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疫情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禹铭 方焕新 +4 位作者 郭锦玥 张雪莲 李文锋 王美红 黄淑坚 《畜禽业》 2019年第11期28-29,共2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非洲猪瘟形势不容乐观,散户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自2018年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后,迅速呈跳跃式传播至我国各个省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非洲猪瘟形势不容乐观,散户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自2018年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后,迅速呈跳跃式传播至我国各个省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尚无可商用的疫苗,根据非洲猪瘟病原特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目前最有效阻止该病原传播的方法,同时也说明我国生物安全防控仍然存在严重漏洞。通过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总结,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F 生物安全防控 规模化猪场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美玲 李文锋 +4 位作者 李晓文 黄雯晶 傅禹铭 李文俊 黄淑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年第5期38-40,52,共3页
本试验从病死鸭中分离出一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培养特性鉴定、16SrRNA检测,确定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动物回... 本试验从病死鸭中分离出一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培养特性鉴定、16SrRNA检测,确定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动物回归试验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较强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药敏试验 动物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Ⅰ亚群禽腺病毒分离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梓民 曾繁聪 +7 位作者 傅禹铭 姜含雨 杨惠湖 柯骏鸿 罗瑞 梁昭平 张雪莲 黄淑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2-1040,共9页
【目的】探究Ⅰ亚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离株GDDL-4(FAdV-4)、GDB3-8a(FAdV-8a)、GDT08-8b(FAdV-8b)、GDWYT-11(FAdV-11)对SPF雏鸡的致病性,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设立4个攻毒组(GDDL-4、GDB3-8a、GDT08-8b... 【目的】探究Ⅰ亚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离株GDDL-4(FAdV-4)、GDB3-8a(FAdV-8a)、GDT08-8b(FAdV-8b)、GDWYT-11(FAdV-11)对SPF雏鸡的致病性,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设立4个攻毒组(GDDL-4、GDB3-8a、GDT08-8b、GDWYT-11)及对照组,攻毒组选择腿部肌内注射接种0.2 mL 105 TCID50病毒液,对照组接种等体积PBS。接种后观察SPF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其排毒量和病毒载量。【结果】所有攻毒组鸡均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扎堆等,病理剖检以严重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综合征病变为主,其中GDDL-4组症状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达85%,总体死亡率在0~85%之间。排毒分析结果发现,GDDL-4和GDB3-8a组出现高滴度排毒(≥104拷贝/μL),GDT08-8b和GDWYT-11组仅能检测到低滴度(≤103拷贝/μL)排毒。器官指数表明,除GDT08-8b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攻毒组均能造成器官不同程度的肿大或萎缩。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肝脏、肾脏、法氏囊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肝细胞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充血出血、法氏囊淋巴细胞坏死等。病毒载量分析结果显示,GDDL-4与GDWYT-11组在肝脏组织中病毒滴度最高,而GDB3-8a与GDT08-8b组在十二指肠中病毒滴度最高。【结论】Ⅰ亚群FAdV的死亡率高,4株分离株均可导致雏鸡肝脏出现包涵体肝炎的病理变化,均可反复排毒,且分离株对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亲嗜性,在肝脏与十二指肠等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FAdV) SPF雏鸡 剖检病变 组织病理学 排毒量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中药对实验小鼠肠道乳酸菌和抗病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陆英杰 傅禹铭 +3 位作者 方焕新 汤诗婷 李文峰 黄淑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99,I0008,共5页
为了研究肠道中药即肠痢康对小鼠肠道乳酸菌和抗病能力的影响,取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按照药量浓度计算进行饮水供给,空白组小鼠自由采食饮水,记录小鼠每天采食量,计算料肉比;酯酶染色法检... 为了研究肠道中药即肠痢康对小鼠肠道乳酸菌和抗病能力的影响,取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按照药量浓度计算进行饮水供给,空白组小鼠自由采食饮水,记录小鼠每天采食量,计算料肉比;酯酶染色法检测试验第1周,2周,3周,4周的T、B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1个月后,将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8只小鼠进行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攻毒试验,观察小鼠发病后即全部处死,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M和C3,生化方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集小鼠肝脏和脾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同时无菌进行乳酸菌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料肉比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显示对小鼠生长有显著性促进作用;试验组T、B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中药试验组的Ig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ST和ALT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常规染色方法观察对照组的肝脏和脾脏损伤程度明显高于药物试验组,显示中药试验组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小鼠 肠道中药 乳酸菌 免疫功能 抗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