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傅玉颖 张卫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1,共3页
介绍了辐射杀菌机理、辐射效果的影响因素、辐射安全性评价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辐射技术 食品保藏 辐射食品 辐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的组装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傅玉颖 李泽亚 +5 位作者 张豪 陈国文 靳冰 巴楚洁 张超 李贞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5,202,共9页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玉米籽粒中主要的贮藏蛋白,来源广泛,分子中存在亲水和疏水氨基酸,结构随微环境多变。本文简述了Zein的理化特性和α-Zein(Zein主要成分)的结构模型;探讨了Zein的自组装、流变特性和相分离过程;概述了Zein在分子结...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玉米籽粒中主要的贮藏蛋白,来源广泛,分子中存在亲水和疏水氨基酸,结构随微环境多变。本文简述了Zein的理化特性和α-Zein(Zein主要成分)的结构模型;探讨了Zein的自组装、流变特性和相分离过程;概述了Zein在分子结构层面的物理、化学、酶法和冷等离子体等改性技术,通过改良Zein溶解度、分子结构等特性,提高复合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率和运载效率,拓宽Zein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运载 组装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不确定下多物料库存控制与生产批量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傅玉颖 潘晓弘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针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给节点企业在原材料需求的库存配置与生产计划间的协调带来的困难,探讨了模糊提前期下装配型制造企业在装配生产过程中协同组件(零部件)的再定购点和产品生产批量问题,分析了提前期、再定购点、生... 针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给节点企业在原材料需求的库存配置与生产计划间的协调带来的困难,探讨了模糊提前期下装配型制造企业在装配生产过程中协同组件(零部件)的再定购点和产品生产批量问题,分析了提前期、再定购点、生产批量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成本的影响,导出了多模糊参数的生产与库存模型.在介绍模糊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区间数和交互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在满足市场需求下的最佳生产批量和组件(零部件)的最优库存配置.经示例表明,用模糊理论处理多物料库存控制与生产协同更符合现实的不确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提前期 库存控制 交互模糊多目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力减振器消除离心分离设备的振动 被引量:1
4
作者 傅玉颖 洪泳平 何阳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离心分离设备常会发生振动而影响生产。本文对此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双悬臂梁——质量动力减振器的设计。这种动力减振器具有结构紧凑,可在现场调谐,能同时抑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等优点,并在实际工作的机器上进行了... 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离心分离设备常会发生振动而影响生产。本文对此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双悬臂梁——质量动力减振器的设计。这种动力减振器具有结构紧凑,可在现场调谐,能同时抑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等优点,并在实际工作的机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减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分离设备 食品 动力减振器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合作博弈下的供应链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傅玉颖 潘晓弘 王正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44-1648,共5页
针对模糊合作博弈下供应链多层次多方合作博弈,分析节点企业通过机会成本和乐意支付进行多方合作博弈的过程,导出模糊整数规划可以用来表示供应链不同层次合作伙伴间利益均衡时模糊指派博弈,进一步研究不同目标下的生产任务指派方式,建... 针对模糊合作博弈下供应链多层次多方合作博弈,分析节点企业通过机会成本和乐意支付进行多方合作博弈的过程,导出模糊整数规划可以用来表示供应链不同层次合作伙伴间利益均衡时模糊指派博弈,进一步研究不同目标下的生产任务指派方式,建立基于效益和效率的多目标供应链模糊指派博弈模型;研究模糊数的排序问题,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说明示例.结果表明,在确保供应链稳定运作的前提下,通过目标权重设置可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模糊理论 合作博弈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傅玉颖 张卫斌 《山西食品工业》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超高压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在保存其自然风味的同时延长了货架期。分析了超高压的杀菌机理,描述了超高压的实验效果,对超高压在保藏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超高压 食品 保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特点及维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玉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78,共3页
