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的过去之现实
1
作者 耿宁 倪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1,共9页
这里的反思以一个佛教争论为出发点,它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究竟是某种现实的东西,抑或仅仅是我们现在回忆的当下内容。接下来,在与我们过去知识的其他形式的比较中,回忆的特征得到分析。随后要对这样一个观点进行批判,即:在回忆中被... 这里的反思以一个佛教争论为出发点,它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究竟是某种现实的东西,抑或仅仅是我们现在回忆的当下内容。接下来,在与我们过去知识的其他形式的比较中,回忆的特征得到分析。随后要对这样一个观点进行批判,即:在回忆中被回忆的是再现着过去的当下图像。最后要将回忆解释为一种自身意识:在这个自身意识中,我们自己的被回忆的主体行为和体验并不是当下的,但我们的受规范性的真理观念制约的过去本身却是当下的,而那些被经验的客观事物的图像(想象材料)抽象地看却是无时间的。但它们在回忆的语境中却是过去事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现象学 过去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中的阳明心学研究--《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引言
2
作者 耿宁(著) 倪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本文是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耿宁教授2010年出版的关于儒家心学的一部巨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巴塞尔,2010年,约100万字)的引言部分,介绍了该书的论题、它要讨论的基本内容——儒家心学,以及它所... 本文是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耿宁教授2010年出版的关于儒家心学的一部巨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巴塞尔,2010年,约100万字)的引言部分,介绍了该书的论题、它要讨论的基本内容——儒家心学,以及它所采用的特殊方法——现象学的直观与描述,此外也谈及东西方思想的基本差异与这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性质。全书正由译者译成中文,计划2012年交由商务印书馆于"现象学文库"中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现象学 致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