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林窗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党香宁
肖玖金
韦晴雯
涂程伟
陈良华
马月伟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00457)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427,2019YJ0416)。
-
文摘
为了解油樟斑块改造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设置7个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并补植油樟,形成油樟斑块:G1(10 m×10 m)、G2(15 m×15 m)、G3(20 m×20 m)、G4(25 m×25 m)、G5(30 m×30 m)、G6(35 m×35 m)和G7(40 m×40 m)。采用干漏分离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研究油樟斑块大小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个体密度与类群数、多样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共采集到4936只土壤动物,分属2门9纲22目。各斑块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差异显著(F=2.694,P=0.012),类群数差异极显著(F=3.220,P=0.003),其个体平均密度排序为:G2>G4>G5>G1>CK>G3>G7>G6,类群数大小排序为:G4>G2>G1>G7>G3>G6>G5=CK。G4斑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除G5外其余油樟斑块土壤动物群落与CK样地相似性系数均在中等相似水平。综上认为,油樟斑块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进行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过程中,中等偏小(225~625 m 2)的油樟斑块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发展。
-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油樟斑块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artificial forest
Cinnamomum camphora patch
soil fauna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林窗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韦晴雯
马月伟
肖玖金
党香宁
张亚
涂程伟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00457)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427
2019YJ0416)。
-
文摘
为探寻适宜的林窗改造面积,提升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与可持续经营能力,以马尾松人工林7个不同面积林窗和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林窗边缘和林窗中央土壤团聚体(粒径<0.25 mm,0.25~1.00 mm,1.00~2.00 mm,>2.00 mm)有效氮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铵态氮的含量高于硝态氮;林窗面积和粒径大小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大型林窗中表现更明显;林窗面积越大,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越高,且均高于对照;土壤硝态氮在中型林窗(G4,625 m^(2))中央和大型林窗(G7,1600 m^(2))边缘含量最高,并且更容易在微团聚体中富集;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各林窗中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林窗形成后,林窗中央的土壤酸性减弱,大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增大。因此,林窗面积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的改变是造成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改变的关键因素,大型林窗更有利于氮素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升。
-
关键词
马尾松
林窗
土壤团聚体
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gap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availabl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