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AECOPD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超 龚勋 +1 位作者 傅德建 刘璐 《巴楚医学》 2018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本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585例,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2%为临界值分为两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组(A组308...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本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585例,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2%为临界值分为两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组(A组308例)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组(B组277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随访一年后因AECOPD再住院率及因AECOPD死亡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嗜酸粒细胞>2%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8.21±3.21)d、住院时间(12.15±4.74)d、平均住院费用(1.07±0.33)万元、因AECOPD再住院率38.3%及因AECOPD死亡率14%,明显低于B组(嗜酸粒细胞≤2%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不仅可用来对疗效进行评估,并且可以作为AECOPD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灵丰 龚勋 +1 位作者 刘璐 傅德建 《巴楚医学》 2018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12例SLE合并IPA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险因素:长期使用激素9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12例SLE合并IPA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险因素:长期使用激素9例(75.00%),广谱抗生素10例(83.33%),免疫抑制剂5例(41.67%)。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查:血清1,3-β-D-葡聚糖(G)实验阳性7例(58.33%),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阳性5例(41.67%);5例送检肺泡灌洗液(BALF),4例BALF-GM实验阳性(80.00%),2例BALF培养阳性(40.00%),1例保护性毛刷(PSB)取标本找到曲霉菌菌丝(20.00%)。影像学检查:初始肺部CT呈现结节样改变7例(58.33%),其中2例可见晕征(16.67%),1例可见肺内多发空洞(8.33%);复查肺部CT,病灶进展新出现晕征3例(25.00%),多发空洞及空气新月征4例(33.33%)。转归:7例好转出院(58.33%),5例最终死亡(41.67%)。结论:SLE并发IPA患者临床死亡率高,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是SLE并发IPA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进行BALF-GM检测和动态关注肺部CT病灶的改变,有助于SLE并发IPA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