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研究
1
作者 党育 何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实现隔震构造质量的自动化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方法。按照隔震构造图像特征和缺陷情况,将隔震构造分为7类。通过收集和拍摄全国已建的315栋隔震工程图片,构建了隔震构造数据集。参考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Re... 为实现隔震构造质量的自动化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隔震构造质量检测方法。按照隔震构造图像特征和缺陷情况,将隔震构造分为7类。通过收集和拍摄全国已建的315栋隔震工程图片,构建了隔震构造数据集。参考多尺度残差网络模型Res2Net50,设计搭建了一个隔震构造质量初步检测模型ISDNet V2,该模型在Res2Net50的基础上,采用多个小卷积核堆叠,测试集结果表明:模型对各类隔震构造的识别平均准确率达到95.98%,F1分值均大于0.93,说明该模型对复杂背景的各类别隔震构造实拍图片具有很高的检测精度,检测结果偏于工程安全。对设置水平隔震缝的隔震构造,模型不仅能区别是否有缺陷,还可确定出缺陷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残差网络 隔震构造 数据集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隔震构造节点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党育 陈一杰 +1 位作者 贺一哲 何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4-951,共8页
为提高隔震构造节点的检测效率和效果并实现其自动化检测,按构造做法将隔震构造节点分为设置水平隔震缝构造节点、设置竖向隔震缝构造节点和管线设置柔性连接构造节点3类.选取设置水平隔震缝的隔震构造节点,根据其检测要求和缺陷特征,... 为提高隔震构造节点的检测效率和效果并实现其自动化检测,按构造做法将隔震构造节点分为设置水平隔震缝构造节点、设置竖向隔震缝构造节点和管线设置柔性连接构造节点3类.选取设置水平隔震缝的隔震构造节点,根据其检测要求和缺陷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隔震构造节点检测方法.通过实地拍摄国内128个隔震工程的隔震构造节点图像,建立并标定了隔震构造节点数据集,将深度残差网络模型与迁移学习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隔震构造节点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4%,F_(1)分值为0.984,可较好地提取水平隔震缝特征,准确判断隔震构造节点是否存在水平隔震缝缺陷,从而实现设置水平隔震缝构造节点的自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隔震建筑 水平隔震缝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的耗能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党育 杜永峰 +1 位作者 李慧 韩建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采用Bouc-Wen模型,利用状态空间迭代法,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质点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并根据此结果,利用能量方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能量,绘制了各能量项时程曲线。以一实际工程为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耗能情况,说明了基础隔震结构... 采用Bouc-Wen模型,利用状态空间迭代法,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质点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并根据此结果,利用能量方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能量,绘制了各能量项时程曲线。以一实际工程为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耗能情况,说明了基础隔震结构以减少地震输入和隔震层滞回耗能来减小对上部结构的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Bouc—Wen模型 弹塑性时程分析 能量方程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党育 杜永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8,共7页
针对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简化模型,推导出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对一实际的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仿真分析,探讨塔楼质量偏心率和塔楼质量比... 针对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简化模型,推导出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对一实际的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仿真分析,探讨塔楼质量偏心率和塔楼质量比对结构周期比、位移比和层剪力比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扭转角主要由隔震层产生;与不隔震结构相比,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体系的扭转角减小,可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塔楼与底板的位置分布和质量分布会影响体系的扭转效应和减震效果,应尽量使塔楼的质心与底板质心重合,塔楼质量分布均匀,以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提高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大底板 多塔楼 隔震体系 扭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下的竖向拉伸刚度 被引量:5
5
作者 党育 许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建立橡胶支座的分析模型,根据支座的变形协调和受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不同拉力时支座竖向拉伸刚度的计算公式,据此分析一个实际的橡胶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下的竖向拉伸性能.结果发现:在剪切变形下,当拉力小于临界值,即橡胶剪切模量与修正的... 建立橡胶支座的分析模型,根据支座的变形协调和受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不同拉力时支座竖向拉伸刚度的计算公式,据此分析一个实际的橡胶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下的竖向拉伸性能.结果发现:在剪切变形下,当拉力小于临界值,即橡胶剪切模量与修正的支座剪切面积的乘积时,支座的竖向拉伸性能不是压缩性能的镜像;当拉力大于临界值时,竖向拉伸性能的变化与竖向压缩性能类似,但竖向拉伸刚度远小于竖向压缩刚度.