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西安唐李博乂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
1
作者 刘呆运(文\照相) 党晓婷(绘图) +4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照相) 李明(照相\文) 冉万里 裴琳娟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陇西郡王李博乂夫妇合葬墓是目前仅见的三室砖墓,其为探讨唐高宗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形制、结构及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陇西郡王 李博乂 三室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长安区唐牛相仁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冉万里 周艺欣 +4 位作者 刘呆运(执笔/照相) 李明(执笔/照相) 党晓婷(绘图)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4,共11页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的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该墓还出土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三彩瓶,对研究唐三彩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唐代 牛相仁 合葬墓 唐三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东汉M3发掘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侯苏洋 +9 位作者 冉万里 赵海燕 刘呆运 李明(照相) 葛磊 王智龙 王小利 党晓婷(绘图) 夏书苗(绘图) 郭卓(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共5页
2003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配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基本建设中清理出一批古墓葬,其中编号为04CXDM3的墓葬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时代为东汉。该墓不仅形制保存完整,而且随葬品丰富,在东汉同类墓葬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键词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东汉墓 斜坡墓道 砖室墓 随葬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M54发掘简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呆运(执笔/照相/整理) +7 位作者 党晓婷(绘图) 刘君幸(绘图) 李文发(照相) 李明 尚爱红 苏庆元 李坤 王苍西(整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共14页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咸阳市底张村发掘了一批十六国墓,其中M54出土的陶连枝灯上贴塑有8尊佛坐像,尤为重要。该墓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过道及南、北侧室等部分组成,墓室内出土有陶武士俑、侍...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咸阳市底张村发掘了一批十六国墓,其中M54出土的陶连枝灯上贴塑有8尊佛坐像,尤为重要。该墓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过道及南、北侧室等部分组成,墓室内出土有陶武士俑、侍俑、牛车、鞍马、动物俑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断,该墓时代为十六国后秦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张村 十六国时期 墓葬 陶连枝灯 佛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空港新城西晋墓M85发掘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呆运 赵海燕 +2 位作者 尚爱红 党晓婷(绘图) 赵汗青(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共7页
2009至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机场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其中西晋墓1座,编号M85。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平面略呈“干”字形;随葬器物23件(组),以陶器为主,其中包括西晋时期的代表性器物——空柱盘。这座墓葬的发掘... 2009至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机场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其中西晋墓1座,编号M85。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平面略呈“干”字形;随葬器物23件(组),以陶器为主,其中包括西晋时期的代表性器物——空柱盘。这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西晋时期墓葬的埋葬制度及习俗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港新城 多室土洞墓 西晋 空柱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