板式换热器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在充分考虑食品工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 ,简述了如何合理选用和维护板式换热设备 ,正确选定操作条件 ,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以保证良好的产品品质。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食品工业 应用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厂高压风机的整机动平衡
8
作者 傅玉颖 张卫斌 《粮油食品科技》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论述了整机动平衡原理 ,介绍了在风机中的具体应用 ,使其不平衡振动幅值下降91.4% ,平衡效果显著。通过采用专用、简易的测振仪 。
关键词 整机动平衡 应用 高压风机 面粉 气力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薄层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应巧玲 励建荣 +2 位作者 傅玉颖 李学鹏 陆海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9,128,共6页
随着干燥技术的发展,使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和描述干燥过程己成为干燥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优化干燥过程、控制产品质量,通常需要建立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析。目前,用来描述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有上百种,... 随着干燥技术的发展,使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和描述干燥过程己成为干燥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优化干燥过程、控制产品质量,通常需要建立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析。目前,用来描述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有上百种,其中薄层干燥模型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型,被用来描述水果、蔬菜、水产品和其他一些农作物的干燥过程。本文阐述了食品薄层干燥的原理,介绍了薄层干燥模型的种类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旨在为食品薄层干燥技术的应用及过程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薄层干燥 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催陈黄酒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励建荣 傅月华 +8 位作者 顾振宇 傅玉颖 梁新乐 张鸿发 张卫斌 蒋家羚 林兴华 郑传祥 章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38,42,共4页
黄酒在50~150MPa压力下处理后色泽和风格不变,酸度基本不变,挥发酯含量提高20%左右,呈苦、涩味的氨基酸比例下降,呈甜、鲜味氨基酸比例上升,处理后酒味变得更加鲜甜、醇和、爽口、醇香更加浓郁,总体催陈效果达1a以上。
关键词 黄酒 高压催陈 催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鳗酶法脱脂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应巧玲 傅玉颖 +1 位作者 陆海霞 励建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3,共8页
为了提高海鳗制品的氧化安全性,采用碱性脂肪酶对海鳗片进行脱脂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筛选出该酶的最佳使用条件:酶用量38 U/mL,pH9.7,浸泡时间61 min,鱼液比1∶4(W/V),最适温度30℃。同时比较了脱脂海鳗片与未脱脂海鳗片的抗氧化效果,... 为了提高海鳗制品的氧化安全性,采用碱性脂肪酶对海鳗片进行脱脂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筛选出该酶的最佳使用条件:酶用量38 U/mL,pH9.7,浸泡时间61 min,鱼液比1∶4(W/V),最适温度30℃。同时比较了脱脂海鳗片与未脱脂海鳗片的抗氧化效果,并通过气相色谱法(GC)考察了酶法脱脂对海鳗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鳗片在上述最优脱脂条件下的脱脂率为50.02%,与理论预测值50.60%基本一致。脱脂对海鳗抗氧化酸败有一定的作用。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脱脂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几乎增加了一倍,说明该脂肪酶对EPA有一定的保留作用,即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在脱脂过程中破坏较少或不会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鳗 碱性脂肪酶 脱脂 抗氧化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肉面条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阳春 洪咏平 +3 位作者 陈芜荪 傅玉颖 周保堂 陆君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以新鲜冻鱼糜为原料 ,添加食盐、淀粉等辅料 ,经斩拌、挤压成形、加热凝胶等工序制作的鱼面挤压成形工艺。选取淀粉添加量、斩拌时间、螺杆转速、凝胶温度为因素 ,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 ,对鱼面拉伸强度、延伸率、溶出率、膨润... 本文介绍了以新鲜冻鱼糜为原料 ,添加食盐、淀粉等辅料 ,经斩拌、挤压成形、加热凝胶等工序制作的鱼面挤压成形工艺。选取淀粉添加量、斩拌时间、螺杆转速、凝胶温度为因素 ,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 ,对鱼面拉伸强度、延伸率、溶出率、膨润度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表明 ,鱼面挤压成形工艺的最佳条件为 :淀粉量 8%、斩拌时间 8min、螺杆转速 70r/min、凝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面条 挤压成形 工艺条件 鱼糜 成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梅子 傅玉颖 卢锦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6,共7页