此外,与纯拉伸相比,支座在拉剪作用下容许发生更大的竖向位移,因此,支座在拉剪作用下会改善橡胶层受拉而破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支座 拉伸刚度 剪切变形 竖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费用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党育 刘承昊 李涌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54-259,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全寿命费用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指标,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表示为震后预期损失与建筑物全寿命费用的函数,用抗震性能系数和建筑遭遇地震烈度,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为简化震后损失的计算,建立震害预测的BP神经...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全寿命费用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指标,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表示为震后预期损失与建筑物全寿命费用的函数,用抗震性能系数和建筑遭遇地震烈度,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为简化震后损失的计算,建立震害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求解结构的条件失效概率问题转化为给定地震下的破坏状态判定,再根据震后损失的历史资料,得到结构的全寿命费用和震后预期损失。分别选取一栋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评估结果比较准确,便于业主直接进行建筑物加固和维修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建筑物 全寿命费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箍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党育 刘晨旭 +2 位作者 谢鹏飞 杨硕 王宗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6,共7页
抱箍作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承重构件,目前的研究对其分析和设计仍不充分.针对最常用的2个半圆形拼装而成的圆形抱箍,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抱箍的应力分布、破坏形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抱箍的理论计算公式较为合理,据... 抱箍作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承重构件,目前的研究对其分析和设计仍不充分.针对最常用的2个半圆形拼装而成的圆形抱箍,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抱箍的应力分布、破坏形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抱箍的理论计算公式较为合理,据此设计的抱箍强度满足要求,但可能会发生抱箍与柱之间的橡胶垫层破坏、抱箍与柱发生较大相对位移而失去承载力.因此,为保证抱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外荷载乘以1.5的安全系数,或者取抱箍与钢柱的摩擦系数为0.2,并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抱箍与柱的相对位移,容许相对位移量为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应力分布 抱箍计算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的界定及对应场地发生概率 被引量:3
8
作者 党育 李连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采用反映地震动能量的功率谱的特征来筛选长周期地震动.定义地震动功率谱密度在0.1~0.5Hz内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大于30%的地震动为长周期地震动.与其他界定方法对比发现,用本文的方法较简单,所选的长周期地震动记录更符合长周期地震动... 采用反映地震动能量的功率谱的特征来筛选长周期地震动.定义地震动功率谱密度在0.1~0.5Hz内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大于30%的地震动为长周期地震动.与其他界定方法对比发现,用本文的方法较简单,所选的长周期地震动记录更符合长周期地震动的规律.采用本文方法分析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约2万条地震记录,确定长周期地震动的发生概率为3%~5.5%;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发生概率要大于坚硬场地;Ⅰ、Ⅱ类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发生概率为3%,而Ⅲ、Ⅳ类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发生概率为6.3%~8.3%.据此分析YJK自带天然波库中各类场地的地震记录,发现其中长周期地震动所占的比例均小于3%,特别是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远低于实际发生概率.在编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给出的Ⅱ类场地的特殊校核波,可以较好地反映近断层效应或长周期分量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功率谱密度 场地类别 发生概率 长周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党育 贺一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7,165,共9页
针对地震时隔震支座的视觉测量特点,即地震时相机与隔震支座均会发生运动,且不便追踪相机位姿,提出一种无需额外跟踪相机运动的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首先,沿结构水平两个正交方向,分别设置相机和标靶,且相机光轴与标靶平面相互垂... 针对地震时隔震支座的视觉测量特点,即地震时相机与隔震支座均会发生运动,且不便追踪相机位姿,提出一种无需额外跟踪相机运动的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首先,沿结构水平两个正交方向,分别设置相机和标靶,且相机光轴与标靶平面相互垂直,用比例因子法对各方向各时刻的相机进行标定;其次,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训练一个YOLOv5模型以自动识别和定位标靶,再对YOLOv5的目标框放大并对目标框内的图像进行特征识别和提取,二次精确定位标靶;最后,使用支座上、下连接板处标靶的相对位移,确定隔震支座的动态位移。通过拍摄一个LRB500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过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支座水平位移时程曲线与位移计结果在各时刻的误差均小于1.0%,水平向位移峰值的绝对误差最大为1.042 mm,竖向位移峰值的绝对误差最大为0.219 mm,说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可以在无需追踪相机位姿的情况下,完成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隔震支座 动态位移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党育 温久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进行隔震加固时,各施工步骤对应的结构约束条件会随时发生变化.同时,由于该节点施工需要分批分段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步骤、不同顶升机械的控制机制均会对结构造成影响.对一个既有框架结构,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隔... 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进行隔震加固时,各施工步骤对应的结构约束条件会随时发生变化.