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时窗旅行时分解剩余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2 位作者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0,500+326-327,共4页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求取准确的速度非常困难,速度误差带来的剩余正常时差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将剩余正常时差转换为速度误差的函数,采用多时窗分别对旅行时进行分解,可以获取不同时窗内的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和速度误差...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求取准确的速度非常困难,速度误差带来的剩余正常时差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将剩余正常时差转换为速度误差的函数,采用多时窗分别对旅行时进行分解,可以获取不同时窗内的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和速度误差值。在获得速度误差后,分别用到相对应的时窗数据中,完成剩余动校正,再将剩余静校正量用于此数据,完成多时窗旅行时分解剩余静校正处理。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解决复杂区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窗 旅行时分解 剩余正常时差 地表一致性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2 位作者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164+171,共6页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点道集 共检波点道集 模型道 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志兵 杨佩佩 +4 位作者 贺斌 傅丽容 史海涛 魏朝军 陈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501-20505,20573,共6页
[目的]研究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方法]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5%~90%,基质湿度为5%~10%的孵化条件下,连续解剖观察了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过程。对胚胎发育各期主要形态学特征进... [目的]研究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方法]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5%~90%,基质湿度为5%~10%的孵化条件下,连续解剖观察了中华条颈龟胚胎发育的过程。对胚胎发育各期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配以周详的图片比较各期的典型特征。[结果]中华条颈龟的孵化期为53.00±1.77 d,根据其胚胎的日龄、大小和形态特征的变化将整个的胚胎发育分成了23期,其中9~23期主要以四肢、背甲、腹甲、头部、尾部等的变化为分期依据,同时,对龟鳖类胚胎发育分期的标准进行了讨论。[结论]结果有利于龟鳖类胚胎发育分期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条颈龟 胚胎发育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蜡皮蜥生殖器官的年周期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洪美玲 傅丽容 +2 位作者 王力军 蒋惠 许美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60-2264,2276,共6页
[目的]研究蜡皮蜥繁殖特征。[方法]每月购买5~6只雄性蜡皮蜥成体,解剖其生殖器官,并进行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观察。[结果]蜡皮蜥雄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具有一定年周期变化。睾丸重量和曲细精管管径,每年6月达峰值后迅速下降,8月降至最小值,... [目的]研究蜡皮蜥繁殖特征。[方法]每月购买5~6只雄性蜡皮蜥成体,解剖其生殖器官,并进行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观察。[结果]蜡皮蜥雄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具有一定年周期变化。睾丸重量和曲细精管管径,每年6月达峰值后迅速下降,8月降至最小值,9月开始增大,冬眠期发育缓慢,出蛰后继续增大;附睾和输精管的管径及管壁厚的年周期变化与睾丸重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生精活动随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也发生相应的年周期变化。[结论]利用精巢重量的年周期变化来判定精子发生进程适用于蜥蜴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皮蜥 雄性 生殖器官 年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效率最大化的炮检距设计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虎 尹成 +4 位作者 李瑞 徐峰 陈光明 李轩波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338,共6页
以往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常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如今高精度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此,宜采用基于地震波照明度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然而目前的照明分析技术还仅限于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地震照明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 以往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常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如今高精度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此,宜采用基于地震波照明度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然而目前的照明分析技术还仅限于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地震照明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检波器接收能量和接收效率之间的关系,形成基于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大炮检距设计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目标部位通过模拟放炮,建立接收能量和接收效率之间的优化关系,并获取最佳最大炮检距。通过对取自实际资料的断陷模型和逆掩推覆模型的模拟实验,证明基于照明度分析的观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检距 照明度 地震采集参数 正演模拟 接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系数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仁泽 黄元溢 +3 位作者 闽超 张玮 傅丽容 高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9-403,354-355+518,共5页
针对复杂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了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文中采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程的优化系数,进而改进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倾构造及... 针对复杂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了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文中采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程的优化系数,进而改进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通过对15°及45°方程与精确频散方程的相对误差的计算,以及对Marmousi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证明在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应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系数 有限差分 叠前深度偏移 切比雪夫有理逼近 陡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