以单辛酸甘油酯(GMC)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和乙醇为助剂,与水制备出具有高稀释性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对比,离心及贮藏试验,考察盐离子浓度、pH、温度、稀释对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分别为7∶3、8∶2的T73... 以单辛酸甘油酯(GMC)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和乙醇为助剂,与水制备出具有高稀释性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对比,离心及贮藏试验,考察盐离子浓度、pH、温度、稀释对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分别为7∶3、8∶2的T73、T82稀释线上微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会导致T73上微乳粒径增大,pH、盐离子、温度对水分含量高达99%的T73-100(用100倍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质量的水相稀释)微乳稳定性影响较大;T82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且T82-100微乳分别在NaCl浓度0.1~0.6 mol/L,pH 3~8,温度0~40℃之间贮藏30 d后,平均粒径均小于3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微乳 单辛酸甘油酯 全稀释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细胞对薄荷油进行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玉霞 程丹 +3 位作者 关鹏翔 卢锦丽 武肖 傅玉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74,共5页
选用酵母细胞为微胶囊壁材,对制备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芯壁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加水量等微胶囊化条件对薄荷油包埋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化条件,得到具有显著性的拟合回... 选用酵母细胞为微胶囊壁材,对制备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芯壁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加水量等微胶囊化条件对薄荷油包埋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化条件,得到具有显著性的拟合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对薄荷油进行微胶囊化的最优条件为:包埋温度48℃,包埋时间6 h,加水量13 m L/g。在此条件下得到薄荷油的最优包埋率为57.33%,与预测值十分接近,薄荷油已被包入酵母壁材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油 微胶囊 酵母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黄原胶的纯胶乳液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锦丽 傅玉颖 +2 位作者 武肖 关鹏翔 鲁丁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8,103,共7页
通过对添加黄原胶(XG)的纯胶乳液粒径、稳定动力学参数、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的考察,探讨不同含量XG导致纯胶乳液失稳及致稳的机理,并制备出具有长期贮藏稳定性的纯胶乳液。研究发现,含0.1%、0.2%XG的纯胶乳液较易发生排斥絮凝,稳定性分... 通过对添加黄原胶(XG)的纯胶乳液粒径、稳定动力学参数、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的考察,探讨不同含量XG导致纯胶乳液失稳及致稳的机理,并制备出具有长期贮藏稳定性的纯胶乳液。研究发现,含0.1%、0.2%XG的纯胶乳液较易发生排斥絮凝,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添加XG的纯胶乳液30 d内的稳定性系数(SI)较低,90 d后底部背散射光强度(BS)降低,而含0.5%XG的纯胶乳液90 d内稳定性较好;流变特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XG含量的增加,纯胶乳液的表观黏度增加,流动性指数(n)由0.939降为0.414,触变环变大,体系的假塑性增强,含0.5%XG的纯胶乳液贮能模量(G')大于耗能模量(G″)且δ值小于45°,形成弱凝胶结构,具有长期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黄原胶 流变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AIR食品课题概要
16
作者 洪咏平 傅玉颖 《商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39,共2页
欧洲AIR食品课题概要洪咏平,傅玉颖AIR是一个专门进行研究、技术开发和论证的计划。它涉及到农业、园林、林业、渔业、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及非食品工业。该计划是由欧洲理事会在1990年4月23日提出的,并作为该理事会第三个... 欧洲AIR食品课题概要洪咏平,傅玉颖AIR是一个专门进行研究、技术开发和论证的计划。它涉及到农业、园林、林业、渔业、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及非食品工业。该计划是由欧洲理事会在1990年4月23日提出的,并作为该理事会第三个框架计划(1991一1994)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AIR计划 食品课题 食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的抑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佩华 梅子 +1 位作者 傅玉颖 张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6-138,142,共4页