同时,由于该节点施工需要分批分段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步骤、不同顶升机械的控制机制均会对结构造成影响.对一个既有框架结构,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施工步骤、顶升机械不同步时引起的结构内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并由此给出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相关施工建议及施工过程控制条件.研究结果对隔震加固的实际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并且提出有数值依据的参考意见,可保证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隔震加固 抱箍式托换节点 施工过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的楼面设计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育 李国宝 谢鹏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1-332,共12页
依据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谱形特点,将谱曲线分段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段谱曲线的形状,得到一种双峰值的基础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考虑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各主要因素,如结构动力参数、场地特性、地震动强度、结构与设... 依据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谱形特点,将谱曲线分段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段谱曲线的形状,得到一种双峰值的基础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考虑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各主要因素,如结构动力参数、场地特性、地震动强度、结构与设备的相互作用和设备阻尼等,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基础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以拟合优度最大为目标,分段标定楼面设计反应谱的各特征参数并统计拟合出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三个实际的基础隔震工程-设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化的楼面设计反应谱,能忠实地反映楼面反应谱的频谱特性,还原楼面反应谱的曲线变化,各段曲线的谱值可基本包络楼面反应谱;与时程分析法的结果相比,用该楼面设计反应谱求得各设备的地震作用,误差均在10%以内,说明该楼面设计反应谱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面谱 基础隔震 设计反应谱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党育 谢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建立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的SIMULINK动力分析模型,选取2栋实际的隔震结构和多条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均值谱作为楼面反应谱,并与不考虑耦合效应的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进行对比,讨... 建立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的SIMULINK动力分析模型,选取2栋实际的隔震结构和多条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均值谱作为楼面反应谱,并与不考虑耦合效应的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进行对比,讨论设备动力特性、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建筑场地和设备所在楼层位置对隔震结构-设备耦合体系楼面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备质量和阻尼越大,隔震结构-设备的耦合效应越明显,特别当设备与所在楼层的质量比超过1%时,宜考虑设备-结构的耦合作用;隔震结构动力特性、设备动力特性和场地条件均会影响楼面反应谱的谱值和谱形,但设备不同位置对楼面谱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设备 耦合 楼面反应谱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结构支座布置的两阶段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党育 赵根兄 田宏图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2,共8页
针对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布置最优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的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方法:先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隔震层参数优化,再采用线性规划法完成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整个过程需要优化算法和动力分析相结合,采用SAP2000 API函数库与MATLAB,实... 针对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布置最优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的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方法:先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隔震层参数优化,再采用线性规划法完成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整个过程需要优化算法和动力分析相结合,采用SAP2000 API函数库与MATLAB,实现隔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与优化程序的相互调用.用一个实际隔震工程分析表明:与原设计方案相比,采用本方法确定的隔震支座布置方案,水平向减震系数可减小约12%,各支座最大位移减小约21%,隔震层造价增加约14%,说明该方法优化结果可靠,可有效提高隔震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优化 SAP2000 API 多种群遗传算法 线性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育 王宝平 李国宝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一个实际隔震工程实例,与原设计进行比较,发现优化方案能同时降低隔震层水平位移和上部结构各层间位移角,同时,设备加速度降低了45%,可满足设备在地震中正常运行。说明本文的方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性能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设备 组合体系 优化 多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橡胶支座与柱串联体系动力失稳特性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慧 姚云龙 +2 位作者 杜永峰 党育 韩建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对叠层橡胶支座与地下室柱串联体系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动力稳定性理论对此串联体系受到谐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得到体系的主要动力失稳区间;其次,针对地震波是一种随机波形,通过快速傅立叶(FFT)算法变换进行频谱... 