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凝聚法制备芳香微胶囊 被引量:2
1
作者 倪张根 王秋萍 +1 位作者 张瑞萍 陈静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5-32,共8页
基于天然高分子物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植物松针油、薄荷油和艾蒿油微胶囊化,分析乳化剂的种类、乳化剂的用量、壁材比、壁材浓度、芯材的用量、固化温度、固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香精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确定微胶囊化的最佳... 基于天然高分子物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植物松针油、薄荷油和艾蒿油微胶囊化,分析乳化剂的种类、乳化剂的用量、壁材比、壁材浓度、芯材的用量、固化温度、固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香精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确定微胶囊化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微胶囊的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最佳芳香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反应阶段,乳化剂span-80用量1%,明胶/阿拉伯胶的比例为1.25∶1,其质量分数0.6%,芯材0.5ml,搅拌速度900r/min^1200r/min;固化交联阶段,固化剂戊二醛的用量为2.5ml,固化温度为20℃,固化时间为30min。显微镜观察显示,微胶囊形貌较完整,无聚集粘连,分散性较好;不同芯材松针油、薄荷油和艾蒿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53.36%、55.03%、4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 植物芳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保健染色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韦苏娟 符嘉琳 +3 位作者 戴悦 倪张根 王洛豪 张瑞萍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K/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在pH=3、5、8时,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为:茶多酚用量5%(omf),120℃整理30 min,K/S值分别为0.5870、0.3001、0.1273,抑菌... 以K/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在pH=3、5、8时,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为:茶多酚用量5%(omf),120℃整理30 min,K/S值分别为0.5870、0.3001、0.1273,抑菌(大肠杆菌)率分别为32.7%、50.2%、61.7%,消臭率分别为60.0%、61.4%、77.6%;硫酸铜后媒染后K/S值分别提高至0.6752、0.3787、0.1304,抑菌率分别提高至60.4%、71.8%、76.9%,消臭率分别增加至76.1%、78.7%、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染色 涤纶织物 抗菌消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预处理棉织物的茶多酚染色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杨 张瑞萍 +2 位作者 孙荟云 桑雨蒙 倪张根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0,共5页
采用茶多酚对明胶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和茶多酚质量分数、媒染剂和媒染方式等对棉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色牢度、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明胶改性可提高茶多酚的染色深度;明胶改... 采用茶多酚对明胶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和茶多酚质量分数、媒染剂和媒染方式等对棉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色牢度、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明胶改性可提高茶多酚的染色深度;明胶改性棉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茶多酚30%(omf)、染色pH值6、温度90℃、时间60min;采用不同的媒染剂可分别染得棕色、灰黑色和深棕色,同浴媒染法染得的颜色最深;茶多酚染色织物UPF值高达50+;茶多酚硫酸铜媒染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接近100%;明胶预处理后茶多酚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织物的耐皂色洗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天然染料 茶多酚 明胶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珊瑚绒的茜草提取色素染色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大骆 张瑞萍 +1 位作者 孙荟云 倪张根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8,共6页
采用茜草提取色素对涤纶珊瑚绒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pH值和温度对色谱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茜草提取色素的主要成分;通过染色热力学/动力学研究,揭示了茜草色素对涤纶的染色机理。... 采用茜草提取色素对涤纶珊瑚绒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pH值和温度对色谱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茜草提取色素的主要成分;通过染色热力学/动力学研究,揭示了茜草色素对涤纶的染色机理。结果表明:茜草提取色素在酸性条件下染色得到黄色色谱,随着染色pH值的增大,织物黄光降低,红光增大;碱性条件下染色得到红色色谱;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红光减弱,黄光基本不变。120℃染色涤纶织物的耐皂洗褪色牢度≥3.5级,耐洗沾色牢度≥4.5级,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茜素对涤纶珊瑚绒织物的吸附符合Nernst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茜草 珊瑚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秋萍 倪张根 +3 位作者 崔慧明 林涛 杨云 张瑞萍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为了开发缓释型芳香功能材料和纺织品,通过单凝聚法制备薄荷精油微胶囊,以粒径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优化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胶囊表面形态;通过红外分析固化前后囊壁分子基团的变化,并测试... 为了开发缓释型芳香功能材料和纺织品,通过单凝聚法制备薄荷精油微胶囊,以粒径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优化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胶囊表面形态;通过红外分析固化前后囊壁分子基团的变化,并测试了薄荷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为:以Span80和Tween80复配作为乳化剂,选择分子量约为30000的壳聚糖为壁材,芯材薄荷油与壁材壳聚糖质量比为1∶1,加入质量分数为100%(对壳聚糖用量)的戊二醛固化1 h。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为2.8μm,包埋率达66.67%,常温条件一个月后保留率为65.24%,高温(120℃)2 h后保留率为76.23%,红外分析表明壳聚糖经固化后形成交联结构,热重分析表明薄荷精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薄荷精油经过微囊化处理后提高了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薄荷精油 单凝聚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