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业题材、“后红色经典”与工农兵“写工农兵”——李云德1960年代小说创作论 |
傅逸尘
傅汝新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反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建构——西元近期军旅中篇小说的思想精神向度 |
傅逸尘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文学批评与80后文学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9 |
4
|
|
4
|
战争背面的别样风情与生命暗影——徐怀中长篇小说《牵风记》的“超验主义”叙事话语 |
傅逸尘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19 |
9
|
|
5
|
守望精神与直面心灵的写作——与著名作家李鸣生对话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9 |
1
|
|
6
|
痛感叙事的思辨意涵与存在之境——王凯小说论 |
傅逸尘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7
|
危险的欲望化叙事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6 |
0 |
|
8
|
虚伪而矫情的“泛私语化写作”——从《零炮楼》看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伪现实主义倾向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7 |
0 |
|
9
|
新时代“人民史诗”的文学之“革命历史再叙事”——建构“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与文学想象 |
傅逸尘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意象之美与人性之痛——关于长篇小说《天瓢》的对话 |
朱向前
朱航满
李小婧
刘常
傅逸尘
傅逸尘(整理)
李小婧(整理)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2
|
|
11
|
一篇读罢头飞雪——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综述 |
朱向前
傅逸尘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2
|
“诗意的现实主义”与“超越性”的历史叙事——关于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的对话 |
朱向前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8 |
6
|
|
13
|
长篇小说去向何处? |
曾攀
傅逸尘
曾念长
刘诗宇
徐兆正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光芒与阴影——2010年度军旅文学回眸 |
朱向前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11 |
0 |
|
15
|
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莫言《生死疲劳》的对话 |
朱向前
朱航满(参与者)
李小婧(参与者)
刘溪(参与者)
穆莉(参与者)
朱寒汛(参与者)
傅逸尘(参与者)
傅逸尘(整理)
|
《艺术广角》
|
2007 |
3
|
|
16
|
国家/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弘扬——军旅文学60年的叙事伦理 |
朱向前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10 |
5
|
|
17
|
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生活质感、生命深度和生存状态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10 |
4
|
|
18
|
苍白的小说写意性追求与病态的知识分子私语化写作——评长篇小说《天瓢》艺术手法及创作思想上的双重缺失 |
傅逸尘
|
《艺术广角》
|
2005 |
1
|
|
19
|
英雄传奇的类型化与现代性——《林海雪原》的重读、重审与重构 |
傅逸尘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1 |
1
|
|
20
|
最后的先锋:猜想孙甘露——从《呼吸》到《千里江山图》 |
傅逸尘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