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对山葡萄等6个葡萄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桂荣 连艳会 +2 位作者 程珊珊 全冉 扈惠灵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0-134,共5页
对山葡萄、贝达、北醇、无核白、奥迪亚无核、京可晶这6个葡萄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游离... 对山葡萄、贝达、北醇、无核白、奥迪亚无核、京可晶这6个葡萄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并用恢复生长法测定枝条扦插生根率,分析其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其半至死温度(LT_(50))。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各葡萄枝条SOD、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扦插枝条生根率呈下降趋势;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山葡萄>贝达>北醇>无核白>奥迪亚无核>京可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山葡萄 贝达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丙二醛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葡萄胚挽救畸形苗发生及转变正常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桂荣 全冉 +3 位作者 程珊珊 侯小进 蔡祖国 扈惠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829,共11页
【目的】探究胚挽救无核葡萄畸形苗发生原因及转变成正常葡萄试管苗的方法,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方法】‘无核白’(‘Thompson seedless grape’)、‘火焰无核’(‘Flame seedless grape’)、‘赫什无核’(‘Heshi seedless g... 【目的】探究胚挽救无核葡萄畸形苗发生原因及转变成正常葡萄试管苗的方法,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方法】‘无核白’(‘Thompson seedless grape’)、‘火焰无核’(‘Flame seedless grape’)、‘赫什无核’(‘Heshi seedless grape’)及‘红宝石无核’(‘Ruby seedless grape’)自交以及和不同父本杂交后进行胚挽救,研究不同亲本基因型和不同胚萌发培养基对胚挽救畸形苗产生的影响。通过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离体培养胚挽救畸形苗,进一步研究胚挽救畸形苗转变成正常葡萄试管苗的方法。【结果】‘无核白’和‘赫什无核’作母本,用MS培养基培养易产生胚挽救畸形苗。畸形胚萌发苗可总结为5大类:白化苗、玻璃化苗、徒长苗、子叶扭曲无根苗和无生长点的有根苗。转接在WPM+6-BA 2.0 mg·L^-1+IAA 2.0 mg·L^-1+琼脂6 g·L^-1+蔗糖20 g·L^-1+活性炭2.0 g·L^-1培养基上培养,每隔14 d进行继代转接,将畸形苗转变成正常葡萄试管苗效果较好。【结论】无核葡萄胚挽救产生的畸形苗及时转接到不同培养基上或者采取合适方式进行继代培养,可以将胚挽救畸形苗转变成正常葡萄试管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胚挽救 畸形胚挽救苗 正常葡萄试管苗 驯化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果树害虫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珊珊 李桂荣 +2 位作者 全冉 邹路明 王保全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分析果树害虫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深入了解果树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果树害虫研究的年度和国家进行了科研合作、关键词、论文发表数量的统计... 【目的】分析果树害虫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深入了解果树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果树害虫研究的年度和国家进行了科研合作、关键词、论文发表数量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出美国、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20个国家在1995—2020年发表了8551篇果树害虫相关文献。国内外果树害虫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在果树类型、虫害和虫害管理3个方面频次出现最高的分别为杧果、果蝇和生物防治。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果树害虫的研究热点与绿色可持续防控相关,尤其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和生物防治两个方面的研究。【结论】近25年国内外对果树害虫的研究关注度除了2019年之外,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研究内容涵盖果树害虫寄主植物、虫害种类和防控技术等方面。IPM和生物防治作为新兴的防治方法,通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达到了避免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对果实的危害和影响,以及利于食用者身体健康的双赢效果,已经在果树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害虫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