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近代初期湖滨地区建设新市场计画相关的历史研究展开 被引量:6
1
作者 傅舒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2,共8页
作为解读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形成的一环,并从中获得江南地方的历史城市应如何处理与周边自然环境及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的启示,本文将视线集中到了近代初期发生在杭州湖滨地区的一次"新市场"建设计画。在详细明... 作为解读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形成的一环,并从中获得江南地方的历史城市应如何处理与周边自然环境及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的启示,本文将视线集中到了近代初期发生在杭州湖滨地区的一次"新市场"建设计画。在详细明晰了这次计画的具体时间、过程、内容等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计画前后湖滨地区的空间变化,从而解读杭州城是如何在近代初期城市规划的探索下,与邻近的西湖风景名胜地建立连结、展开、并最终形成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基础的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场计画 杭州 近代 湖滨地区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傅舒兰 潘丁琳 《风景园林》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更好理解中国风景认知传统的近代化进程,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了中国近代风景区相关的制度形成过程。从考察结果来看,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是在引入森林保护、名胜古迹保护,以及市政规划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分为由农林部门主导的旨在... 为更好理解中国风景认知传统的近代化进程,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了中国近代风景区相关的制度形成过程。从考察结果来看,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是在引入森林保护、名胜古迹保护,以及市政规划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分为由农林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和建设风景区自然本底的风景林制度和由建设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人文古迹并完善区内公共设施与管理体制的风景区制度2个部分。这2个部分共同作用于风景区的空间形成和发展,并且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形成相应的风景区制度框架。对近代风景区制度形成历史过程的考察有助于挖掘制度形成背后的原因,强调在进行制度设计与调整时要尊重客观历史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对制度对象资源的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保护 风景区 法制 风景林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民间故事构建的地方景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傅舒兰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景观人类学在中国语境的运用与范畴,选取了文化积淀丰富的典型景观—西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受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的研究的启发,借鉴和采用其所提出的结构人类学的思路与方法,分析考察西湖民间故事所构建的地方景观... 针对景观人类学在中国语境的运用与范畴,选取了文化积淀丰富的典型景观—西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受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的研究的启发,借鉴和采用其所提出的结构人类学的思路与方法,分析考察西湖民间故事所构建的地方景观的结构、层次及其特征。从研究结果来看,西湖民间故事从自然地形地貌、人工景观、文化标识3个不同的层面对地方景观进行构建,体现出不同于目前世界遗产认定的西湖文化景观概念与特征。这些故事不仅从更广的空间范畴内认识西湖地理地貌的形成,同时也包含了构建地方性的重要地名地标、名物特产等文化标识。这些通过民间故事构建的地方景观图景,不仅可拓展我们对于文化景观概念和范畴的认知,也显示出景观人类学运用于中国语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文化景观 杭州西湖 地方性 民间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市中心区“人口疏解”问题刍议——考察山西大同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傅舒兰 游奕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105,共9页
针对历史城市中心区"人口疏解"的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山西大同,对其2008年以来开展的一系列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考察。在客观对比实践开展总体思路的基础上,逐层对大同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空间调整、城区范围内人口迁移的特征... 针对历史城市中心区"人口疏解"的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山西大同,对其2008年以来开展的一系列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考察。在客观对比实践开展总体思路的基础上,逐层对大同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空间调整、城区范围内人口迁移的特征展开分析,并将关键影响因素聚焦到各类公共设施(尤其是教育类设施)的外迁及其空间布局上。通过进一步剖析其内在逻辑,比较分析大同实践的创新与问题,文末提出两点总结性建议:(1)在涉及历史城市中心区的保护规划中,宜统筹并添加外迁各类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与疏散人口安置的两项内容;(2)为防止历史城市中心区出现人口过疏的问题,宜避免大幅度调整原有各类用地的配比,并对关键类别的用地设置预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市中心区 人口疏解 山西大同 公共设施空间布局 安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蒲甘城及其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形成与特征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傅舒兰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5期219-221,共3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梳理了缅甸蒲甘城及其周围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形成与特征。第一,蒲甘城市化的范围远远大于现存蒲甘城墙圈定的区域。第二,现存佛教遗产的松散布局形式,基本源于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统治时期开始的,遵照上座部...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梳理了缅甸蒲甘城及其周围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形成与特征。第一,蒲甘城市化的范围远远大于现存蒲甘城墙圈定的区域。第二,现存佛教遗产的松散布局形式,基本源于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统治时期开始的,遵照上座部佛教教义中"白象所伏之地"的佛塔选址原则展开。第三,关于蒲甘形成的历史背景,有着多样的说辞,但仍缺乏考证,且与具体遗迹的联系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蒲甘城及其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原貌和价值,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于文献考证和考古发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甘 佛教遗产 琉璃宫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时代的丹下健三 被引量:2
6
作者 傅舒兰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学生时代的丹下健三,寻找其建筑思想及脉络形成的起点。文章先从丹下的毕业设计入手。保留下来的设计图面,清晰地展示出其对于勒·柯布西耶设计手法的摹仿。但是由于毕设没有文字说明留存,因此本文进一步通过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学生时代的丹下健三,寻找其建筑思想及脉络形成的起点。文章先从丹下的毕业设计入手。保留下来的设计图面,清晰地展示出其对于勒·柯布西耶设计手法的摹仿。但是由于毕设没有文字说明留存,因此本文进一步通过阅读和分析其在本科二年级时撰写的两篇文章,从中寻找其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下健三 毕业设计 勒·柯布西耶 建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原英国领事馆的建筑艺术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傅舒兰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9期82-83,共2页
