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语判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储道立 《外语研究》 198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体会到这样一种情况:两人在交谈,其中一个有意识地压低嗓音,声音轻得无法听清,这时对方会集中全力紧盯说活人的嘴巴,通过观察说话人的口部动作了解他在说什么。英语里把“注意倾听”叫做 hang on sb.’s lips... 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体会到这样一种情况:两人在交谈,其中一个有意识地压低嗓音,声音轻得无法听清,这时对方会集中全力紧盯说活人的嘴巴,通过观察说话人的口部动作了解他在说什么。英语里把“注意倾听”叫做 hang on sb.’s lips,有“注视嘴唇”的意思。有时,甚至在不闻话语声,但见嘴巴动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不用听觉而单凭视觉,通过观察口唇动作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语言 判读 口形 唇读 英语 语音 语境分析 密切相关 分析法 自然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怨》英译之失
2
作者 储道立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6-66,共1页
唐代金昌绪,其人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春怨》却传颂至今,普及海内。南宋魏庆之所编《诗人玉屑》,辑录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札和谈片,论及作诗“要从首至尾,语脉联属”,唐诗《春怨》“意脉贯通”。
关键词 生平事迹 辽西 英译 论诗 意脉 唐诗 唐代 译诗 金昌 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的可悟性
3
作者 储道立 《外国语文》 1985年第4期27-32,共6页
一 语言交流思想,就言者而言,是以声载意;就闻者而言,是缘声求意。两者结合就是交际过程,所谓“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说的就是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 然而一个人仅仅具有操某种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可悟性 语言交流 语言社团 交际过程 思想 交际意义 言语意义 话语形式 孔乙己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