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解析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2
|
电影的叙事惯例——零度剪辑、缝合体系等电影核心概念的理论诠释 |
储双月
李相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4 |
6
|
|
3
|
从当下国产电影看中国梦国际传播的挑战与路径 |
储双月
白海天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4
|
转型期中国怀旧电影的再现策略 |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2 |
7
|
|
5
|
银幕空间的组织方式和运动法则——长镜头、蒙太奇等电影核心概念的理论诠释 |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3 |
6
|
|
6
|
中国历史电影的叙事流变 |
储双月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4
|
|
7
|
历史剧大讨论述略及其对中国历史电影发展的影响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7 |
2
|
|
8
|
论中国电影的新历史主义叙事 |
储双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1
|
|
9
|
社会变迁与城市意象——中国电影中的北京呈现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1 |
1
|
|
10
|
美国传记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传记电影的影响 |
储双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1
|
“崇高”的召唤:农民、农民起义与革命——“十七年”电影革命历史叙事的一种维度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6 |
1
|
|
12
|
21世纪以来中国战争电影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 |
储双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近年来中国电影书写历史创伤研究 |
储双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4
|
2014年世界电影内容生产策略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定位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5 |
0 |
|
15
|
“十七年”时期电影历史叙事批判概述及其影响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9 |
0 |
|
16
|
英国传记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传记电影创作的启示 |
储双月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7
|
效果历史的累积、参与与现实定位——谈第一部被禁的新中国影片《武训传》 |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8
|
2014年轻电影与中国电影内热外冷的格局之困 |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电影造就的对话及路向——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
丁亚平
储双月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0
|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综论 |
丁亚平
储双月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