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霞 王永东 +2 位作者 党振乾 李柏茹 孟君晟 《中国冶金教育》 2013年第4期23-24,27,共3页
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性质和内容出发,围绕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出了适宜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建设、考核方法改革,取得... 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性质和内容出发,围绕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出了适宜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建设、考核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应用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永东 李柏茹 +1 位作者 赵霞 党振乾 《中国冶金教育》 2014年第2期47-48,共2页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其理论教学与实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对该课程实验进行改革,包括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其理论教学与实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对该课程实验进行改革,包括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更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实验改革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东 王振廷 +4 位作者 李柏茹 孟君晟 赵霞 党振乾 鲍爱莲 《中国冶金教育》 2013年第3期44-46,共3页
根据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维中 陈永生 +6 位作者 宋良 安勇良 王振玲 党振乾 尹冬松 马波 王振廷 《中国冶金教育》 2016年第5期75-76,共2页
以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变为背景,针对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搭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探索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形成一套具... 以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变为背景,针对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搭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探索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性本科 实践 材料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盘刀具截割煤岩温度及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春生 党振乾 +4 位作者 刘延婷 刘若涵 徐鹏 王磊 马化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9-3603,共15页
采掘机械截割刀具与煤岩体作用的产热机制、磨损行为及截割载荷与煤岩特征定量关系,是解决截割刀具磨损失效、寿命短,实现安全、高效掘进巷道的关键。通过综合分析温度对刀具寿命、磨损及截割效率的影响,探究碟盘刀具截割煤岩的温度及... 采掘机械截割刀具与煤岩体作用的产热机制、磨损行为及截割载荷与煤岩特征定量关系,是解决截割刀具磨损失效、寿命短,实现安全、高效掘进巷道的关键。通过综合分析温度对刀具寿命、磨损及截割效率的影响,探究碟盘刀具截割煤岩的温度及磨损分布规律,揭示碟盘刀具截割煤岩的产热机制与磨损特性,在无振动和轴向激励振动截割条件下,通过摩擦做功分别确立了刀具楔面和刀刃的热流密度计算关系式,基于瞬时点热源情况下半无限体传热模型和热补偿原理,给出了碟盘刀具楔面不规则面热源和刀刃线热源的传热模型,建立了任意一点的温度数学模型,解算分析相关参数对刀具温度场影响,利用有限元ABAQUS和离散元EDEM软件,模拟不同进给速度下碟盘刀具截割煤岩的温度场及磨损特性,搭建碟盘刀具振动截割煤岩的实验系统,测试碟盘刀具破碎煤岩的温度特征,综合理论、模拟和实验探究碟盘刀具温度与磨损行为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碟盘刀具温度变化特征主要集中在刀刃上,从刀刃向楔面逐渐递减,沿碟盘刀具圆周温度呈类抛物线分布,温度从中间刀刃向两侧逐渐减小;不同进给速度下,无振动和轴向激励振动理论计算(截割时间趋于无穷大)获得的稳态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374.76和245.72℃,模拟获得的(截割时长3 s左右)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80.13和73.60℃,无振动的平均最高温度高于振动8.87%,实验获得的(截割时长3 s左右)分别为72.56和66.99℃,无振动的平均最高温度高于振动8.45%,模拟和实验的平均误差为11.69%;碟盘刀具截割煤岩实验过程中刀具出现的周向自旋现象利于其均匀磨损,振动截割相对于无振动更为明显;碟盘刀具刀刃温度耗散呈现非线性下降趋势,从刀刃向楔面快速传递,其结构形式可避免因温度累积集中而加剧刀具局部磨损;碟盘刀具磨损集中在刀刃处,圆周相对磨损量呈类抛物线分布,中间刀刃相对磨损量较大,两侧刀刃相对磨损量逐渐减小,ABAQUS模拟结合刀具磨损模型估算刀刃相对磨损量特征规律与EDEM模拟给出的相同;碟盘刀具圆周相对磨损量与温度特征规律相吻合,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90,截割温度能够表征刀具磨损情况。综合理论、模拟和实验获得了碟盘刀具截割煤岩的温度分布特性与磨损规律的内在关联,3者温度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刀具传热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盘刀具 煤岩截割 传热模型 温度分布 磨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