对叠层橡胶支座与地下室柱串联体系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动力稳定性理论对此串联体系受到谐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得到体系的主要动力失稳区间;其次,针对地震波是一种随机波形,通过快速傅立叶(FFT)算法变换进行频谱分析,将地震波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分析了不同的静力及动力载荷系数下失稳区间的变化;数值算例分析了此串联体系在某一地震波下的动力稳定特性。分析的结果为此串联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橡胶支座 地下室 静力 动力稳定性 串联 地震波 工程设计 动力失稳区间 数值算例 傅立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简化模型的振动参数识别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永峰 张迪 +2 位作者 党育 姚云龙 韩建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目前隔震工程设计中模型简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和隔震层位移这两个主要指标等效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等代体系刚度及质量的参数识别数字模型,并针对工程设计需要,导出了等代参数的简化计... 针对目前隔震工程设计中模型简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和隔震层位移这两个主要指标等效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等代体系刚度及质量的参数识别数字模型,并针对工程设计需要,导出了等代参数的简化计算表达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用本文简化模型分析得到的上述两个指标结果与原结构的响应时程曲线基本吻合,时域响应峰值的相对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识别 基础隔震结构 动力学 振动控制 层间剪力 层位移 多目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模型与缩尺模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彧 张贵文 +2 位作者 党星海 兰倩 党育 《高等建筑教育》 2003年第4期57-58,72,共3页
目前就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已有的教学内容而言 ,只有相似模型的概念 ,没有缩尺模型这个名词。本文提出了缩尺模型的新概念 ,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就相似模型和缩尺模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关键词 相似模型 缩尺模型 概念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隔震结构随机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慧 王文武 +1 位作者 杜永峰 党育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利用过滤白噪声地震动模型,应用虚拟激励法对单向偏心隔震结构进行了随机响应分析.通过等效线性化的方法,对基础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等效线性化.计算了结构响应的自功率谱密度和方差,对隔震系统和非隔震系统的随机响应进行了比较... 利用过滤白噪声地震动模型,应用虚拟激励法对单向偏心隔震结构进行了随机响应分析.通过等效线性化的方法,对基础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等效线性化.计算了结构响应的自功率谱密度和方差,对隔震系统和非隔震系统的随机响应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偏心结构的平-扭耦联影响.结论认为扭转耦联效应不可忽视,通过设置隔震层可以消减上部结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随机反应 等效线性化 扭转耦联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非隔震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地震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选生 李沛江 +3 位作者 朱海燕 党育 朱前坤 张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2-47,共6页
为了得到地上式非隔震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地震响应,假定液体为不可压缩,考虑液体表面重力波的影响,综合考虑单元选取、地震动输入方法、网格密度、收敛性和液-固耦合的实现等因素,研究单格贮液结构中地震作用对液体晃动... 为了得到地上式非隔震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地震响应,假定液体为不可压缩,考虑液体表面重力波的影响,综合考虑单元选取、地震动输入方法、网格密度、收敛性和液-固耦合的实现等因素,研究单格贮液结构中地震作用对液体晃动高度、壁面位移、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液位高度下波高、壁板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液体的晃动幅度、等效应力、壁板位移峰值均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而增大;(ii)液位越高,应力、应变和壁板位移值越大,但晃动幅度相对变小;(iii)液量越少,液体晃动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混凝土 矩形贮液结构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地震反应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和稳定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永峰 张丽娟 +3 位作者 吴永诚 李慧 党育 白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对一装有理想半主动阻尼器的智能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经典最优、瞬时最优和序列最优3种最优控制算法,分别从基于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目标函数及稳定性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优于... 对一装有理想半主动阻尼器的智能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经典最优、瞬时最优和序列最优3种最优控制算法,分别从基于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目标函数及稳定性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优于经典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且稳定性良好;在同一控制能量下,基于输出反馈的控制效果优于状态反馈,说明了智能隔震结构采用输出反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智能隔震 最优控制 控制算法 控制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