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RIME-SVR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研究
1
作者
杨东晓
王贺
+2 位作者
党宏宇
袁宇轩
和杰公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6,共9页
为提高锂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霜冰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RIME-SVR)相融合的估计方法。首先从锂电池充放电过程提取3个可测量健康因子,利用Pearson法分析验证其与SOH相关性;其次利用完备集合经验...
为提高锂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霜冰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RIME-SVR)相融合的估计方法。首先从锂电池充放电过程提取3个可测量健康因子,利用Pearson法分析验证其与SOH相关性;其次利用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对健康因子分解重构,通过实验验证法确定最优重构方式,有效降低数据噪声和容量回升现象对SOH估计干扰;最后搭建基于RIME算法优化的SVR估计模型。实验采用NASA电池退化数据,结果表明,相比于粒子群(PSO)和人工蜂群(ABC)优化算法,RIME优化SVR参数时表现出更快收敛速度和更强全局搜索能力,显著提升模型性能。此外,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RIME-SVR的锂电池SOH估计模型3项指标均优于对比实验中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和拟合度。使用最优重构健康因子Dtv_1+Ti_1+Tdv_1作为输入,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低于0.37和0.55、R~2高于0.92,表明所提方法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健康状况
最优重构健康因子
霜冰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CEEMD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地区不同层次土石混合介质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党宏宇
陈洪松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3,共6页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常常含有土石隔层,分析其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区水循环机理和促进植被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石隔层碎石粒径(5~20,20~40 mm)及土石隔层(土石质量比为1:1)位置...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常常含有土石隔层,分析其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区水循环机理和促进植被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石隔层碎石粒径(5~20,20~40 mm)及土石隔层(土石质量比为1:1)位置(上层(0~20 cm),中层(10~30 cm),下层(20~40 cm))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粒径为5~20 mm时,土石隔层位于中层时土壤累积入渗量最大。碎石粒径为20~40 mm时,土石隔层位于下层时土壤累积入渗量最大。当土石隔层位置一定时,碎石粒径较小有利于土壤水分入渗;粒径为5~20 mm的土石隔层土壤稳定入渗速率最大,且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最短,但土层隔层位于下层时均质土壤及不同粒径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无显著差异。土石隔层位置和隔层碎石粒径对初始入渗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土石隔层位于上层时,土石隔层的存在缩短了水分入渗运移过隔层的时间。土石隔层位于中层时,隔层碎石粒径为20~40 mm时水分入渗到达隔层及运移过隔层的时间最长。土石隔层位于下层时,隔层碎石的存在缩短了水分入渗到达隔层及运移过隔层的时间。Kostiakov入渗模型与Philip方程都可以较好地描述含土石隔层土壤的入渗过程,但Kostiakov入渗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模型
土石隔层
碎石粒径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煤矸石厚度及位置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党宏宇
邵明安
+1 位作者
陈洪松
周蓓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矿区土壤煤矸石的存在能够改变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并影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采用一维定水头垂直入渗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5种不同煤矸石厚度(0,4,8,12,16cm)及3个位置(上层、中层、下层)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覆...
