春丽 李艳华 廖小兵 梁圆圆 卢万可 段学燕 《现代医院》 2021年第6期933-935,共3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全科医生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落实社区防控的重要实践者。某基层医疗集团全科医师分布于院本部(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以及医疗集团下设的24家社康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科医师通过社区“三...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全科医生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落实社区防控的重要实践者。某基层医疗集团全科医师分布于院本部(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以及医疗集团下设的24家社康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科医师通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小组,与院本部开通了发热患者的双向转诊路径。全科医师还支援了发热门诊、疫情防控检测点、街道办事处、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等岗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某基层医疗集团全科医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以社区平台为阵地,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科医生 社区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型医联体下全科医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的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关春丽 段学燕 +8 位作者 高伟良 全小庆 张智 李萍 卢万可 廖小兵 梁圆圆 陈东晖 周海蓉 《现代医院》 2021年第1期124-126,131,共4页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联体下的全科医生在社区联防联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实践经验。方法某紧密型医联体是由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2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组成。全科医生除了与社区网格员及民警组成"三位一体...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联体下的全科医生在社区联防联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实践经验。方法某紧密型医联体是由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2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组成。全科医生除了与社区网格员及民警组成"三位一体"小组防控疫情外,还承担着疫情筛查,预检分诊,分级诊疗,隔离管理,健康宣教及心理咨询等工作。结果在2020年01月24日—2020年02月18日期间,社康中心上转发热患者共765人次,医院下转隔离观察患者共226人,其中上转发热患者电话随访共803次,下转隔离观察随访共3261次。2020年02月01日—2020年02月29日期间,入户排查人数总计15247人,居家隔离人数共计36446人,电话随访总人次133347次。结论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全科医生在落实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居民提供科普及专业防疫指导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医联体 新型冠状病毒 联防联控 全科医生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