研究了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常见食源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特性。最低抑菌浓度实验表明,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35mL... 研究了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常见食源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特性。最低抑菌浓度实验表明,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35mL/L,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通过微乳液及其组分的最低抑菌浓度、抑菌率等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微乳液的抑菌特性主要依赖于其中的抗菌组分单辛酸甘油酯,而微乳液的包埋作用反而会减小单辛酸甘油酯抑菌性的抑菌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外观清晰透明、热力学稳定的食品级抑菌运载体系,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微乳液 单辛酸甘油酯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电解水和高盐溶液对冷藏大黄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桂洋 黄旭镇 +1 位作者 朱军莉 傅玉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43-346,共4页
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VB-N、K值、pH作为品质指标,比较了臭氧水(2.3mg/L)、电解水(ORP 500mV)和高盐溶液(10%NaCl)减菌处理对大黄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和电解水处理组具有显著抑制细菌总数和产H2S菌的增长,减缓TBA、T... 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VB-N、K值、pH作为品质指标,比较了臭氧水(2.3mg/L)、电解水(ORP 500mV)和高盐溶液(10%NaCl)减菌处理对大黄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和电解水处理组具有显著抑制细菌总数和产H2S菌的增长,减缓TBA、TVB-N、K值上升的作用,臭氧水效果更佳,而高盐溶液处理组无显著作用。臭氧水处理可延长大黄鱼贮藏时间3-6d,可以作为大黄鱼保鲜较好的减菌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臭氧水 电解水 高盐溶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佩华 梅子 傅玉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79,共7页
本实验以单辛酸甘油酯,丙二醇质量比2:1为油相;吐温80,乙醇质量比2:l为表面活性剂相,双蒸水为水相制备出具有3条无限稀释通道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测定,Zeta电位比较,离心及稳定性实验,研究稀释,盐离子浓度,... 本实验以单辛酸甘油酯,丙二醇质量比2:1为油相;吐温80,乙醇质量比2:l为表面活性剂相,双蒸水为水相制备出具有3条无限稀释通道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测定,Zeta电位比较,离心及稳定性实验,研究稀释,盐离子浓度,酸碱性,温度对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制备的偈2—100微乳,在NaCl浓度0.1-0.6mol/L,pH3—8,温度O~40℃之间,吸光值〈0.015,采用食品级原料制备的单辛酸甘油酯抑菌性倦2微乳不仅稀释稳定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耐盐离子、pH及温度特性,整个实验中均保持均一透明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示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恰当的比例,能制备出全稀释的稳定微乳,这对扩大微乳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稳定性 流变特性 单辛酸甘油酯 牛顿流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和冷却速率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肖 傅玉颖 +2 位作者 潘伟春 关鹏翔 卢锦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1,共6页
凝胶性是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性质.采用小变形振荡(动态)流变测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在加热阶段,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都低于1Pa,G’<G”且基本保持恒定直到达到凝胶点.Tanδ值随着加热的进行逐... 凝胶性是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性质.采用小变形振荡(动态)流变测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在加热阶段,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都低于1Pa,G’<G”且基本保持恒定直到达到凝胶点.Tanδ值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降低,然后急剧下降,冷却阶段时降至最低且保持恒定,说明形成强而稳定的凝胶网络结构.当加热和冷却速率增大时(从0.5~4℃/min)G’值逐渐下降,表明最终形成凝胶强度下降;慢的加热(冷却)速率时(0.5、1、2℃/min) tanδ较小,说明相对于快的加热速率(4℃/min)形成了更好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点和加热速率有关而不受冷却速率的影响.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大,其凝胶G’值增大、tanδ值减少、凝胶点下降.因此,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热诱导大豆蛋白的凝胶强度,而不用改变蛋白质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凝胶 凝胶点 加热速率 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