矿区土壤煤矸石的存在能够改变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并影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采用一维定水头垂直入渗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5种不同煤矸石厚度(0,4,8,12,16cm)及3个位置(上层、中层、下层)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覆盖土壤表层有利于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速率随着煤矸石厚度(0~16cm)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煤矸石厚度较大(8,12,16cm)或较小(0,4,8cm)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差异不显著。当煤矸石位于中层时,煤矸石的存在抑制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随着煤矸石厚度(4~16cm)的增加而变大,但煤矸石厚度为12,16cm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差异不显著。煤矸石位于下层时,煤矸石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影响较小。不同煤矸石厚度情况下,煤矸石位于上层时累积入渗量最大,而位于中层时累积入渗量最小。与Philip方程相比,Kostiakov入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含有煤矸石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入渗量
煤矸石厚度
煤矸石位置
土壤水分
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RIME-SVR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研究
1
作者
杨东晓
王贺
党宏宇
袁宇轩
和杰公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出处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6,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BLX201405)项目资助。
文摘
为提高锂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霜冰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RIME-SVR)相融合的估计方法。首先从锂电池充放电过程提取3个可测量健康因子,利用Pearson法分析验证其与SOH相关性;其次利用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对健康因子分解重构,通过实验验证法确定最优重构方式,有效降低数据噪声和容量回升现象对SOH估计干扰;最后搭建基于RIME算法优化的SVR估计模型。实验采用NASA电池退化数据,结果表明,相比于粒子群(PSO)和人工蜂群(ABC)优化算法,RIME优化SVR参数时表现出更快收敛速度和更强全局搜索能力,显著提升模型性能。此外,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RIME-SVR的锂电池SOH估计模型3项指标均优于对比实验中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和拟合度。使用最优重构健康因子Dtv_1+Ti_1+Tdv_1作为输入,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低于0.37和0.55、R~2高于0.92,表明所提方法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
锂电池健康状况
最优重构健康因子
霜冰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CEEMDAN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health
optimal reconstruction of health factors
rime-ice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CEEMDAN
分类号
TN86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地区不同层次土石混合介质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党宏宇
陈洪松
邵明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3,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N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87)
文摘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常常含有土石隔层,分析其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区水循环机理和促进植被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石隔层碎石粒径(5~20,20~40 mm)及土石隔层(土石质量比为1:1)位置(上层(0~20 cm),中层(10~30 cm),下层(20~40 cm))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粒径为5~20 mm时,土石隔层位于中层时土壤累积入渗量最大。碎石粒径为20~40 mm时,土石隔层位于下层时土壤累积入渗量最大。当土石隔层位置一定时,碎石粒径较小有利于土壤水分入渗;粒径为5~20 mm的土石隔层土壤稳定入渗速率最大,且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最短,但土层隔层位于下层时均质土壤及不同粒径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无显著差异。土石隔层位置和隔层碎石粒径对初始入渗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土石隔层位于上层时,土石隔层的存在缩短了水分入渗运移过隔层的时间。土石隔层位于中层时,隔层碎石粒径为20~40 mm时水分入渗到达隔层及运移过隔层的时间最长。土石隔层位于下层时,隔层碎石的存在缩短了水分入渗到达隔层及运移过隔层的时间。Kostiakov入渗模型与Philip方程都可以较好地描述含土石隔层土壤的入渗过程,但Kostiakov入渗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模型
土石隔层
碎石粒径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
Keywords
soil moisture
infiltration
models
laminated rock fragment
diameters of ballast
karst areas in northwest Guangxi of China
分类号
S27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煤矸石厚度及位置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党宏宇
邵明安
陈洪松
周蓓蓓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9063
40025106
90102012)
文摘
矿区土壤煤矸石的存在能够改变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并影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采用一维定水头垂直入渗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5种不同煤矸石厚度(0,4,8,12,16cm)及3个位置(上层、中层、下层)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覆盖土壤表层有利于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速率随着煤矸石厚度(0~16cm)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煤矸石厚度较大(8,12,16cm)或较小(0,4,8cm)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差异不显著。当煤矸石位于中层时,煤矸石的存在抑制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随着煤矸石厚度(4~16cm)的增加而变大,但煤矸石厚度为12,16cm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差异不显著。煤矸石位于下层时,煤矸石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影响较小。不同煤矸石厚度情况下,煤矸石位于上层时累积入渗量最大,而位于中层时累积入渗量最小。与Philip方程相比,Kostiakov入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含有煤矸石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
关键词
累积入渗量
煤矸石厚度
煤矸石位置
土壤水分
入渗
Keywords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thickness of coal gangue
location of coal gangue
soil moisture
infiltration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最优重构健康因子和RIME-SVR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研究
杨东晓
王贺
党宏宇
袁宇轩
和杰公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喀斯特地区不同层次土石混合介质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党宏宇
陈洪松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煤矸石厚度及位置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党宏宇
邵明安
陈洪松
周蓓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