建于1889—1890年期间的镇江原英国领事馆是镇江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史馆建筑,领事馆主体建筑由四组房屋组成,皆为“券廊式”砖木结构楼房。作为主体建筑的领事馆办公楼,整体造型保持有浓厚的殖民地建筑风格.青砖墙面夹红砖的线... 建于1889—1890年期间的镇江原英国领事馆是镇江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史馆建筑,领事馆主体建筑由四组房屋组成,皆为“券廊式”砖木结构楼房。作为主体建筑的领事馆办公楼,整体造型保持有浓厚的殖民地建筑风格.青砖墙面夹红砖的线条表现了中国当地的特有做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标志。现在原英国领事馆旧址已改建成为了镇江博物馆.增建了一些展厅,总平面布局也有一定的改变,是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一种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 原英国领事馆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近代风景区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8
作者 傅舒兰 潘丁琳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79-85,共7页
【目的】风景区作为利用传统风景资源推进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种手段,其概念形成于近代,也是当代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的历史基础。无锡不仅较早提出规划近郊风景区,同时也主导推进了国立太湖公园的建设,是近代风景区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目的】风景区作为利用传统风景资源推进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种手段,其概念形成于近代,也是当代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的历史基础。无锡不仅较早提出规划近郊风景区,同时也主导推进了国立太湖公园的建设,是近代风景区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因而有必要对近代无锡风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做细致梳理。【方法/过程】以历史文献为支撑,选取并分析了无锡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建设实践。研究材料包括历次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城市分区规划、景观规划、国家公园规划等相关政府文件、文章和新闻报道。认为无锡近代风景区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风景资源积累期、风景利用思想萌芽期、风景区建设期、国家公园引入期4个时期。【结果/结论】无锡在城市近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并通过相应规划建设实践完善了风景区的概念。近代诞生的“利用传统风景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概念接近当代风景遗产保护思想,不仅为当代风景名胜区制度确立提供了早期的思想基础与实践经验,同时也提示了风景区易受城市发展总体布局调整和跨区域协同性低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近代化 国家公园 风景区 江苏无锡 荣德生 孙祖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建筑与城市的接续——以槙文彦设计的“山边露台”综合体为例
9
作者 傅舒兰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本文以槙文彦设计的"山边露台"综合体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将该建筑综合体与周边城区良好接续的关节点,通过"出入口""透明性""新旧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 山边露台 槙文彦 建筑与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的历史与再生——从北京西路60号住宅的修缮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琦 傅舒兰 《新建筑》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通过对南京市北京西路60号修缮项目的调查过程、改造过程的研究以及建成前后的对比,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保护与改造南京颐和路公馆区,使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获得再生。
关键词 颐和路 公馆区 独立式住宅 修缮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句法分析的城市新区路网优化策略——以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国卿 侯爱敏 傅舒兰 《华中建筑》 2018年第12期45-48,共4页
为从新区路网完善角度对接老城功能疏散,在选取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老城为扩展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入线段模型,从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等句法变量的角度分析,发现新区中心城区路网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空间句法分析提... 为从新区路网完善角度对接老城功能疏散,在选取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老城为扩展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入线段模型,从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等句法变量的角度分析,发现新区中心城区路网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空间句法分析提出增加联系通道、完善支路系统、利用高潜力空间等策略,最终实现承接老城功能疏散,吸引人流,带动新区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道路路网 空间句法 角度加权法 整合度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 被引量:6
12
作者 中岛直人 傅舒兰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2期60-67,共8页
在梳理东京都城市中心的形成以及城市规划史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两大重要的中心街区(丸之内办公街区、银座商业街区)作为案例,进一步剖析近代东京中心城区的形成,以及此后逐步迈向地域主导的规划方式的过程。其中特别着重考察在中心城区... 在梳理东京都城市中心的形成以及城市规划史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两大重要的中心街区(丸之内办公街区、银座商业街区)作为案例,进一步剖析近代东京中心城区的形成,以及此后逐步迈向地域主导的规划方式的过程。其中特别着重考察在中心城区形成、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将承载了各个历史阶段记忆的街区特征(基因)传承下来并延续到未来的探索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中心城区 城市规划 丸之肉 银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风景认知与景观保护体系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舒兰 《风景园林》 2022年第4期26-31,共6页
梳理日本风景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示日本景观保护体系经历了名胜、风致地区与美观地区、国立公园与风致保安林、历史风土、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使用的... 梳理日本风景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示日本景观保护体系经历了名胜、风致地区与美观地区、国立公园与风致保安林、历史风土、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使用的关键语汇、技术手段反映了在民族意识觉醒和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日本对风景的认知在不断进化发展。正是在认知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景观保护制度才得以持续更新与进步。然而,因风景认知本身的文化根源所导致的问题与差别依然存在,日本未来推进景观保护工作和完善保护体系仍然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保护 风景名胜 文化景观 风致与风土(历史的景观)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谱与口述在保护规划中的运用——以浙江省开化龙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为例
14
作者 张怀予 江篪 傅舒兰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基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历史文化价值相对匮乏的现状,文章以浙江省开化龙门村的规划编制实践为案例,总结了编制过程中结合宗谱与口述、挖掘村落历史价值与特征的经验,以便为现下的保护规划编制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村 宗谱 口述 保护规划编制 开化龙门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